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张集铁路旧堡隧道断层破碎带初期支护大变形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发布时间:2018-11-24 09:16
【摘要】:旧堡隧道穿越太古代变质岩系,构造发育、岩体破碎,地质条件极差。隧道于DK28+380~DK29+630段穿过断层及其影响带,施工过程中多次发生溜渣突泥突水塌方并引起初支大变形,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及工程进度。结合该段地质条件,从围岩岩性特点、岩体结构特征、多期构造运动叠加及地下水共同作用等几个方面,探讨该隧道大变形的原因和机制,并阐述了后期施工中采取的加强结构支护、注浆加固、增设临挡护墙等处理对策,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地区隧道施工支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Through Archean metamorphic rock series, Jiubao Tunnel has developed structure, broken rock mass and extremely poor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tunnel passes through the fault and its influence zone in DK28 380~DK29 630 section.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the slagging mud and water inrush collapse occurs many times and causes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initial branch,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Combined with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is section, the causes and mechanism of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tunnel are discusse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surrounding rock,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mass, the superposition of multi-stage tectonic movement and the interaction of groundwater, etc. The counter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structure support, grouting strengthening, adding temporary retaining wall and so on in the later construction are expounde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tunnel construction support in areas with similar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455.49;U45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孙福军;陈洋;曾庆利;乔志斌;李杰;;张集线旧堡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结构特征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4期

2 张民庆;张梅;;高压富水断层“外堵内固注浆法”设计新理念与工程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12期

3 张炜;李治国;王全胜;;岩溶隧道涌突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技术探讨[J];隧道建设;2008年03期

4 杨昵刚;;云阳山隧道断层破碎带初支大变形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J];企业技术开发;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祥元;肖启航;;坛厂隧道工程地质特征及工程措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陈国栋;王荣辉;;拟建的重庆市琴韵广场对小龙坎铁路隧道影响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5期

3 孙狂飙;邓文龙;;隧道现场围岩级别判定方法探讨[J];安徽地质;2009年01期

4 马超;汪东林;;超浅埋地下通道暗挖法施工地表沉降监测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汪东林;;注浆加固技术在浅埋暗挖隧道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6 袁丰田;;软弱围岩富水地段连拱隧道关键施工技术[J];安徽建筑;2006年03期

7 石雷;;浅埋暗挖大跨度矩型隧道地表沉降控制技术[J];安徽建筑;2006年03期

8 赵国刚;袁春花;吴育忠;;省道S212线峰山隧道塌方处理[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9 刘斌;宁茂权;;西岙隧道上穿排污隧道设计浅析[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10 吴飞轮;;中空注浆锚杆在杨河隧道初期支护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米志刚;;公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玉香;贾晓云;朱永全;;地铁隧道复合式结构可靠度简化分析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新权;;骆驼场隧道基底树根桩加固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4 王伟;苗德海;李鸣冲;;宜万铁路复杂岩溶隧道动态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5 侯军红;;太中银铁路岗城隧道突泥塌方处理[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6 陶伟明;;高水位山岭隧道防排水原则的理论基础及其工程实践[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7 豆世康;;柠条塔车站牵出线隧道装车作业和防灾救援技术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赵辉雄;喻渝;杨建民;;高速铁路黄土隧道合理支护参数试验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黄鸿健;张民庆;;宜万铁路隧道工程岩溶及岩溶水施工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10 张立国;王保;蔡养弟;;宜万铁路云雾山隧道高压富水岩溶治理技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超;大瑞铁路罗家村隧道地质环境与工程稳定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郭佳奇;岩溶隧道防突厚度及突水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徐冲;分岔隧道设计施工优化与稳定性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杜朝伟;海底隧道衬砌水压力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钦;炭质页岩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大变形机理与控制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薛富春;富水黄土隧道隧底动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旭东;深部岩溶隧道溃水成灾机理及其工程处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严宗雪;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应力路径与空间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潘永杰;铁路钢桥全寿命过程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占武;支护参数对隧道围岩影响的模拟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邱浩浩;铁路隧道CRD法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及其监控量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亮;基于BS构架的公路隧道施工监测管理分析系统的开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梁苗;云驾岭深部松软破碎岩层大断面硐室锚注支护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志岳;广梧高速某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林丽芬;高层建筑群对其下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何信;近接既有人防工程小间距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张,

本文编号:2353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53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3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