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工业废石膏阻抗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1:2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公路交通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高等级公路,通车里程、交通量和重载车辆迅速增大,对公路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高等级公路中,并逐渐成为基层的主要结构形式。半刚性基层有一定的板体性、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具有较好的荷载扩散能力及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沥青路面中起主要承重作用,保证基层的稳定性,但是半刚性基层也有其致命的缺点—收缩开裂及由此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导致路面结构性破坏,影响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前,防治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方法主要集中优化级配设计、限制水泥用量、加铺抗裂层和控制施工质量上,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本论文依托山东省交通科技创新计划项目“钛石膏阻抗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机理和应用技术研究(2013A16-05)”,从半刚性基层的收缩开裂机理入手,在水泥稳定碎石中掺入一定比例的工业废石膏和粉煤灰,二者与水泥反应会生成钙矾石膨胀体,以抵消半刚性基层的初期收缩,控制半刚性基层的开裂。基于以上理论依据,对三种材料的掺配比例进行了设计,并根据掺配比例成型试件进行对比试验,首先通过复合胶凝材料净浆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钙矾石膨胀体的生成规律,通过干缩、温缩试验确定了水泥稳定碎石的变形规律,随后,通过路用性能检测,确定了半刚性基层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变化规律,最后,铺设小型试验段对室内试验的结果进行验证。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掺加工业废石膏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半刚性基层的强度、模量和疲劳性能,但能够有效改善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的问题,延长半刚性基层整体工作时间,提高沥青路面的路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综合考虑半刚性基层的变形和路用性能,最终确定了水泥、工业废石膏和粉煤灰的最佳掺配比例范围为1:0.2:0.3。
【图文】:

级配曲线,级配曲线,击实试验,碎石


图 2.1 合成级配曲线经过配合比调整最终得出集料配合比为,碎石(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石屑(3-5mm):石屑(0-3mm)=12:28:25:10:25。2.3 击实试验按照集料配合比进行击实试验,水泥掺量为 5%,含水量分别为 4%,5%,6%,7%,8%,试验结果见表 2.7 和图 2.2。表 2.7 击实试验结果含水量(%) 3.9 4.7 5.5 6.3 7.2干密度(g/cm3) 2.25 2.28 2.32 2.3 2.27

击实曲线,击实曲线


图 2.2 击实曲线由图 2.2 可以看出,在此配合比下的最佳含水量为 5.5%,对应的最大干密度为 2.32g/cm3。2.4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是为后续的研究做准备,主要有以下结论:(1)对原材料进行了说明和性能检测,结果均符合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可以作为试验用料。(2)进行配合比设计,,通过筛分、试算、调整,确定了最优级配:碎石(20-25mm):碎石(10-20mm):碎石(5-10mm):石屑(3-5mm):石屑(0-3mm)=12:28:25:10:25,水泥使用 PC32.5 型号,掺量为 5%。(3)通过击实试验确定了在此配合比下,最佳含水量为 5.5%,最大干密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6.2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洪树;;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抗裂性能的应用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01期

2 孙红烽;;半刚性基层病害分析与处治[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2年05期

3 于井和;;半刚性基层施工工艺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法研究[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Z1期

4 王静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10年12期

5 董岳光;;半刚性基层的施工要点[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年12期

6 赵剑波;;半刚性基层固裂工艺的试验应用[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Z1期

7 吕建军;;半刚性基层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年05期

8 孙文香;姜厚荣;李春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机理及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9 谢永彰,程永舟,高飞;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J];公路与汽运;2001年02期

10 张起森;;半刚性基层沥青面层断裂应力分析及反射裂缝研究综述[J];国外公路;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军;;路面半刚性基层的设计建议[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2 杨庆贵;;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及维修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3 莫远春;高兆东;;抗裂贴在半刚性基层裂缝处理中的应用[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4 陈义红;邓筱鹏;;半刚性基层沥青铺面结构在上海港外高桥集装箱港区道路中的应用[A];港口工程分会技术交流文集[C];2005年

5 郝英英;;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6 徐全亮;;项目课题2: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性破损诊断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A];养护与管理2015年第09期(总第55期)[C];2015年

7 刘金玉;;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病害特点及维修途径[A];第二届“科协文化——中关村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余宏波;李会安;吴超凡;崔小龙;吴莉;袁艳龙;;半刚性基层柔性均质化再生技术工程应用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8年

9 丁越佳;;半刚性基层裂缝形成机理及防治[A];2014全国公路养护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路面卷[C];2015年

10 王树森;栾海;李长江;王哲人;;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柔性基层与半刚性基层优化组合的关键技术[A];中国公路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任晓晖;公路工程中如何做好半刚性基层裂缝的控制工作[N];晋中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矫阳;“最美的风景在路上”[N];科技日报;2018年

3 袁泉;上海东方控股盘活 “合巢芜”高速公路[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4 李蕾;病愈复出 容颜焕新[N];中国交通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建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规律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张红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综合抗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3 周泽洪;基于四川气候和轴载要求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袁宏伟;沥青路面典型基层材料和结构性能试验与工程对比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高立波;沥青路面结构抗车辙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连续施工综合抗裂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7 魏道新;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损坏模式与结构优化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徐华;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扩展和疲劳寿命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9 陈强;基于旧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的耐久性半刚性基层性能及设计参数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李海滨;基于半刚性基层适应性的沥青路面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干线公路大厚度半刚性基层施工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2 侯赛;再生半刚性基层抗裂性能评价与改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8年

3 龚育超;半刚性基层表面不同层间处治方法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王泽普;河北省寒冷地区高速公路玄武岩纤维带状加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裂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5 崔先觉;不同压实方法对半刚性基层开裂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6 夏浩然;基于动态参数指标的半刚性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唐玉卿;半刚性基层级配设计与抗裂性能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桂强;工业废石膏阻抗半刚性基层开裂的技术研究[D];山东交通学院;2018年

9 王超杰;半刚性基层裂缝快速识别与修补技术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10 方俊;基于扩展有限元的沥青路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扩展模拟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588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88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f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