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建设技术
[Abstract]:With the extension of highway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grade highway has gradually moved to Tibetan area,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unnels and bridges in high-altitude cold areas are facing many new problems. The White Mang Snow Mountain Tunnel Group of Shangri-La to Dachin II Highway is located at an altitude of 4 000 ~ 4 120 m. The headquarters and the parties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adopt winter construction measures to overcome the large diurnal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the long winter time in the cold areas at high altitud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monitoring and perfecting the structural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can be promoted orderly and quickly,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under the harsh environment can be improved.
【作者单位】: 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香德二级公路四合同段项目部;
【分类号】:U455.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广滨;尉洪利;;高海拔高温差地区冬季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公路;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亚东;盛亚军;韩同春;;羊栈岭隧道加固稳定性的计算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美国混凝土规范墙体预埋件的计算分析及与中国混凝土规范的对比[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慈河;彭芳;;道瓮高速公路投资风险研究与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5 娄中波;王海燕;王晓华;;城市地下道路线形设计要素[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邸鑫鹏;卢姗;;城市隧道安全保障系统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混凝土表面嵌固板条的黏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混凝土力学的CFRP加固R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庆展;严寒地区房式仓裂缝分析及防治[J];施工技术;2002年09期
2 付加锋;黄江丽;;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严寒地区建筑低碳发展潜力初探——以吉林省长春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年03期
3 于瑾;马忠娇;宋嘉林;;严寒地区太阳墙新风系统节能模拟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郑茂余;严寒地区窗的保温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5 庄春龙,李利民,吴祥生,杨小凤;偏远严寒地区营房节能方案及经济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周秋珍;标准型直燃机在严寒地区应用探讨[J];节能;2005年03期
7 吴伟东;李锐;李连科;;严寒地区工业厂房建筑节能改造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6期
8 巨迎梅;;严寒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剖析[J];青海科技;2009年04期
9 罗路;;严寒地区工业给排水设计要点[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2年05期
10 宿希尧;;严寒地区节能又经济的多层砖混住宅适用技术[J];低温建筑技术;199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涛;江勇;;塑料外窗在严寒地区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A];2008年全国塑料门窗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先进;;严寒地区围护设计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大型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C];2007年
3 宋海宏;;严寒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生态现状与对策研究[A];全国建筑节能技术与设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赵娇;冷红;;严寒地区村镇生产设施用地规划研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0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和投融资改革[C];2014年
5 铁汉;王和平;邓雪松;;严寒地区水工钢结构设计[A];水工机械技术2008年论文集[C];2007年
6 陈育伟;;严寒地区电信建筑节能途径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7 鲍晚楠;;分层城市理论在严寒地区中小城市规划的应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玉;赵立华;;严寒地区住宅小区室外风场的数值模拟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2)[C];2004年
9 曾小成;程文;;严寒地区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C];2014年
10 白莉;赵嵩颖;;严寒地区外窗节能改造及节能性与经济性评价[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曹传明 刘参昌;东北严寒地区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建设报;2011年
2 文吉;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在严寒地区的实践[N];中国建设报;2014年
3 中国楼市记者 苏擎;沈阳首开严寒地区强制节能[N];中国建设报;2006年
4 韩冰洋 记者 仉庆华;伊春:科技支撑保障房建设[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高中华;辰能·溪树庭院 探路中国式被动建筑[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张鸣霄;哈市老房子披绿衣[N];中华建筑报;2014年
7 何雨欣;我国建筑能耗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N];民营经济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英略;严寒地区建筑生态表皮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郝爽;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3 王洪林;严寒地区绿色村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呼宇;严寒地区教学建筑节能改造的适宜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董智超;严寒地区既有铁路客运站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胡春江;中俄严寒地区建筑节能构造体系比较研究[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7 陈龙;严寒地区村镇建筑间歇式太阳能热风自采暖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8 吴伟东;严寒地区老工业厂房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9 郭伟;严寒地区太阳能LED路灯的应用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10 王俊;严寒地区农村民居室内CO扩散规律与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04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04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