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作为步行路线载体的苏堤形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06:06
【摘要】:过去以机动交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给城市带来了种种弊病,越来越多的城市向步行城市转型,从车本时代向新步行时代过渡。与传统步行时代的城市不同,现代城市面临着多方面的发展诉求,研究步行相关问题的传统思路和方法就亟待转变。另一方面,人们的直观感受直接关系到建成环境是否能真正引导步行出行,这一点往往被设计者们忽视。针对目前学界的关注重点,文章指出单纯研究静态的步行网络与环境是不够的,步行路线作为人们体验步行、感知城市的最主要媒介,其移动变化的载体形态,尤其是以步行者为视角的形态研究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选取杭州西湖苏堤,这一具有城市战略意义的步行路线载体为研究对象。从步行者、城市和环境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其演变机理、形态、步行价值与景观价值四个方面的特点,综合归纳其优秀之处,最后总结这一经典案例对此类步行路线载体设计的启示。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二章是基础部分,主要阐明本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及相关研究综述,重点对步行路线进行基础研究。第三章以时间为轴纵向梳理西湖的发展脉络,解读修筑苏堤的原因。进一步剖析不同历史时期下的苏堤,归纳其演变机理。其次横向比对苏堤和其他相似堤的异同,初步总结它的优秀之处。第四章研究苏堤的静态空间构型,将其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水体、山体与城市)空间,重点剖析方位、尺度、比例、节奏、序列、界面、层次和形态构成要素等内容。第五章研究苏堤对于使用者、城市和环境的步行价值。在使用者方面,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人们对可达性、适宜步行性的评价与历时感知形态的特征。在城市与环境方面苏堤是功能复合的路线载体,探讨其水利、交通、景观、生态、文化、经济等多方面价值。第六章针对苏堤表现最突出的品质,研究其自身景观价值、对西湖的景观价值和景观的生态化特点。第七章从理念、策略、设计基础与重点和发展方向等方面,总结苏堤对步行路线载体设计的启示。第八章总结文章的主要结论与不足之处,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图文】:

可达性,路线,因素,阻抗因素


图 2.1 步行路线可达性的影响因素1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the walking ro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类阻抗因素的影响,,除了广场(步行路线的可中直线距离的步行路线或许很少存在。研究设计步行路线时要不受阻抗的执行,而是提

可达性,路线,步行距离,内容


图 2.2 步行路线可达性的判断内容Fig. 2.2 Judging content of accessibility of walking route资料来源:作者自绘1)步行距离步行距离(Walking Distance)是衡量步行路线可达性最直接、最简单。虽然步行距离受制于客观条件和步行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仍呈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州市慢行系统规划[J];城市规划;2015年S1期

2 魏皓严;李璐;;步行网络形态对比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5年05期

3 彭雷;;当代西方城市步行网络研究新动向[J];国际城市规划;2015年03期

4 王宁;杜豫川;;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交通运输研究;2015年02期

5 甘欣悦;;公共空间复兴背后的故事——记纽约高线公园转型始末[J];上海城市规划;2015年01期

6 魏皓严;;让人体面行走的城市[J];住区;2014年04期

7 赵启东;魏皓严;;步行化的概念与实践——城市中心步行化发展历程的时空双维度分析[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年02期

8 吴庆洲;;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的兴废及其启示[J];南方建筑;2013年05期

9 鲁斐栋;谭少华;;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步行干预规划策略探讨[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3年05期

10 王建国;杨俊宴;陈宇;徐宁;;西湖城市“景—观”互动的规划理论与技术探索[J];城市规划;2013年10期



本文编号:2594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94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