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的变形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新生;王静;王万平;王朋朋;宋彦辉;李忠生;张福忠;彭建兵;李喜安;;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2 黄强兵;彭建兵;范文;门玉明;张家明;;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未来位错量估算及工程分级[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3 高虎艳;李忠生;;西安地裂缝对线状工程设施的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10期
4 刘晓文;王璐;王进峰;;西安地铁区间隧道通过地裂缝带的施工方案[J];山西建筑;2007年32期
5 王启耀;彭建兵;黄强兵;;西安地铁二号线地裂缝段防水设计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1期
6 张保圆;任建喜;王博;;二重管水平注浆加固技术在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处治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4期
7 梁永恒;邵生俊;王桃桃;;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地铁隧道建设应对措施[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8 黄强兵;彭建兵;邓亚虹;范文;;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9 李建军;邵生俊;熊田芳;;隧道斜交穿越地裂缝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美国混凝土规范墙体预埋件的计算分析及与中国混凝土规范的对比[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贺善宁;;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淑伟;孙立山;荣建;李炎峰;王珊;魏中华;;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混凝土表面嵌固板条的黏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混凝土力学的CFRP加固R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郝润霞;武志超;;碳纤维技术在包钢选矿厂再磨车间厂房加固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晓燕;王秀珍;;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纺织及发电厂等潮湿环境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应生,柳丽英,王德信,丁元林,周新强;西安市地裂对市政构筑物的破坏机理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2 刘雪梅,陈奎,邵明成;西安市地裂缝对地铁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3 易学发;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的讨论[J];地震;1984年06期
4 彭建兵;陈立伟;黄强兵;门玉明;范文;闫金凯;李珂;姬永尚;石玉玲;;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5 索传,
本文编号:2538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38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