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Abstract]:The modified Burgers model is used as the constitutive model of asphalt mixture. The load size, loading mode,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surface material to the road surface and horizontal stress on the bottom of the base are analyzed by the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The influence of shear stress in surface layer and vertical stress at the track of road surface wh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ad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stress field and deformation field of asphalt pavement. The effect of tire pressure 1.0MPa is 40% more than that of 0.7MPa, and the effect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load. The main load-bearing part of asphalt pavement is the structure body below the base course. The type of surface material and mechanical parameters have relatively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of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The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of asphalt pavement.
【作者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L2013144) 百千万人才基金(2011921064)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谢军;郭忠印;;重载非均布荷载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刘彦;朱国军;王小磊;陈杰;;SMA-13与AC-13路面老化低温力学性能对比研究[J];公路;2010年10期
3 周志刚,傅搏峰;用粘弹性理论评价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1期
4 曾凡奇,黄晓明;超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5 侯文韬;赵熙;;移动荷载作用下饱和沥青路面响应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2年21期
6 李红英;;动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三维力学响应有限元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3年09期
7 董泽蛟;谭忆秋;欧进萍;;三向非均布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8 谢水友,郑传超;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董忠红;吕彭民;;轴载与速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久鹏;黄晓明;李辉;;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建荣;龙光;王昌衡;;水平荷载对沥青路面表面裂缝的影响[J];湖南交通科技;2008年04期
3 董忠红;吕彭民;;移动荷载下粘弹性层状沥青路面动力响应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12期
4 陈云鹤;韦武举;郑金阳;高巍;;现有高等级公路改成飞机跑道的承载力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7年03期
5 戴学臻;蒋应军;;水泥混凝土路面重载与重载交通的界定方法[J];公路;2009年02期
6 欧金秋;崔新壮;王聪;郑骁;;考虑车辆移动效应和超载的排水基层路面结构动力分析[J];公路;2011年09期
7 王兴昌;李灏;方星;磨炼同;;SMA沥青混凝土断裂与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2011年09期
8 欧金秋;崔新壮;王聪;郑骁;;考虑车辆移动效应和超载的排水基层路面结构动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9 乔英娟;;关于沥青路面设计抗剪强度指标的研究及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10 闵召辉;黄卫;钱振东;;环氧树脂沥青混合料粘弹行为的力学模型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震;刘彦飞;黄丹;;公路车辆超限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周兴业;王旭东;张年梅;;基于弹性半空间体的水平荷载与垂直荷载非线性叠加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分析[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0年
3 王鑫洋;郝广伟;;基于Matlab的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的数据处理与三维模拟[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皓玉;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高立波;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张锋;深季节冻土区重载汽车荷载下路基动力响应与永久变形[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5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陈静云;沥青路面再生方法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梁春雨;30~#硬质沥青用于沥青路面中下面层的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赵晓雷;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安全分析与设施设置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辉;重载高温区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聂忆华;全柔式长寿命沥青路面(FF-LLAP)结构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锋;端面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分析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杜冰洁;沈阳市物流通道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王小侠;寒区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层间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李志远;西铜高速全寿命周期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胡小圆;沥青路面温度场的测试与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6 杨光;季冻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王小艳;路基不均匀变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王新飞;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的粘弹性力学及断裂力学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闵强;沥青混合料稳态行为的研究及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邵瑾;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形的试验与数值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志刚,周志刚,郑健龙,凌建明;沥青路面水损害分析[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葛折圣,黄晓明,许国光;用弯曲应变能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郝培文,张登良;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评价指标的研究[J];公路;2000年05期
4 伍光涛;;基于三维有限元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靠性分析[J];公路;2010年02期
5 李静,袁建,郝培文,戴经梁,陈忠达;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6 张兴友;胡光艳;谭忆秋;;硅藻土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4期
7 单景松;黄晓明;廖公云;;移动荷载下路面结构应力响应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8 黎霞,田小革;用动蠕变试验确定沥青混凝土动态粘弹性参数[J];国外公路;2000年01期
9 李强,佘小红,邱延峻;沥青混凝土永久变形预测方法综述[J];中外公路;2004年01期
10 董泽蛟;柳浩;谭忆秋;陈凤晨;王宝新;;沥青路面三向应变响应现场实测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捷;沥青车辙与拥包形成机理的粘弹性分析[D];东南大学;2006年
2 陈勇;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国钧;正交异性钢板桥面的磨耗路面[J];世界桥梁;1979年04期
2 台电仓;沥青路面材料及结构组合设计[J];公路;2000年07期
3 周雷;高性能沥青混合料在济南西外环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铁道建筑技术;2000年01期
4 李晓明,史景宏;沥青路面施工质量与工艺控制技术[J];公路交通技术;2000年04期
5 雒泽华;沥青路面压实设备的革命[J];建筑机械;2001年07期
6 陈胤甫;浅谈沥青路面拌和法施工质量的保证[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3期
7 谢永彰,程永舟,高飞;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J];公路与汽运;2001年02期
8 蔡岳雄,朱梦良;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选型[J];中外公路;2002年04期
9 许润龙,胡文华;昌九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思考[J];华东公路;2003年04期
10 黄腊泉;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外公路;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苗;;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黄经纬;;浅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波;;浅谈沥青路面早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沈金安;;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吴强;;魁道沥青复原剂CAP——在沥青路面的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4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8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9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孙德栋;重载交通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理论与工程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9 马士宾;低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10 高智杰;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疲劳寿命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30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30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