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一级公路高速化前后的交通适应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18 10:11
【摘要】:针对设计速度80km·h-1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改建为同等速度四车道高速公路后的交通适应性问题,通过现场测速对比分析了高速化前后典型路段上的运行速度,并应用运行速度分析了线形的连续性和设计一致性;基于实测三轴加速度,分析了平、竖曲线高速化后行车的力学性能;应用最新版IHSDM软件预测了交通事故,并对比分析了高速化前后的交通安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高速化后小型车的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尤其在非几何受限路段及下坡路段,且对线形变化更加敏感,对线形设计均衡性提出更高要求;高速化后在小半径平曲线上小型车有明显的超高不足倾向,在小半径竖曲线上竖向加速度增大且有舒适性变差趋势;高速化后事故率普遍下降,降幅达高速化前的12.4%~20.3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traffic adaptability of the four-lane first-class highway with the design speed 80km h-1 being converted into the four-lane highway with the same speed, the running speed of typical sections of highway before and after high-speed i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field velocity measurement. The continuity and design consistency of the line a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running spe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triaxial accel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vehicle after 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urves are high-speed, and uses the latest version of IHSDM software to predict the traffic accidents, and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traffic safety situ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high-spe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unning speed of small cars is obviously increased after high speed, especially in non-geometric restricted sections and downhill sections, and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 of line shape, so it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balance of linear design. After high speed, the small car has the tendency of ultra-high deficiency on the small radius curve, the vertical acceleration on the vertical curve of the small radius increases and the comfortableness becomes worse. The accident rate generally decreased after high speed, reaching 12.4% and 20.32% before high spe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鹤大高速公路宁安至复兴(黑吉界)段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
【基金】: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项目
【分类号】:U4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杨宏志;张景涛;许金良;;基于运行速度的双车道公路平面线形安全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2 郭应时;付锐;袁伟;李玉亮;马勇;王畅;;山区公路事故率与平面线形的关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高建平,郭忠印;基于运行车速的公路线形设计质量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7期

4 杨少伟,许金良,杨宏志;考虑平、纵、横三方面关系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J];中国公路学报;1999年04期

5 刘建蓓;郭忠印;胡江碧;张媛;;公路路线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S2期

6 孟祥海;关志强;郑来;;基于几何线形指标的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J];中国公路学报;2011年02期

7 孟祥海;张晓明;郑来;;基于线形与交通状态的山区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预测[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刚;李宝;;道路横向加速度变化率作为线形舒适性评价指标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年07期

2 赵敏;杨轸;潘晓东;;双车道公路平曲线段径向加速度相关实验研究[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3 王超;刘兆惠;侯永红;;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线形组合综合效应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7年01期

4 许伦辉;周静;;基于道路结构的加速度干扰模型及行车安全舒适性评价[J];公路;2007年03期

5 田晟;许伦辉;周静;;基于GIS的车辆行驶安全评价模型及仿真[J];公路;2008年12期

6 叶亚丽;许金良;杨宏志;胡圣能;;双车道二级公路小半径曲线段“运行速度-半径”模型研究[J];公路;2009年04期

7 王秀平;;高速公路线形连续性分析与评价[J];公路;2009年05期

8 刘兆惠;;山区公路黑点段鉴别新方法与实例研究[J];公路;2009年07期

9 黄明友;梁维广;;基于“宽容性设计理念”的交通事故多发路段改造设计[J];公路;2010年02期

10 陈涛;魏朗;吴华金;张韦华;袁望方;;公路设计阶段安全评价综述[J];公路;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降雨环境下交通因素辨析与驾驶可靠性评价建模[D];吉林大学;2011年

2 雒应;草原地区公路升级改造路线技术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杨宏志;人车路与环境系统仿真构架及实施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4 杨少伟;可能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刘兆惠;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多元事故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程国柱;高速道路车速限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赵永平;螺旋展线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王剑;区域高速公路改扩建模式及交通分流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符锌砂;理论运行速度与公路线形设计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10 吴华金;横断山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保障模式及其实现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志英;道路线形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2 王亚群;高速公路隧道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3 李赞勇;公路安全设计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吴芳君;不良天气下高速公路限速问题分析[D];长安大学;2011年

5 左伟平;基于行车安全的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赵龙;基于改进的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速公路路线安全性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翟东营;农村公路线形一致性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汪洋;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9 于鹏辉;高速公路线形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10 丁庆国;基于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公路平纵组合线形设计指标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荣;孙小端;贺玉龙;胡希元;;山区双车道公路尾随相撞事故与道路线形的关系[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2 邹健;浅论道路线形设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及改善措施[J];公路;2002年06期

3 黄进,方守恩;平曲线路段事故数目与线形元素的关系[J];公路;2002年12期

4 李欣,丁立,何玉川,刘文章;高速公路线形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的建立[J];公路;2005年07期

5 符锌砂;龙昱;;公路线形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J];公路;2008年06期

6 陈永胜,高耀华;高速公路纵面设计微观事故预测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2期

7 唐t$t$;限速、车速与安全[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8 郑安文;;对中国未来10年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分析与初步预测[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9 郭应时;袁伟;付锐;;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特性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10 唐t$t$;张铁军;吴玲涛;;双车道公路接入口安全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凤香;道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安文,牛倬民;高等级公路运行速度与设计车速匹配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孟宪强;边成友;李一微;钟小明;;高速公路纵坡上的中型车自由流运行速度模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理工卷;2006年02期

3 孙英杰;赵文姣;母荣华;;公路景观的灵活性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13期

4 邓云潮;;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占辉;曾盛;易巍;;基于安全性评价的道路限速[J];公路;2009年12期

6 贾嘉;钟小明;张健;孙志伟;;重庆山区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技术[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9期

7 钟小明;杨宁;宋宁强;;奉节至云阳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9期

8 苏世毅;;基于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互通立交出口匝道设计[J];北方交通;2010年07期

9 卢文杰;;一级路升级高速路线设计新问题及解决方案[J];山西建筑;2011年10期

10 刘建蓓;郭腾峰;王佐;;公路运行速度过渡段设计方法研究[J];公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易晓罡;;运行速度模型法计算分段的探讨[A];湖北省公路学会二○○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吕庆丰;高光秀;刘志军;;重庆山区二、三级公路平曲线半径与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高海龙;刘兴旺;吴京梅;;基于多元因素的道路限速值设计方法研究[A];2008第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钟小明;翁剑成;解建华;陈永胜;荣建;;用于弯坡路段安全审计的中型车运行速度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靳灿章;;解析车速与线形之间的相关性[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李成祥;李沛才;朱辉;;如何提高路线线形设计成果的安全性[A];2005年全国公路勘察设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钟小明;刘小明;荣建;任福田;;高速公路小客车平曲线及纵坡模型在弯坡段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8 聂斌;;不同等级道路平曲线上的车速预测模型[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七届(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敏;庄威;陈飞;;山区公路路线安全评价系统开发与应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白剑飞;陶林;李伟;刘晓波;;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模型电气控制系统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朝霞;重庆公交车年内提速15%[N];中国交通报;2007年

2 记者 康行远 通讯员 陈小平;嘉兴市域高速公路不在提速之列[N];嘉兴日报;2009年

3 记者甘勃;解决交通治堵要向上发展[N];大众科技报;2011年

4 通讯员 林世杰 记者 张帆;全省六分之一高速实现提速[N];浙江日报;2009年

5 蔡丽金;应用GPS提高企业车辆信息化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6年

6 张梅娟;广西:南友高速公路分路段分车型“提速”[N];现代物流报;2007年

7 辛玉升;公路建设的“金刚钻”[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赵明林 孙文剑;北京诠释公交优先[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郑强平;公交优先还需政府先行[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腾以来;装卸用真诚 服务靠真情[N];中国矿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站东;基于道路环境的双车道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2 张驰;考虑空间视野的高速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雒应;草原地区公路升级改造路线技术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雷斌;重载交通高速公路连续纵坡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赵永平;螺旋展线在山区高速公路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刘兆惠;高等级公路交通安全综合评价及多元事故预测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周丹;长大隧道、隧道群空气动力效应算法研究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7年

8 乔建刚;基于驾驶员因素的山区双车道公路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9 徐婷;公路限速区划分与限速梯级过渡段设置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根胜;基于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北方林区公路平曲线半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2 栗庆耀;公路线形评价与运行速度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刘晓冬;基于公路线形和视距的运行速度云模型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唐浩;张家界环武陵源景区公路运行速度安全性评价[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5 隋晓飞;基于运行速度的高等级公路线形评价及改善措施[D];长安大学;2012年

6 王亚群;高速公路隧道小客车运行速度预测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刘维维;在役高速公路标志速度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赵磊;山区公路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9 赵崇波;基于运行速度的高速公路线形适应性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汪洋;基于运行速度的山区低等级公路线形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339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39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8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