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城市道路类型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27 21:14
【摘要】:为研究城市道路不同路段类型对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影响,招募了16名被试驾驶人,在选定的城市道路试验路线上,开展了实车试验。以心率增长率(GRHR)、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RMSSD)和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值作为驾驶人工作负荷表征指标,分析在各种路段类型下被试驾驶人工作负荷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不同路段类型对驾驶人的工作负荷有显著的影响;驾驶人通过交叉口时的工作负荷明显高于在非交叉口路段的工作负荷;通过平面交叉口时,左转的工作负荷高于右转和直行;通过立交桥时,在匝道上的工作负荷高于上跨及下穿立交桥时的工作负荷;车速对驾驶人的工作负荷也有较大影响,工作负荷随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以为道路线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road sections on drivers' workload, 16 drivers were recruited to carry out real vehicle tests on selected urban road test routes. The time domain index (RMSSD)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GRHR),)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index (LF)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river's workloa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orkload of the drivers under different road section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road types of urban road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orkload of drivers, and that the workload of drivers passing through intersection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ntersection sections, and that the working load of drivers passing through intersection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intersection sections. When crossing the intersection, the workload of left-tur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right-turn and straight-way, and the workload on ramp is higher than that of upper-span and down-crossing when crossing overpass. The speed also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ork load of the driver, and the workload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peed of the vehicl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road alignment design.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4196) 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IRT128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JZ8004)
【分类号】:U49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胡江碧;李安;王维利;;不同天气状况下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吴晓峰;张磊;鲁海军;殷涛;;基于驾驶员工作负荷的公路线形一致性评价方法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0年05期

3 王琳虹;李世武;周茹波;杨志发;冀秉魁;姚雪萍;;高速公路路侧景观色彩对驾驶员心率指标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4 林声;刘建蓓;阎莹;罗京;袁振洲;;基于驾驶负荷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Jeremy R.Chapman;David A.Noyce;;Influence of roadway geometric elements on driver behavior when overtaking bicycles on rural roads[J];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2014年01期

6 董占勋;孙守迁;吴群;徐娟芳;;心率变异性与驾驶疲劳相关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0年01期

7 徐进;罗庆;毛嘉川;赵军;吴国雄;;考虑弯道几何要素和交通量影响的汽车行驶速度预测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5期

8 赵晓华;许士丽;荣建;张兴俭;;基于ROC曲线的驾驶疲劳脑电样本熵判定阈值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丹;吴义虎;王正武;;基于隐Markov的机动车驾驶人状态预测[J];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2 徐进;邵毅明;彭其渊;陈泳汐;;大客车和小客车在各种类型公路上的连续行驶速度工况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4期

3 祝站东;吕英志;傅成红;;双车道公路路线安全性评价指标研究[J];公路;2013年09期

4 刘唐志;周静;唐伯明;徐进;;仁赤高速公路安全性分析以及限速方案研究[J];中外公路;2014年03期

5 魏明;柴雪;孙博;;山区道路特殊路段安全性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4年04期

6 李佳晖;苑红伟;拓守军;祝蕾;;基于雷达式非接触生命参数监测系统的安全带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33期

7 孙洪运;杨金顺;李林波;吴兵;;恶劣天气事件对道路交通系统影响的研究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6期

8 林声;刘建蓓;阎莹;罗京;袁振洲;;基于驾驶负荷的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安全性评价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9 漆巍巍;裴玉龙;;城市道路拥堵状态下驾驶人心率特性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3期

10 郭孜政;谭永刚;马国忠;潘毅润;陈崇双;;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精神疲劳识别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付强;吴超仲;吕能超;;基于驾驶负荷的交通标志信息量度研究进展分析[A];第七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技术[C];2012年

2 唐宇;戴斌;李健;;大型卡车主动安全研究综述[A];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淑亮;基于视频图像分析与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毛科俊;道路环境单调性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3 喻丹;机动车驾驶人行为建模及可靠性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香红;草原公路景观对驾驶员心理生理影响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5 杜勇;基于面部信息的驾驶者疲劳状态分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杨博;长时间持续警戒任务下脑力疲劳对前注意和注意加工能力影响的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赵新勇;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评估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8 张琼;基于驾驶人感知特性的换道预警阈值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里;基于GPS/3G/GIS危险品运输车辆监控与调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秦伟;驾驶员生理指标对行车疲劳响应的敏感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3 司东美;高速公路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危险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柳倩;基于心电脉搏信号的睡意检测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漫;驾驶员转向操纵实验平台设计及转向操纵舒适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冯知音;脑电信号在身份识别及疲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王绩一;基于物联网的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13年

8 代杨;雨天车身颜色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李晓梦;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驾驶员紧急避撞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0 吴萌;高速公路匝道区驾驶负荷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玉彬,俞梦孙;用无电极的方法测量人体生理信号[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1年02期

2 王建军;赖友兵;王婷静;;基于驾驶人视觉心理特性的高等级公路景观分析[J];城市交通;2006年05期

3 王炜;公路交通流车速-流量实用关系模型[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彭军强;吴平东;殷罡;陈之龙;马树元;;Hilbert-Huang变换结合近似熵在疲劳驾驶时脑电分析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5 房瑞雪;赵晓华;荣建;毛科俊;;基于脑电信号的驾驶疲劳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S1期

6 周建芳;罗晓曙;胡叶容;;脑电信号的样本熵分析[J];广西物理;2007年02期

7 刘加海;王丽;王健;;基于相空间、熵和复杂度变化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02期

8 李世武;王琳虹;孙文财;田晶晶;乔飞艳;;高速公路路侧景观量化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1年04期

9 和卫星;陈晓平;邵s,

本文编号:2431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31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