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路基尺度效应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
【图文】:
.130.140.190.220.240.24粉质黏土E/MPa7007003401767413.17322μ0.150.150.150.180.20.220.240.40.4含砾黏土E/MPa72.672.661.350.8454036.93434μ0.130.130.130.130.140.190.350.450.45风化泥岩E/MPa880880790731666572500500500μ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表5路面力学响应计算工况组合Table5Workingconditionsforcomputingpavementmechanicalresponse路基形式幅宽/m面层厚度/cm基层模量/MPa高速路基26.09600分离式路基12.515800二级路路基10.0201000图1计算用道路结构Fig.1Modelofthepavementstructureforcalculating图2有限元剖分图Fig.2Finiteelementmeshfigure0.4m,两端最大网格尺寸为2m.试算结果显示,经过这样剖分后虽然与完全细化网格相比,结果精度会有所降低,但对路基处沉降变形影响不大.试算结果显示,采用这种局部加密的网格剖分形式对路面结构应力分析产生的影响是微小的.因此,本文采用此种形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路面模型.3计算结果对比分析3.1二级路与分离式路面力学响应对比为了确定分离式路基与青藏二级路路基融沉对面层受力的影响,分别提取面层顶部位移、面层底部应力、基层底部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融沉作用及车辆荷载联合作用下,路面变形沿水平方向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变形最大位置为融沉中心及荷载作用点.对于相同的融沉条件下,二级路及分离式路基表面沉降峰值相差0.65cm,即分离式路基路基路面顶部变形,比二级路表面变形增大10.2%.图3分离式与青藏公路二级路路面变形对比Fig.3Verticalpavementdisplacementprofilesofdisconnect-typesubgradeandsecondaryroadsubgradei
μ0.150.150.150.180.20.220.240.40.4含砾黏土E/MPa72.672.661.350.8454036.93434μ0.130.130.130.130.140.190.350.450.45风化泥岩E/MPa880880790731666572500500500μ0.250.250.250.250.250.250.250.250.25表5路面力学响应计算工况组合Table5Workingconditionsforcomputingpavementmechanicalresponse路基形式幅宽/m面层厚度/cm基层模量/MPa高速路基26.09600分离式路基12.515800二级路路基10.0201000图1计算用道路结构Fig.1Modelofthepavementstructureforcalculating图2有限元剖分图Fig.2Finiteelementmeshfigure0.4m,两端最大网格尺寸为2m.试算结果显示,经过这样剖分后虽然与完全细化网格相比,结果精度会有所降低,但对路基处沉降变形影响不大.试算结果显示,采用这种局部加密的网格剖分形式对路面结构应力分析产生的影响是微小的.因此,本文采用此种形式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路面模型.3计算结果对比分析3.1二级路与分离式路面力学响应对比为了确定分离式路基与青藏二级路路基融沉对面层受力的影响,分别提取面层顶部位移、面层底部应力、基层底部应力进行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融沉作用及车辆荷载联合作用下,路面变形沿水平方向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变形最大位置为融沉中心及荷载作用点.对于相同的融沉条件下,二级路及分离式路基表面沉降峰值相差0.65cm,即分离式路基路基路面顶部变形,比二级路表面变形增大10.2%.图3分离式与青藏公路二级路路面变形对比Fig.3Verticalpavementdisplacementprofilesofdisconnect-typesubgradeandsecondaryroadsubgradeinQinghai-TibetHighway864冰川冻土36卷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峰,张宏超,孙立军;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上海公路;2004年02期
2 胡浩;马殙;王静;;温度非均匀分布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2010年07期
3 陈冰;;离析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0年08期
4 廖公云;路畅;黄晓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分层检测与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胡小弟,孙立军,刘黎萍;非均布轮载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厚度变化时的力学响应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6 张光杰;;路面结构对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力学响应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3期
7 杨昌斌;赵蕾;;隧道动态开挖施工围岩与初期支护的力学响应关系[J];水运工程;2010年10期
8 伍永芳;;重交通荷载下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6期
9 郑景轩,蒋勇,胡小弟;我国公路车辆轴载特性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邓云纲;许志鸿;;水对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德海;胡德亮;;沥青加罩水泥砼旧板不同处理方式时力学响应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蒋勇;李成现;;非均布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分析[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永顺;王林;高雪池;贾海庆;马士杰;;山东永久性路面试验路设计与施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曹阳;吴国雄;王涛;;透水性半柔性复合路面荷载应力影响因素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富海鹰;蒋鑫;;杭州湾大桥X标段预制场运梁通道路面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A];中国交通土建工程学术论文集(2006)[C];2006年
7 刘新宇;;隧道结构力学响应的动态分析实用方法[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8 刘新荣;;通过深埋隧道围岩变形演化过程探讨围岩分区破裂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1:深部岩石工程围岩分区破裂化效应[C];2008年
9 杨建军;周志刚;;钢箱梁桥面铺装体系超载敏感性静力学分析[A];第15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6年
10 乔春生;张清;韩卫东;;隧道工程中的三维有限元方法[A];面向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机场沥青道面设计指标及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2 林小平;复杂条件下机场跑道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D];同济大学;2007年
3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彭念;原位扩建隧道围岩力学响应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吴克新;青岛地铁交叠隧道施工力学响应与地面建筑变形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车法;HMAC性能评价及其在特殊路段应用的数值模拟[D];长安大学;2011年
7 王国忠;高寒地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柔性路面适应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东升;沥青路面流动型车辙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浩;陡长上坡路段沥青路面车辙的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阳;陡坡急弯路段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及其设计方法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2 李星;车辆动荷载与路面力学响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郭金晓;黄土区大型立交箱涵逆作法的力学响应测试与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徐占磊;基于抗车辙功能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面力学响应与结构设计[D];长安大学;2011年
5 刘红坡;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商丽娜;朔黄铁路路桥过渡段力学响应及加强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宁;半刚性基层长寿命路面力学响应的现场测试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刘英伟;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的沥青路面结构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姚学亮;沥青类路面结构力学响应与检测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朱耀庭;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粘弹性有限元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85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85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