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蠕变下的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研究
【图文】:
第一章 绪论(0、0.2%、0.3%、0.4%、0.5%)对高温性能的影响及相同掺量不同温度(40℃、50℃60℃)及不同轴向力(0.7MPa、0.9MPa、1.1MPa)下混合料变形规律;通过低温弯曲试验得出不同掺量下小梁达到破坏时所加荷载,分析破坏荷载变化规律;利用弯曲试验所获轴向力的 10%作为蠕变试验的竖向荷载,探讨不同低温条件(0℃、-10℃-20℃)下小梁的蠕变开裂性能规律。4.选取玄武岩纤维最佳掺量分析高温稳定性能良好的沥青混合料所对应的纤维掺量其低温抗裂性是否也为最优,综合选取高低温性能优异的沥青混合料,从蠕变角度确定 AC-16 级配的玄武岩纤维最佳用量。1.4.2 技术路线综合分析国内外玄武岩纤维发展趋势,根据选题目的及研究内容,确定试验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图 3.1 玄武岩纤维样品外观Fig 3.1 appearance of basalt fiber sample表 3.5 玄武岩纤维规格指标Tab 3.5 specifications of basalt fibre 直径 密度 断裂强度 弹性模量 断裂延伸率 (μm) (g/cm3) (MPa) (GPa) (%)17 2.63 3200 85 3.1料级配选取浮密实型路面结构以其优异的密水性、施工简易性等特点,在我国道路工泛应用,但该结构在高温环境中易出现车辙、拥包等路面病害,而在道路岩纤维恰能有效改善这一路面现状,因此本文采用 AC-16 级配类型进行和高低温蠕变试验。根据《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中,对四档集料水洗后进行筛分,各档集料筛分通过率见表 3.6。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久鹏;李彦伟;裴建中;王秉纲;;基于永久变形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损伤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2 吴传海;;基于三轴蠕变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评价指标[J];广东公路交通;2011年03期
3 王孙富;钟琳娜;;绿色环保的玄武岩纤维[J];新材料产业;2011年09期
4 汤文;孙立军;;基于遗传算法的沥青路面永久变形预估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5 李为民;许金余;;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和增韧效应[J];硅酸盐学报;2008年04期
6 马朝庆;;浅述纤维沥青混凝土的作用及机理[J];山西建筑;2007年33期
7 卢辉;张肖宁;胡玲玲;;矿物纤维沥青混合料在长陡坡路段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7年03期
8 Aysar NAJD,郑传超;利用玻璃纤维增加沥青混凝土的断裂潜能研究[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李强,佘小红,邱延峻;沥青混凝土路面永久变形预测研究综述[J];公路;2004年05期
10 周志刚,钱国平,郑健龙;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参数测定方法的研究[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丽华;玄武岩纤维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汤寄予;纤维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陈凤晨;基于光纤光栅技术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飞;温拌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年
2 吕阳;掺玄武岩纤维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3 王乐东;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4 张志秀;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和流动数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5 程小亮;基于非线性蠕变方程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宁利;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及施工温度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7 傅志勇;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试验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8 丁智勇;纤维沥青混合料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97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97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