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盾构装备掘进总推力的反演识别与力学建模

发布时间:2019-02-17 15:27
【摘要】:盾构掘进载荷与装备地质适应性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掘进推力载荷是保证装备安全施工与提高掘进效率的关键环节。分析盾构掘进中总推力的特点,以及掘进参数、地质参数与装备构型参数等对掘进总推力的影响,利用力学分析与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处理工程实测数据,对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中的系数进行反演识别。结合天津地铁九号线十一经路站至大直沽西路站施工段的工程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讨论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的计算残差。通过海量工程实测数据与力学模型预估结果比较,讨论掘进总推力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总推力力学模型能够反映掘进总推力与掘进速度以及地质参数等主要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规律,可以为施工中总推力的合理选取与控制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tunneling load of shiel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e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equipment.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thrust load is the key link to ensure the safe construction of equipment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unne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tal thrust in shield tunnel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unneling parameters 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quipment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n total thrust are analyzed. The mechanical model of total thrust is established by means of mechanical analysis and dimensional analysis.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ethod is used to deal with the measured engineering data and the coefficients in the total thrust mechanics model of the tunneling are identified by inversion. Based on the measured engineering data of the construction section of Tianjin Metro Line 9 from 11 Road Station to Dazigu West Railway Station, the calculation residuals of the total thrust mechanics model of tunneling are discussed by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total thrust mechanical model of tunneling is discussed by comparing the mass engineering measured data with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mechanical model.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established total thrust mechanics model can refle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otal thrust and the driving speed and 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easonable selection and control of the total thrust in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市现代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27202,1130214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12AA041801)资助项目
【分类号】:U45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宣宇;邵诚;;盾构机自动控制技术现状与展望[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0期

2 张干清;龚宪生;王欢欢;邓小东;王本术;;基于可靠灰色粒子群算法的盾构机行星减速器轮系的多目标优化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23期

3 郭伟;胡竟;王磊;刘建琴;;基于CFD的土压平衡盾构刀盘开口分布特征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17期

4 张茜;蔡宗熙;黄干云;侯振德;亢一澜;郑琳;;盾构刀盘系统界面载荷力学表征与近似计算模型[J];力学学报;2012年05期

5 苏翠侠;王燕群;蔡宗熙;亢一澜;黄田;;盾构刀盘掘进载荷的数值模拟[J];天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6 何小新;吴庆鸣;;全断面岩石掘进机主参数回归模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2期

7 张厚美;吴秀国;曾伟华;;土压平衡式盾构掘进试验及掘进数学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8 宋克志;孙谋;;复杂岩石地层盾构掘进效能影响因素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10期

9 朱北斗;龚国芳;周如林;刘国斌;;基于盾构掘进参数的BP神经网络地层识别[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5期

10 夏毅敏;欧阳涛;张新明;罗德志;;Mechanical model of breaking rock and force characteristic of disc cutter[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柏兴;何天铭;王会云;肖宏宇;;南湖路湘江隧道盾构施工影响因素及工程措施[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2期

2 张茜;曲传咏;黄田;蔡宗熙;亢一澜;代斌;冷建忠;王燕群;;盾构在掘进过程中的力学分析与载荷预估[J];工程力学;2012年07期

3 杨洪杰;杨耀;傅德明;;土压平衡式盾构周围的土压力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12期

4 宋克志;杨华勋;安凯;周庆坡;;复杂岩石地层盾构掘进速率预测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1期

5 江华;张晋勋;江玉生;;大粒径卵砾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关键参数相关性特征[J];都市快轨交通;2013年02期

6 张干清;龚宪生;;非正态变量情况下基于杂交SAPSO-SFLA的多目标稳健协同优化[J];工程力学;2013年05期

7 王宁;董刚;杨银堂;陈斌;李小菲;张岩;王凤娟;;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馈式神经元数优化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2期

8 赵丹;彭立敏;雷明锋;陈露;;基于滑移线场的土压平衡盾构刀具切削扭矩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9 杨旭;龚国芳;杨华勇;陈馈;王林涛;;盾构管片拼装试验台监控系统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13年06期

10 郇利民;杨金虎;韩佳霖;;盾构机无功功率补偿系统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英;王娜娜;张润生;马兵胜;;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在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周劲辉,鄢泰宁,屠厚泽;识别所钻地层的人工神经网络法应用[J];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3 于睿坤;周奇才;;基于Labview的盾构姿态模糊控制器研究[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4年04期

4 苏健行;龚国芳;杨华勇;;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总推力的计算与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2008年01期

5 胡国良;胡绍华;龚国芳;杨华勇;;土压平衡盾构螺旋输送机排土控制分析[J];工程机械;2008年04期

6 刘永健,姚振汉;三维弹性体移动接触边界元法的一类新方案[J];工程力学;2005年01期

7 张洪武;廖爱华;吴昌华;;压气机过盈配合的弹塑性有摩擦接触的研究[J];工程力学;2007年01期

8 刘铁军;汪越胜;;功能梯度材料涂层半空间的轴对称光滑接触问题[J];固体力学学报;2007年01期

9 李笑;陈振环;陈烘陶;黎松辉;;盾构土压平衡电液模拟系统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6年07期

10 于繁华;刘寒冰;;基于支持向量机和粒子群算法的结构损伤识别[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平;吴洪涛;方喜峰;姚裕;;基于惯量伪速度的机械多体系统高效率动力学建模[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年01期

2 王皓,杨玉琥,张策;弧面分度凸轮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9年06期

3 陈皓生,陈大融;微型直升机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J];飞行力学;2003年03期

4 邱明;廖振强;樊黎霞;焦卫东;;高方平筛动力学建模与有限元仿真[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杨务滋;季伟;;矿用自卸车举升液压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09年03期

6 王志飞;王华;赵春明;魏明;;巡飞器巡飞段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0年S1期

7 孙晓峰;谷良贤;;偏转弹头导弹动力学建模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贾瑞庆;赵志浦;龚靖;;主动桁架动力学建模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和兴锁;邓峰岩;张亚锋;吴根勇;;作大范围运动的平面柔性梁的有限元动力学建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波兴;王一波;黄运保;;基于模板技术的汽车多体动力学建模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英;;内时力学建模思想与方法论[A];第三届全国力学史与方法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尚国清;林立;李巍;;浮筏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分析方法研究[A];水下噪声学术论文选集(1985-2005)[C];2005年

3 王天舒;;复杂航天器的精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A];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李顺利;房振勇;朱承元;杨旭;杨涤;;柔性多体卫星动力学建模与控制[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陈大林;王懋礼;;复杂结构的动力学建模[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蒋余芬;朱纪洪;刘世前;;弹性机翼动力学建模与仿真[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佐伟;吴宏鑫;梁斌;;月球探测车动力学建模与协调驱动控制[A];第二十二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8 李辉;韩少军;;汽车曲轴的动力学建模[A];12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湖北省论文集[C];2006年

9 陈建涛;熊红彦;赵亚军;;力学数值建模过程[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10 姚春斌;宋汉文;;鱼洗:手-盆-水系统实验研究与动力学建模[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计明;液固高压成形中液固相连续转变的力学建模及有限元模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薛志斌;智能群体系统集群行为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及其仿真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3 郭东;P2P网络的动力学建模与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蔡自立;平流层自治飞艇动力学建模与非线性控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李忠群;复杂切削条件高速铣削加工动力学建模、仿真与切削参数优化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王巍;基于复合材料理论的木材微观力学建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显平;机床固定结合部动力学建模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赵佃秀;不同转向方式月球车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及能耗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希雪;基于有限元法人体肌肉生物力学建模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寇帅伟;四索牵引摄像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本岭;高超声速分离动力学建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肖攀;高速冲击挤进问题的动力学建模与瞬态有限元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7 赵双双;基于ADAMS的永磁球形电机动力学建模与控制[D];安徽大学;2014年

8 王应丰;压电式中耳植入装置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桂冰颖;重装空投动力学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10 曹俊;冲击攻丝系统的动力学建模及仿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25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25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5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