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船舶定线制评价方法
[Abstract]:Using the grey system theory,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AHP method, extension theory evaluation method and fuzzy neural network evalu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hip routing scheme in mountain angle,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9019) 交通运输部科研项目(0706-11400003N010)
【分类号】:U6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范中洲;吴兆麟;张闯;李铁山;;基于可拓理论的船舶定线制应用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2 王贵君;李晓萍;;K-积分模意义下折线模糊神经网络的泛逼近性[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2年03期
3 王贵君;李丹;;前向正则模糊神经网络依K-积分模的泛逼近能力[J];应用数学学报;2013年01期
4 范中洲;吴兆麟;谢洪彬;胡宗华;;成山角定线制方案模糊多准则优选方法[J];中国航海;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开云;冯卫;王亮;朱峰;;多目标决策灰色关联投影法在建筑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2 王贵权;朱云鹃;;企业债券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灰色系统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木瓜属观赏品种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丁霁明;王家庆;;基于灰关联度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评价的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吴艳蕾;;基于灰理论的居民生活电力消费预测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程晋石;裴九芳;;3PL企业物流能力灰色评价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廉同辉;;基于灰色层次决策理论的合芜蚌试验区产业效应分析[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8 侯晓亮;;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9 陈小霞;黄桐城;;舟山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10 姚翠友;;基于灰色关联的北京市耕地面积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羽;马凤山;魏爱华;赵海军;郭捷;;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2 黄碧春;;灰色系统理论在建筑物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首彬;李娜;龚威;;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天津市人口与环境分析[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刘荣成;戴文战;;一种基于残差模型的自调整灰色模糊预测控制器的设计[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戴文战;李燕;杨爱萍;;基于遗传算法的灰色Verhulst模型的改进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赵家辉;李振兴;解仑;孙铁;;基于灰色滑模变结构速度环的轧机扭振抑制研究[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启义;卞世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工程装备保障性评价研究[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正新;党耀国;刘思峰;;幂强化缓冲算子及其在小样本预测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沙尼娅;阿不都热依木;;新疆牛奶企业发展趋势预测[A];中国奶业协会年会论文集2009(下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冷欣;船用增压锅炉汽包水位预测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非;基于过程信息融合的旋转机械信息(火用)故障诊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罗石;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安全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6 唐丽;湖南南天竹遗传多样性及园林利用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建军;广东湛江红树林生态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义;对抗条件下被动雷达制导技术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张翔;文本挖掘技术研究及其在综合风险信息网络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浩锋;新疆包尔图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预测[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乐志军;新朝川矿矿井水分布规律研究与防治对策[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守军;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孟宪宇;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捷;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若干改进与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顺岩;灰色系统理论在间歇式染色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乔小琴;基于灰理论的土石坝安全监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岩;智能建模和模糊广义预测控制研究及在船舶减纵摇控制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姝慧;我国石油行业供求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白雪;世界油船订单量的波动及其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秀金;张皓斐;;一种将AHF和TOPSIS融合的决策方法[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2 蔡文;石勇;;可拓学的科学意义与未来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3 刘普寅,汪浩;正则模糊神经网络对于连续模糊函数的近似能力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9年01期
4 刘普寅;一种新的模糊神经网络及其逼近性能[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2年01期
5 李洪兴;袁学海;王加银;李宇成;;Fuzzy系统的范数与Fuzzy系统的分类[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0年12期
6 王贵君;李晓萍;;K-积分模意义下折线模糊神经网络的泛逼近性[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2年03期
7 徐华;邱彤;赵劲松;;模糊判断矩阵构造和矩阵一致性检验的同步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蒋兴忠;tK—积分和Kt—积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9 王贵君,李晓萍;K-拟可加模糊积分的绝对连续性[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10 王贵君;李晓萍;;K-拟可加模糊数值积分及其收敛性(英文)[J];数学进展;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中龙;王小艺;马刘艳;;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灰色评价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丁松滨;许松林;;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的灰色多层次综合评价[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6年04期
3 颜可珍;吴建良;章金钊;郝培文;;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沥青路面性能评价[J];科技通报;2009年01期
4 肖冰;李从东;;运用灰色多层次方法的中小企业集群资源整合能力评价[J];工业工程;2009年06期
5 马忠锁;邱国庆;戴婷婷;;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机场工程建设价值评估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26期
6 龙文武;苏五星;丁文飞;沈薇薇;;基于灰色AHP法的多功能雷达作战效能评估[J];现代雷达;2010年09期
7 王瑛;柴华奇;;优化后的层次分析法在企业信息化评价中的应用[J];现代制造工程;2007年12期
8 杨建斌;;建筑节能综合评判方法探析[J];建筑节能;2011年03期
9 徐金华;刘光斌;;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战场电磁环境效应评估[J];电光与控制;2010年04期
10 李兰瑛;李晓芸;;一种基于层次模型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灰色评估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永峰;;基于公路路况性能指数模型评价方法浅析[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旭;胡刚;;基于驾驶行为的车辆跟驰模型仿真参数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3 曾安军;方逵;;系统工程方法在MIS效益评价中的应用[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4 赵晋阳;孙雷;向阳;任小婧;;供应链系统效能及其评定方法初探[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朱宝昌;石瑞珍;;建设规范、统一的科技期刊评价方法[A];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第7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田建锋;吉晓民;秦彦斌;;一种基于AHP的制造资源优化评价技术[A];制造技术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王笑京;李宏海;沈鸿飞;;智能交通系统成本效益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殷永泉;由丽娜;苏元成;刘翔;;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价在甲酸行业循环经济中的应用[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创新与政策导向专辑[C];2006年
9 申志高;李桂元;;中国南方小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李建伟;刘兴昌;;城市滨水空间评价方法初探[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鄢琦 张志欣 通讯员 翟宝军;船舶进出渤海湾各行其道[N];中国水运报;2006年
2 通讯员 方仕钦;皖江船舶定线制让事故率下降2/3[N];中国水运报;2007年
3 通讯员 华俊 记者 施晔;船舶定线制打造“水上高速公路”[N];南通日报;2008年
4 周正宝;长江口开始实施船舶定线制[N];中国交通报;2002年
5 周永峰;提升航速,确保安全[N];中国水运报;2007年
6 高圣 翁晓波;“现在开起船来放心多了”[N];中国交通报;2007年
7 记者 顾力邋胡荣山;长江上海段船舶定线制实施一年成效显著[N];中国交通报;2007年
8 许凡;珠江口船舶定线制昨日开始实施[N];中国交通报;2004年
9 周永峰 通讯员 韩培亮;我国首个港口水域船舶定线制实施[N];中国水运报;2007年
10 赵虎;新长江口船舶定线制6月1日正式实施[N];中国水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中洲;船舶定线制优选方法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2 张向先;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德占;铁路物流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刘志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初;公路路域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艳伟;航空公司竞争力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王立志;道路沥青温度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潘文辉;住宅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9 吴焕香;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臧振春;人才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飞;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评价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2 高群;高校基建项目管理模式优选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4年
3 方勇;轿车内空气品质的灰色评价方法和控制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海杰;大港油田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凌敏;高校基建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朱必勇;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及主要矿产品需求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刘平;企业核心员工主动离职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8年
8 黄静;特有生态住区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及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王雪;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水平评价[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侯金玲;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25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6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