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导电沥青混凝土发热性能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1 14:24
【摘要】:为研究导电沥青混凝土发热的影响因素及发热效果,优化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制作导电试块,分析电压和纤维质量分数对试块发热升温的影响,并进行真雪的融化试验.结果表明:电压越高发热升温越高,安全电压12,24和36V均能满足要求;碳纤维质量分数越大升温越高,达到0.23%后温度升高趋于稳定,0.28%时发热升温性能最好;通电24V具有良好的融雪效果,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导电沥青混凝土的融雪效率成倍增加,通电20,40和60min时,融雪效率分别提高了50.00%,66.67%和91.67%.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and heating effect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optimize the mix ratio of asphalt mixture, make conductive test block,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voltage and fiber mass fraction on the heating of test block, and carry on the melting test of true snow.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igher the voltage, the higher the heating and heating, and the safety voltage 12,24 and 36V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the higher the mass fraction of carbon fiber is,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nd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fter 0.23%, the better the heating and heating performance is at 0.28%. The snow melting efficiency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increases by 50.00%, 66.67% and 91.67% respectively at 20, 40 and 60min respectively with the extension of power-on time, and the snow-melting efficiency of conductive asphalt concrete increases by 50.00%, 66.67% and 91.67%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ower-on time of 24V.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02078)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1A580001)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0PII10)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文兵;李双洋;冯文杰;易鑫;;道路融雪除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冰川冻土;2011年04期

2 张鸿;武晓华;王晓磊;王倩倩;;聚苯胺复合导电纤维沥青混凝土的电性能研究[J];公路;2010年11期

3 王向阳;高宇星;;碳纤维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及导电性能研究[J];公路;2012年01期

4 张永健;袁玉卿;杨玲;;矮寨特大桥融雪防冰电发热沥青混凝土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1年06期

5 谭宏斌;冯小明;郭从盛;马小玲;;不锈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09期

6 赵若红;傅继阳;段永定;高金盛;;融雪除冰用钢纤维石墨导电混凝土电热及温敏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1年06期

7 资建民;马柯;王海军;黄求喜;;基于均匀设计试验的LSAM配合比体积法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8 吴瑞麟;张良陈;韩卓;樊金山;;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长期浸水及冻融试验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9 唐祖全,李卓球,钱觉时;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在路面除冰雪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4年02期

10 马世宁;刘晓军;张元龙;;碳纤维导电混凝土道面机场除冰雪的应用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旭东;任旭;傅广文;;氯盐融雪剂对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分析[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2年01期

2 高青;于鸣;刘小兵;;基于蓄能的道路热融雪化冰技术及其分析[J];公路;2007年05期

3 李卓球;邓友生;方玺;;碳纤维智能层及其场域诊断[J];公路;2007年12期

4 查旭东;陈勇强;程景;;短切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J];功能材料;2012年07期

5 李磊;雷宏刚;;FRAC的制备方法及不同纤维路用性能对比分析[J];福建建材;2012年08期

6 陈渊召;李振霞;;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1期

7 钟科;罗桑;;沥青路面融冰化雪技术研究综述[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3年05期

8 姜宝龙;宋世德;;受损碳/玻璃纤维格栅沥青混凝土融雪试验[J];低温建筑技术;2013年09期

9 马芹永;吴金荣;秦凯;;氯盐对沥青混凝土冻融劈裂抗拉强度影响的试验与分析[J];冰川冻土;2013年05期

10 傅珍;彭丹丹;秦钜泽;马峰;;美国固定自动喷淋防冰系统的工程实践与评价[J];公路;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永祥;冷发光;何更新;纪宪坤;;导电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现状综述[A];“全国特种混凝土技术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2008年混凝土质量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玺;树脂基碳毡复合层力阻特性的细观统计建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郑立霞;机敏混凝土的导电性及传感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徐洪国;混凝土材料与结构热变形损伤机理及抑制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吕泳;碳纤维智能束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守德;碳纤维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机敏特性[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刘凯;融雪化冰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7 黄勇;路面融雪化冰及太阳辐射吸热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屠艳平;地源热泵系统融雪化冰可靠性设计及神经网络预测[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9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史建华;导电水泥复合材料接地模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景;PAN基碳纤维导电沥青混凝土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黄婷婷;纤维编织网增强混凝土融雪化冰的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舒明洋;导电沥青混凝土融雪化冰的有限元模拟[D];南昌大学;2011年

4 蒋海鹏;热塑性复合材料湿法浸渍过程中纤维的分散及其评价[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孙进;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丽琼;碳纤维智能导电混凝土电热效应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赵娇;碳纤维智能混凝土的电—热—力效应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车广杰;碳纤维发热线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健;石墨砂浆注浆钢纤维混凝土融雪化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圆圆;太阳能热发电用储热混凝土的制备与储热单元模拟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永波;李超;魏高亮;贺文静;张婷婷;;显色环保型融雪剂的研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3期

2 关明慧,徐宇工,卢太金,徐财辉;微波加热技术在清除道路积冰中的应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炎锋;武海琴;王贯明;朱滨;石勃伟;;发热电缆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实验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4 李炎锋;胡世阳;武海琴;李俊梅;侯隆澍;;发热电缆用于路面融雪化冰的模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彭波,靳明,袁万杰;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的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孙明清,李卓球,沈大荣;炭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Seebeck效应[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1期

7 本刊记者;;2005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概况[J];道路交通管理;2006年01期

8 孙建刚;杨伟东;张斌;;基于均匀试验的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洪乃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撒盐的利害分析与对策[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3期

10 吴赣昌,张淦生;非线性路面温度场的计算理论[J];佛山大学学报;199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作富;融雪化冰用碳纤维导电混凝土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光;扫雪除冰车红外线加热系统设计及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张燕军;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用纤维性能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庆艳;太阳能—土壤蓄热融雪系统路基得热和融雪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管数园;电缆加热系统进行融雪的数值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高博;导电沥青混凝土力电响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敖灶鑫;钢渣石墨导电沥青混凝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魏晓冬;碳纤维导电混凝土在路面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张园;多相复合导电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炳;李芬;熊文林;;沥青混凝土材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J];公路;2006年10期

2 刘明;;小议沥青混凝土道路施工质量控制[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年01期

3 姚立阳;朱凯;;纤维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3期

4 郭香云;;PLC在沥青混凝土拌和机上的应用[J];电工技术;1998年06期

5 杨公宇;一种符合国情的沥青混凝土再生技术及设备[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年07期

6 傅静刚,英红;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自动化思路[J];市政技术;2004年04期

7 吴少鹏,刘小明,磨炼同,从培良,杨朋;自诊断沥青混凝土及其应用前景[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刘长满;;桥面铺装沥青混凝土早期病害原因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05年S1期

9 梁耀明;朱赞凌;;基于一维模型的沥青混凝土的开裂温度分析[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隋洪波;富刚;王伟平;;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在堆石坝上的应用[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中云;潘立堂;张炳亮;张磊;;浅谈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及其处理措施[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2 范建海;方晓睿;张世飙;吴少鹏;林振华;;湖北襄十高速公路武许段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配合比研究[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公路设计与施工卷[C];2002年

3 王丽红;;浅谈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调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2卷)[C];2009年

4 刘海;汤文辉;石志勇;张若棋;;几种沥青混凝土本构关系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孟楠;范蓉馨;;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措施和施工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6 朱俊高;孔德志;;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开裂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7 田小革;郑健龙;张起森;;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8 谢产庭;;防止沥青混凝土面层拥包及减少开裂的研究[A];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9 谭发茂;;大粒径沥青混凝土试验段施工总结[A];2002年道路工程学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源慈;谢扩军;;沥青混凝土介电常数的波导法测试[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海铭 通讯员 陈静;福清首条沥青混凝土道路通车[N];福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邰举;韩成功开发低碳沥青混凝土[N];科技日报;2009年

3 王庆远;秋冬季节沥青混凝土道路的施工[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叶子;置之死地而后生[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王鸣 顾旭宁;仪化成功研制高速公路用超短涤纶纤维[N];中国纺织报;2009年

6 张东平 贾北武;北京进一步推广温拌沥青技术[N];中国交通报;2010年

7 廖伊兵;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N];伊犁日报(汉);2010年

8 本报记者 贺光松;冰融过后春潮涌[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淮南又添一条景观大道[N];淮南日报;2009年

10 吕梁公路分局试验室 王文涛;浅谈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明镜;高速铁路沥青混凝土轨下基础结构行为与材料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陈明宇;导热沥青混凝土路面太阳能集热及融雪化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3 孙长军;结构自诊断沥青路面材料特性及其工程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付极;玻璃纤维对沥青混凝土界面和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朱晟;沥青混凝土防渗体的力学特性研究与三峡茅坪溪土石坝安全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6 刘小明;导电沥青混凝土的机敏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7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8 郭德栋;基于微波与磁铁耦合效应的融雪除冰路面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姜海涛;层状硅酸盐纳米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动态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芬;沥青混凝土路面细观结构和水破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艳;沥青混凝土力学模型参数研究及沥青心墙堆石坝三维数值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袁跃;含水沥青混凝土细观力学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季晗豪;新型旧沥青混凝土回收料干燥加热装置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4 袁传泯;非饱和状态下沥青混凝土雨水入渗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5 刘儒博;寒冷地区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冬季施工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赵科;水工沥青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4年

7 胡伟超;基于物理引擎建模方法的沥青混凝土等效导热系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杨冲;基于电磁波技术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无损检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9 李文涛;传导型沥青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疲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马柯;薄型沥青砼在武汉市城市道路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2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62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a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