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水下隧道渗流特征及计算流域界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16 10:56
【摘要】:水下隧道开挖后,渗流作用对围岩稳定性将产生严重影响。目前的理论解或数值解在考虑渗流作用时和实际的渗流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而且在分析过程中,渗流分析的区域为整个半平面,这不仅增大了计算工作量,而且较远处的渗流作用对围岩并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针对水下隧道围岩的非线性渗流和计算流域界限问题,应用简单有效的数学方法推导隧道围岩中渗透力解析表达式,并应用解析方法研究隧道半径和埋深对渗流作用的影响;通过解析解与数值解的比较分析,解析解和数值解吻合得很好,证明本文所用数学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利用解析表达式对计算流域界限进行研究,提出确定计算流域界限的理论方法,研究结果既满足渗流计算要求,又可减少渗流计算工作量。
文内图片:具有圆形洞室的半平面
图片说明: ]的研究方法。这与工程实际情况不符;而且目前所有的研究都是将渗流范围考虑到全流域,,这不仅增加了计算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对渗流作用无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围岩中非线性渗流特征和计算流域界限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从参数分析要求和工程实际出发,应用解析方法推导了围岩中非线性渗透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各参数的相互影响,如隧道半径和埋深对水力梯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确定计算流域界限的新方法,为分析渗流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2渗流分析模型的建立本文所采用的共形投影方法是将如图1所示的半平面投影成如图2所示的区域,这种方法有利于处理边界条件,使得求解过程比较简单,并且能方便地确定出计算流域界限。所采用的投影函数如下式所示:2222(1)i(1)()(1)i(1)zhzzh(1)式(1)的特点是具有保圆性、保交叉比及保对称性。解析模型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分析过程中的难度,现给出如下假设:(1)介质假设为均值各向同性,即围岩中任意一点的渗透率在各个方向都是相等的。(2)AB轴代表地层表面;H为地表总水头值;沿隧道开挖边界,总水头ah为常数;这种假设简化了解析解的推导过程。根据共形投影法则,原始xy平面上的半平面可以投影为平面的圆环平面,如图2所示。图1具有圆形洞室的半平面Fig.1Halfplaneoftunnelcross-section图2共形投影平面Fig.2Conformalmapofhalfplaneoftunnelcross-sectionah
文内图片:共形投影平面
图片说明: 实际情况不符;而且目前所有的研究都是将渗流范围考虑到全流域,这不仅增加了计算工作量,而且计算结果对渗流作用无明显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围岩中非线性渗流特征和计算流域界限进行研究。因此,本文从参数分析要求和工程实际出发,应用解析方法推导了围岩中非线性渗透力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各参数的相互影响,如隧道半径和埋深对水力梯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确定计算流域界限的新方法,为分析渗流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2渗流分析模型的建立本文所采用的共形投影方法是将如图1所示的半平面投影成如图2所示的区域,这种方法有利于处理边界条件,使得求解过程比较简单,并且能方便地确定出计算流域界限。所采用的投影函数如下式所示:2222(1)i(1)()(1)i(1)zhzzh(1)式(1)的特点是具有保圆性、保交叉比及保对称性。解析模型如图1所示,为了简化分析过程中的难度,现给出如下假设:(1)介质假设为均值各向同性,即围岩中任意一点的渗透率在各个方向都是相等的。(2)AB轴代表地层表面;H为地表总水头值;沿隧道开挖边界,总水头ah为常数;这种假设简化了解析解的推导过程。根据共形投影法则,原始xy平面上的半平面可以投影为平面的圆环平面,如图2所示。图1具有圆形洞室的半平面Fig.1Halfplaneoftunnelcross-section图2共形投影平面Fig.2Conformalmapofhalfplaneoftunnelcross-sectionah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基金】: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Xm2014093)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资助项目(2012019111003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资助项目(cstc2013jcyj A30005)
【分类号】:U45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秀英;谭忠盛;王梦恕;张弥;;高水位隧道堵水限排围岩与支护相互作用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忠盛;李健;薛斌;王秀英;;岩溶隧道衬砌水压力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9年12期

2 王东云;;考虑裂隙水影响的隧道受力特征数值模拟[J];建材世界;2010年05期

3 信春雷;高波;李苍松;;深埋高水位山岭隧道支护与衬砌外水压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4 冯利坡;郑永来;邓树新;;流固耦合下深层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流体参数研究[J];公路;2014年03期

5 王剑;邓宗伟;;某超大直径断面顶管施工引起的地层位移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6 高华喜;闻敏杰;;深埋海底隧洞内水压力下饱和土的动力特性[J];海洋工程;2014年02期

7 张冬梅;刘印;黄宏伟;;软土盾构隧道渗流引起的地层和隧道沉降[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8 李伟;杨丹;李庆;;高水压山岭隧道衬砌结构水压力特征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11期

9 豆海涛;;基于渗漏水的隧道渗流场有限差分法分析[J];铁道勘察;2014年01期

10 赵智涛;刘军;王霆;郑知斌;;土体中存在薄弱面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及应用[J];市政技术;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波;隧道衬砌水压力荷载的实用化计算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王明斌;有压隧洞结构稳定性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波;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分析与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莫阳春;高水压充填型岩溶隧道稳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陈向红;大型水下隧道与附属竖井的地震响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袁越;沙吉海矿区中生代砂砾层特性及其支护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马灵;基于数据挖掘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卓越;钻爆法浅埋水下隧道防排水理论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刘福胜;基于流固耦合及复变函数分析的隧道渗流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翔;隧道工程稳定可靠度计算分析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卫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地下水特征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李贻伟;岩溶公路隧道围岩—支护结构受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3 信春雷;不同防排水模式对山岭隧道衬砌水压力影响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胜番;高水压富水区公路隧道围岩—结构力学行为与稳定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黄园园;砂卵石地层交叉重叠隧道盾构施工结构与环境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6 吴剑秋;软弱围岩水下隧道渗流场分布规律及衬砌水压力特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翔;重庆地方干线公路断道损毁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8 张世库;清水营煤矿600m立井疏降水技术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9 刘佳;高速公路隧道地震动力响应数值分析及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殷黎明;砂卵石地层盾构始发端头土体加固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素敏,朱永全,景诗庭;收敛约束原理在隧道位移稳定性判据中的应用[J];铁道标准设计;2004年08期

2 陈建勋,楚锟,王天林;用收敛—约束法进行隧道初期支护设计[J];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仇文革;基于与围岩交互作用机理的格栅支撑特征曲线设计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06期

4 王秀英,王梦恕,张弥;山岭隧道堵水限排衬砌外水压力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5 朱珍德,张爱军,徐卫亚;脆性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流特性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02年05期

6 王秀英;谭忠盛;王梦恕;张弥;;山岭隧道堵水限排围岩力学特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忠;简论穿山隧道的防排水应以排为主[J];中外建筑;2000年03期

2 吴剑,史世雍,周淑春;隧道围岩三轴压缩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03期

3 菅玉奇,樊丽文;杭新景高速路设岭隧道右线塌方治理措施探讨[J];山西交通科技;2005年04期

4 ;信息[J];公路隧道;2006年01期

5 闫东;;隧道塌方分析及其整治[J];铁道建筑;2007年01期

6 李雷;张慧;张涛;;Q体系分类法在窝梁隧道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7年30期

7 张楠;王述红;王晓明;李飞;;含弱层围岩的隧道变形破坏过程模型实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8 许建聪;;隧道围岩 初支系统灰色突变失稳预测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9 彭振宾;;隧道围岩温度场特性浅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年07期

10 程选生;郑颖人;田瑞瑞;;隧道围岩结构地震动稳定性分析的动力有限元强度折减法[J];岩土力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阳友奎;;应变软化地层中隧道围岩响应的解析[A];面向21世纪的岩石力学与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6年

2 曹继伟;钟国;;韩家岭隧道围岩与支护结构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戚承志;钱七虎;王明洋;陈剑杰;;深隧道围岩分区破裂的数学模拟[A];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松;祝家麟;;三维弹粘塑性边界元法分析隧道围岩[A];岩土力学数值方法的工程应用——第二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与模型实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5 黄伦海;;隧道围岩稳定分析的相似模型实验研究[A];2001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李之达;黄强;李耘宇;;联拱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与黏弹性分析[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杜健;王文忠;那云龙;;白茫雪山1号隧道工程地质评价[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房营光;陈尤雯;黄文兴;;地面超载下浅埋双圆形隧道围岩的粘弹性分析[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张祉道;;中国南昆铁路家竹箐隧道的严重瓦斯与大变形[A];第一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与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1999年

10 _5_7勇;李圫才;朱}

本文编号:2515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15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