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纤维沥青胶浆性能与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Abstract]:(RV), Vialit test, contact angle test, net basket precipitation test, torsion shear test between (SEM) and asphalt mixture, rutting test were carried out with two kinds of composite fibers. The viscosity, adhesion, holding property, torsional shear strength and dynamic stability of composite fiber and other single fiber asphalt mortar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iscosity of composite fiber asphalt mortar was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composite fiber. The surface energy and the absorptive ability of asphalt are increased, and the rutting stability, torsional shear strength and composite fiber I, II of the mixture can be improved to resist the deformation at high temperature.
【作者单位】: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黄土地区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灵河高速公路(神河段)建设管理处;长安大学;
【基金】:山西省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12-2-07)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振华,尚德库,邬翠莲,胡琳娜;海泡石/玄武岩纤维复合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王蕾;;纤维沥青混凝土动态模量与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2年01期
3 赵丽华;徐刚;;矿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J];公路工程;2013年01期
4 徐秀维;;聚酯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及改善机理分析[J];公路工程;2013年03期
5 钟明键;彭响兰;;玄武岩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双杰;黄晓明;侯曙光;;多年冻土区路基路面变形及应力的数值分析[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2 魏中华,翁剑成,郑柯;超载对平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李小平;杨茂华;;公路复合封层罩面技术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2期
4 王建伟;路面半刚性基层横向裂缝的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黄七零,吴进良,马权华;浅谈超载对水泥砼路面的破坏原因及应对措施——全桂公路路面改造工程施工中的思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全凯,陈四来;水泥砼路面的水损害及防治措施[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朱洪洲;郑和平;何兆益;吴国雄;;柔性路面级配碎石基层弹性模量取值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肖文;杨波;刘利;许永江;;公路水泥砼路面破损原因及其维修整治设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马新;郭忠印;杨群;;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动态响应三维有限元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杨咏梅;庄月明;;沥青路面连续变温温度场模拟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玉宝;杨丽;;公路弯道综合因素误差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2 熊茂东;李刚;邹卫国;吴燕;;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抗裂设计方法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3 朱维青;宗国超;;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世伟;杨才千;吴智深;唐永圣;吴刚;;自监测BFRP智能筋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中的应变监测应用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黄晓明;;东南大学《路基路面工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鑫洋;郝广伟;;基于Matlab的三轴重复荷载蠕变试验的数据处理与三维模拟[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7 刘杨军;姚华彦;朱朝辉;;高性能乳化型温拌冷铺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及应用[A];特种混凝土与沥青混凝土新技术及工程应用[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振霞;沥青路面复合基层结构与材料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2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平树江;基于复合式基层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张泉;碎石化沥青加铺结构力学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方向阳;某橡胶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范文孝;玄武岩纤维增强路面材料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金昌;广义荷载作用下道路与软基共同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吴国雄;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机理及破坏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喻翔;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决策优化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李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预测模型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国凯;泰安市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房闯刚;重载交通普通公路长寿命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欢;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公路和桥涵工程检测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4 刘虎跃;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分析与处治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田力琼;重轴载条件下沥青路面轴载换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绍亮;东营市城市主干道路面结构病害分析与改建中的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朱建平;基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理念的沥青混合料疲劳阀值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8 王亮;级配碎石上基层路用性能研究及路面结构分析[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9 王东博;高模量路基沥青路面结构应用技术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10 李燕;半刚性沥青路面两阶段设计方法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冬梅;玻璃纤维增强沥青[J];玻璃纤维;1999年04期
2 于春江;王宏祥;杨新苏;倪富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刘克非;;纤维沥青胶浆及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郭振华,尚德库,梁金生,王广建;海泡石对玄武岩纤维的改性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6期
5 汤寄予;高丹盈;韩菊红;;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公路;2008年01期
6 徐刚;赵丽华;赵晶;;玄武岩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J];公路;2011年06期
7 武贤慧,张登良;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低温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2期
8 万军;杨军;;聚酯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9 吴少鹏;叶群山;刘至飞;;矿物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10 杨朋;张肖宁;;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封基良;纤维沥青混合料增强机理及其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辉;不同纤维对SMA路用性能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守荣,任瑞波;应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评价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1年04期
2 邵显智,谭忆秋,邵敏华,孙立军;沥青胶浆微观界面的研究[J];公路;2003年12期
3 王发洲,丁庆军,余剑英,张厚记,胡曙光;矿粉活化改善沥青胶浆性能的研究[J];石油沥青;2000年04期
4 王发洲,丁庆军,胡曙光,王姣兰,孔宪明;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J];河南建材;2000年03期
5 田见效,李万军,常小马,张永青;水泥替代矿粉对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东北公路;2003年04期
6 郑建东,田见效;水泥对沥青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2年03期
7 智家明,蔡军,黄绍龙,陈蔚,王兵;德兰尼特AS纤维沥青胶浆性能的DSR方法评价[J];国外建材科技;2005年03期
8 王晚华;;沥青胶浆抗疲劳试验研究[J];湖南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9 谢建湘;谢端阳;;沥青胶浆抗疲劳试验研究[J];河南建材;2009年03期
10 王晓华;刘润有;王新岐;彭波;;纤维对沥青胶浆性能改善作用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少鹏;黄俊峰;林振华;叶雷;;消石灰和矿粉改性沥青胶浆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郑南翔;张永满;张宜洛;;沥青胶浆的低温性能试验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吴少鹏;陈筝;朱祖煌;刘杰胜;;应用流变学方法评价纤维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岳红波;吴少鹏;叶群山;;纤维增强沥青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A];南方七省(区)硅酸盐学会第25届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吴少鹏;李波;陈筝;黄旭;;传导型填料对沥青胶浆温度敏感性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梁海波;;粉油比对路用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7年
8 马占伏;晋琰;韩柳;;掺加外掺剂后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9 刘全涛;吴少鹏;刘聪慧;王金刚;;超高分子量抗盐HPAM溶液流变性[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张起森;王辉;;纤维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与工程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纪捷、韩冬;市交通运输局4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慧莉;无机填料对沥青胶浆力学性能影响的细观力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2 陈志国;火山灰沥青胶浆路用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于斌;纤维沥青胶浆流变特性及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王宁;玄武岩纤维及其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袁迎捷;基于Superpave的沥青胶浆流变特性与级配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叶群山;纤维改性沥青胶浆与混合料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丛卓红;基于西部特点的沥青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8 付其林;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组成设计参数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姚立阳;聚丙烯腈纤维在沥青混合料路面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金山;超分子结构LDHs材料耐老化路用沥青流变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wF;沥青胶浆自愈合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郭猛;沥青胶浆的界面行为与机理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黄建平;硅藻土粉沥青胶浆及混合料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周志雄;填料对沥青胶浆高低温性能影响与沥青胶浆性能预测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张吉哲;温拌助剂对温拌沥青胶浆性能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刘丽;沥青胶浆技术性能及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魏颖;基于胶浆性质的橡胶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孙鸿伟;双参数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吴文学;粉煤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10 刘全涛;沥青胶浆的疲劳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780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37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