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程度时变特性及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9 10:03
【摘要】:疲劳驾驶行是道路交通中的常见现象。驾驶过程中,驾驶人会逐渐积累自身疲劳,当其疲劳程度达到一定范围后,驾驶人对外界信息的提取并处理的速度、自身的反应速度都会有所降低,甚至可能在驾驶过程中陷入沉睡,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随着道路交通逐渐提速,在单一道路环境下连续驾驶,驾驶人疲劳累积速度也会增加。同时驾驶期间休息时长、驾驶前睡眠时长以及驾驶期间的昼夜节律变化情况都会实时影响到驾驶人的实际疲劳程度,进而导致驾驶疲劳事故的发生。在综述了驾驶全周期疲劳程度时变规律的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后,从实验数据出发,结合现有疲劳累计框架模型拟合出相应因素的疲劳预测模型,并将模型应用到智能手机中。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驾驶疲劳组成成分,针对影响驾驶人疲劳的各项因素,选择相应的疲劳评定指标、行驶状态检测设备等,设计相应的实车实验,最终招募了34位被试驾驶人,其中24名被试进行上午组实验,各有5名被试进行下午组及夜间组实验,同时从3组实验中各随机选择一名驾驶人作为验证者。其次,在收集到驾驶人驾驶全周期的疲劳变化数据之后,针对初始数据进行相应的插值、拟合处理。在昼夜节律对应的疲劳数值变化确定后,对驾驶总疲劳进行依次削减的方法,依次获得睡眠、驾驶、休息时长三因素对应的疲劳值变化情况。之后,对31位被试数据的四个因素对应的时间-疲劳值变化模型进行拟合,获取最终驾驶全周期疲劳程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使用SDLP这一指标对验证者相关数据进行验证。结果展现本文模型的准确率较高。最后,文章将驾驶全周期疲劳程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应用到智能手机端,利用智能手机对驾驶过程中驾驶人的疲劳程度进行预测,并在驾驶人疲劳超过阈值时,对其进行提示。通过对驾驶全周期疲劳程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的建立,可以对驾驶人实时疲劳程度进行预测并进行实时提醒,以期减少疲劳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环境安全性;并为疲劳驾驶相关法规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图文】:

交通事故,疲劳驾驶,驾驶疲劳


.1 研究背景及意义2016 年 3 月,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以及美国国家医学院[1联合发布了一项针对营运车辆驾驶疲劳现状的建议报告,,明确指出需要进鼓励驾驶疲劳产生机理和预防机制的探索研究,其原因是疲劳驾驶的普遍危害性严重威胁着道路安全,但针对驾驶疲劳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和完善(1)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发布的 2013 年全球交通事故数据统计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大约有 120 万人以上死于道路交通,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疲劳驾驶。美国汽车协会(AAA:AmerutomobileAssociation)[3]通过研究发现,在美国有 41%的驾驶人曾经在疲劳下进行驾驶。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National Highway TrafetyAdministration)[4]的研究也证明了疲劳驾驶现象的普遍性,有 37%的被者表示曾经在驾驶过程中几乎睡着。由此可知,疲劳驾驶的普遍存在性。

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程度时变特性及规律研究


研究招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元靖泽;;疲劳程度提示器[J];科学启蒙;2017年Z2期

2 黄小波;李宗信;陈文强;王明越;张春燕;;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年08期

3 赵全;运动疲劳程度的评定及恢复[J];现代康复;2001年15期

4 ;缓解眼睛的疲劳程度[J];个人电脑;2000年06期

5 张海燕;;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疲劳综合征的特点分析与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年73期

6 韩保琨;体育课怎样判断学生的疲劳程度[J];山东体育科技;1994年01期

7 季红光,张麟,王海明;24小时睡眠剥夺对主观疲劳程度和心理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年04期

8 顾宣宣;李鲁群;杜如东;;基于脑电波信号的人体疲劳程度测试模型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1期

9 庞凤舜;秦有;梁文杰;陈经宝;蔡北源;曹立幸;陈志强;;情绪状态对术后疲劳的影响分析[J];海南医学;2012年06期

10 吕晶晶;邹明雷;郭天利;陈剑;;地塞米松改善化疗患者癌因性疲劳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艳;洪晓彬;;一次音乐心理干预对耐力型运动员短期心率变异及主观疲劳程度影响的研究[A];2018“普通高校运动风险与损伤防控技术”学术研讨暨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18年

2 秦有;王浩;庞凤舜;陈经宝;;术后疲劳的研究现状及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新进展培训班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牛慧军;任太芳;韩红艳;;初产妇妊娠期疲劳相关因素分析[A];2014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4年

4 祁栋;;运动负荷监测应用于了解运动员疲劳程度现状的研究进展[A];2018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科技创新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5 熊运霞;苗德华;邓三鹏;;用于人体疲劳状态检测的脉搏信号监测系统的设计[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6 秦有;王浩;庞凤舜;陈经宝;蔡北源;张义荣;;术后疲劳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克俭;张鄂;寇阿俊;刘富强;吴佳红;江晓红;张裕曾;汪利民;;养路工职业疲劳及其生命质量的调查分析[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伟婷;王志中;胡晓;;基于熵的表面肌电信号疲劳特征分析[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易荣;;腹针配合艾灸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疲劳程度影响的观察[A];首届兰茂中医药发展学术论坛暨云南省中医药界2014'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张杰;伍勰;李晓霖;胡婧;;神经肌肉疲劳对男女运动员双脚落地策略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司机疲劳程度可检测[N];人民日报;2003年

2 白云;健康新概念——主动休息[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3 记者 陈超;血液中代谢物浓度或可判断疲劳程度[N];科技日报;2016年

4 养廉;女性从压力中“突围”有六招[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唐博祥;选对旅行食品抗疲劳[N];保健时报;2007年

6 记者 陈超;大脑右半球有预测疲劳功能[N];科技日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王菁菁;工程车鉴定 关键看车辆有多“疲劳”[N];中国商报;2011年

8 马志高;饮食误区损健康[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9 本版编辑 争鸣 张宏誉;医生:我也来说护士[N];健康报;2006年

10 王先东;休息也有讲究[N];中国老年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铭宗;建筑工人疲劳与安全绩效的关系[D];清华大学;2014年

2 邹蔚萌;民航飞行疲劳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3 王宗文;猝倒型发作性睡病患者能量代谢障碍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琦;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程度时变特性及规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晏朝;疲劳对驾驶适宜性的影响及识别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3 王浩;术后疲劳相关因素及其中医辨证的初步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丁晨;正念训练对疲劳的干预效果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琳琳;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疲劳现状及措施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6 杨洪扬;三门峡市区初中教师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7年

7 梁文杰;外科术后疲劳相关因素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杜柯萱;心理咨询师自悯、应对方式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李明亮;XX航空公司飞行人员疲劳风险管理体系构建[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年

10 余超;南昌市小学教师慢性疲劳综合征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0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90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c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