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网络均衡模型的求解算法研究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ybrid traffic equilibrium assignment in which user path selection with different attributes affects each other, the optimal SO, of user balanced UE, system in hybrid networks is described by using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The path selection behavior of the three classes of users, CN, in the Gunot-Nash equilibrium. The diagonal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oad section and the dual proj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ath are used to solve the equalization model of hybrid network respectively. The Sioux Falls network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it from two aspects of calculation 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preci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agonalization algorithm converges fast in the early stage, but the trailing is very serious, so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higher precision through multiple iterations,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double projection algorithm can be improved even after thousands of iterations. The larger the SO,CN user control flow ratio is, the smaller the total impedance of the system is, but when the SO user flow ratio is lower than 0.5, the total impedance of the system decreases rapidly,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ratio, the decrease speed becomes slower.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87001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20130009110001)
【分类号】:U491.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熊伟;严新平;;一种多模式下考虑排放的交通分配模型及其算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9期
2 刘玉印;刘伟铭;田世艳;;出行者有限理性条件下混合策略网络均衡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3 徐猛;屈云超;高自友;;Frank-Wolfe算法求解交通分配问题:比较不同流量更新策略和线搜索技术[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8年03期
4 罗端高;史峰;;多用户多方式混合交通均衡变分模型及求解算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05期
5 四兵锋;赵小梅;孙壮志;;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系统优化模型及其算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霞;邵春福;曲天书;杨励雅;王江峰;;基于网络广义极值模型的居住地和通勤方式同时选择模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2 黄建华;党延忠;;快递超网络模型及基于效率的优化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孙j;干宏程;;停车换乘策略环境效益的实例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0年02期
4 梁碧清;韦增欣;陈巧萍;罗朝晖;;动态交通方式划分与用户最优配流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5 江航;胡列格;王佳;陈舟宇;;城市土地利用与多模式交通一体化模型[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6 陈业华;赵国超;;路网交通流二层规划模型及其极大熵解[J];燕山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7 陈星光;李卓君;朱振涛;;多维动态随机用户最优出行选择的变分不等式模型[J];系统工程;2011年11期
8 陈建忠;;基于多准则决策分析的公路隧道事故救援策略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09年06期
9 孙j;干宏程;;停车换乘策略环境效益的实例研究[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2年03期
10 罗朝晖;梁碧清;韦增欣;;动态交通方式划分与系统最优配流模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佳翔;都市圈交通体系结构演化与优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连爱萍;城市动态网络交通流分配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明士军;多元化公共交通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罗端高;出租车运营影响的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5 曾明华;区域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优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祝建军;基于交通效率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张良智;城市区域交通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8 段鹏飞;面向校园疏散的均衡模型与疏导优化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孟梦;组合出行模式下城市交通流分配模型与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善智;基于时间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宏伟;多模式交通下的城市公交专用道网络优化设计模型及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红云;基于综合成本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郭守朋;混合变分不等式的算法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红莲;可换乘条件下的城市多模式交通分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滕彩霞;公路隧道事故灾害与紧急救援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肖含;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平衡分析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赵鑫;随机变分不等式及其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9 钟永恒;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多义性路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韦思明;多模式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系统优化模型及算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剑;王树盛;李旭宏;潘俊卿;;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个体时间感知差异性建模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2 何胜学;范炳全;谢劲松;;多用户多准则城市交通网络非稳定均衡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3期
3 刘伟铭;付凌峰;刘驰;;多车型、多准则、混合策略的网络均衡行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玉印;刘伟铭;吴建伟;;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出行者路径选择模型[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7期
5 田琼,黄海军,杨海;瓶颈处停车换乘logit随机均衡选择模型[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韩印;袁鹏程;;多用户多方式混合随机交通平衡分配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7 周溪召;刘振;张华歆;;拥挤交通网络中组合的交通出行、OD、路径分配与收费定价模型[J];系统管理学报;2007年02期
8 刘天亮;欧阳恋群;黄海军;;ATIS作用下的混合交通行为网络与效率损失上界[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04期
9 李志纯,黄海军;随机交通分配中有效路径的确定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年01期
10 司徒惠源,罗康锦;动态交通分配:回顾及前瞻(英文)[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泽斌;麦强;安实;;不确定需求下动态供应链网络均衡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4期
2 徐兵;朱道立;;多用户多准则固定需求随机交通均衡变分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4期
3 刘小兰;成卫;;交通分配中的动态路线选择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2期
4 宋杨;陈宽民;姚新虎;;配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起讫点的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何胜学;董琼;徐福缘;何建佳;;基于投影动态系统理论的网络交通演化模型[J];系统工程;2010年04期
6 何胜学;董琼;徐福缘;何建佳;;含目的地选择的城市交通网络非稳定均衡分析[J];系统工程;2010年01期
7 查伟雄;王世彬;;城市交通混合流非饱和状态下阻抗函数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9期
8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8年10期
9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7年11期
10 ;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J];公路运输文摘;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云翔;刘振海;;粘弹性压电材料接触问题的H-半变分不等式方法[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2 李润梅;汤淑明;;饱和网络的动态用户最优交通分配建模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潘宇;;浅析农村公路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特点、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胜学;范炳全;;多用户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及算法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范旭;;大型交通工程与西部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6 ;前言[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7 段小梅;张怡伟;;广州市内环路交通工程标志标线设计与思考[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刘景昭;张玉忠;;变分不等式问题的带非负约束转化的一类信赖域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4年
9 赖欣;阮志刚;彭代渊;;2G/3G混合网络的用户认证与密钥分配[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泽;方亚平;李竹渝;;一类产生于广义国际金融均衡问题的变分不等式的迭代算法[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利;包扶路上写春秋[N];通辽日报;2007年
2 记者 王庆;地下立体交通网络将服务金融街[N];中国建设报;2006年
3 叶云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杭州将实施9大交通工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木子;市领导视察交通工程[N];宜兴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永凤邋记者 沈英甲;国内首个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破难点[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沈英甲邋通讯员 杨永凤;我国首条大规模地下交通工程具通车条件[N];科技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文霞 实习生 陆颖;今年开建一批交通工程[N];郑州日报;2010年
8 华欣;安徽启动六大交通工程[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9 记者 孙凯;市领导查看交通工程施工进度[N];商丘日报;2007年
10 通讯员 刘国瑛 吴风鸣 庹文举;郧西建成19个廉政交通工程[N];湖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白白;基于信息分析的网络平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黄玲玲;变分不等式及其相关问题的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赵娜;解几类变分不等式总是的光滑算法[D];天津大学;2010年
4 李云翔;H-半变分不等式及其在接触力学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1年
5 黎茂盛;平衡交通流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胡艳红;变分不等式的间隙函数和解的弱sharp极小性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长杰;具有集值映射变分不等式的投影算法[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俊强;交通分配与信息控制交互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永乐;Hartman-Stampacchia半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及有界性[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龙光;向量均衡及其有效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雅婧;不动点指数方法研究变分不等式非零解的存在性[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樊裕;求解余强制变分不等式的投影收缩算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晏萍;变分不等式的超梯度算法及其改进算法[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邱涛;变分不等式的算法及其扰动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大萍;第二类抛物型变分不等式的边界元近似[D];苏州大学;2004年
6 王绍联;多步投影算法[D];南京大学;2011年
7 连军莉;一般变分不等式的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哲;基于变分不等式的金融超网络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房宝娣;集值变分不等式及其推广[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罗海娟;求解集值伪单调变分不等式的算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5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75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