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的变形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18:25
【摘要】:西安地铁1号线朝阳门站至康复路站区间隧道穿越f4地裂缝。在分析了地裂缝危害性的基础上,提出从隧道结构设计和地层加固设计两方面控制隧道过地裂缝段的变形,并给出了具体的施工方案,确定了技术参数和质量保证措施。选择一个监测断面对该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效果评定。结果表明,采取浅埋暗挖法施工是合理的,建议的变形缝处柔性接头技术方案和地层超前小导管加固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隧道变形;地表沉降、隧道拱顶沉降和隧道两帮位移均处于安全范围之内。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号】:U45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新生;王静;王万平;王朋朋;宋彦辉;李忠生;张福忠;彭建兵;李喜安;;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2 黄强兵;彭建兵;范文;门玉明;张家明;;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未来位错量估算及工程分级[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4期

3 高虎艳;李忠生;;西安地裂缝对线状工程设施的破坏及其防治措施[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2年10期

4 刘晓文;王璐;王进峰;;西安地铁区间隧道通过地裂缝带的施工方案[J];山西建筑;2007年32期

5 王启耀;彭建兵;黄强兵;;西安地铁二号线地裂缝段防水设计探讨[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1期

6 张保圆;任建喜;王博;;二重管水平注浆加固技术在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处治中的应用[J];现代隧道技术;2009年04期

7 梁永恒;邵生俊;王桃桃;;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地铁隧道建设应对措施[J];岩土力学;2009年S2期

8 黄强兵;彭建兵;邓亚虹;范文;;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J];岩土力学;2010年09期

9 李建军;邵生俊;熊田芳;;隧道斜交穿越地裂缝的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0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勇,李伟兴,黄鼎业;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次轴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1期

2 何林,肖承波,吴体;某工程加层部分的安全性鉴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3 刘广均,张钢;砌体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4 徐晓阳,马宏伟,张兴虎;平面十字形节点试验的总结[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3期

5 浦沪军;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中双向板承载能力安全性等级的评定[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6 周定松,王莺歌;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方法的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7 米健,王晓波,崔苗,刘国银,陈哲;深圳会议展览中心预应力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8 郭伟,刘兴远,张力,王跃文,孙亮;无腹筋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剪特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初探[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1期

9 李平先,毕苏萍;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截面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盛光复,任迎春,赵艳红;加大截面加固RC轴心受压构件的强度计算[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洪冰;罗兴隆;谭金涛;张林在;;美国混凝土规范墙体预埋件的计算分析及与中国混凝土规范的对比[A];'2011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少伟;陆俊;范向前;;混凝土断裂试验中的声发射特性研究[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3 贺善宁;;盾构始发辅助竖井及横通道设计探讨[A];第二届隧道掘进机(盾构、TBM)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暨中铁隧道集团城市盾构项目管理、施工技术、设备维保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淑伟;孙立山;荣建;李炎峰;王珊;魏中华;;城市客运枢纽规划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郑愚;钟永刚;;对GFRP筋混凝土桥梁面板内压缩薄膜效应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6 崔士起;姜丽萍;刘文海;;混凝土表面嵌固板条的黏结强度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范海丰;刘玉擎;贺君;;GFRP-混凝土组合桥面板抗弯性能研究[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8 汪海东;曾志兴;;基于混凝土力学的CFRP加固RC梁受弯承载力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郝润霞;武志超;;碳纤维技术在包钢选矿厂再磨车间厂房加固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晓燕;王秀珍;;碳纤维加固技术在纺织及发电厂等潮湿环境中的应用[A];第七届全国建设工程FRP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骥;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灿;横向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预应力损失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劳晓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墙构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标限值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顺潮;钢纤维聚合物高强结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傅军;新型墙体抗裂抗渗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吴静;多重螺旋箍筋增韧轻质混凝土抗震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爱华;框架结构移位托换节点受力机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孙训海;基础刚度、褥垫厚度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承载性状的影响[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年

9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代学灵;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群;钢—高强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凤莲;配置加强箍筋混凝土短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袁英保;基于分层沉降试验的复合地基变形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田利辉;聚氨酯小框体外墙外保温体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黄晓战;纤维矿渣微粉混凝土高温损伤机理与力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赵发军;在役混凝土梁桥结构加固模型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倪川;某框架结构振动特性测试与控制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王莉荔;500MPa级热轧带肋钢筋机械锚固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刘利亚;钢筋混凝土短梁受剪承载力可靠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甲甲;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应生,柳丽英,王德信,丁元林,周新强;西安市地裂对市政构筑物的破坏机理与对策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2年02期

2 刘雪梅,陈奎,邵明成;西安市地裂缝对地铁洞室围岩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城市勘测;2005年03期

3 易学发;西安市地面沉降及地裂缝成因的讨论[J];地震;1984年06期

4 彭建兵;陈立伟;黄强兵;门玉明;范文;闫金凯;李珂;姬永尚;石玉玲;;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5 索传,

本文编号:2538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38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1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