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振动规律及能量谱表征研究
【图文】:
常用的经典模型主要有:四分之一车辆模型(图1.1)、二分之一车辆模型(图 1.2)、和整车模型(图 1.3)。现在车辆动力学的模型已经有了很多种,,模型的自由度数可以高达四十多个。经过多年的研究逐步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动态子结构模型和多体系动力学模型,这些模型更加复杂,但是它们更加逼真真实的车辆。
图 1.1 四分之一车辆模型 图 1.2 二分之一车辆模型 图 1.3 整车模型Kenis 在计算机上仿真研究了车辆在不平顺的道路上不同行驶速度下改动轮胎压力和轮胎类型的动载力,并进行路面动力响应的模拟分析,初步开始将车辆和道路到在一起研究[6]。Tevelow 在实验下发现行驶过程的车辆在振动频率为 15Hz 到 50Hz 下发生损坏最为严重,但是具体的频率并未得出[7]。朱孔源通过建立具有七个自由度的车辆模型来研究车速、路面的不平度、车辆轴承距离、轮毂距离等变化下对车辆动荷载的影响,并设计了可以减小车辆动荷载的具有二个自由度和七个自由度的半主动悬架[8][9]。钱国平、白诗尧建立了具有两个和三个自由度的车辆振动模型,仿真分析后得出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车辆的振动频率达到或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产生共振,并产生较大的振动响应[10]。1.2.2 路面动力学研究发展现状上世纪初期开始,车辆逐步成为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且被越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6.2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海亮;袁勇;屈铁军;唐浚然;;考虑路面不平整度因素的车路耦合振动模型的建立[J];振动与冲击;2014年19期
2 杜鹏;;考虑沥青路面材料阻尼特性的动力学响应研究[J];河南科技;2014年18期
3 李坤;;不同速度的移动荷载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J];科技资讯;2014年04期
4 杨春风;王雷;;移动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动力响应分析[J];路基工程;2012年05期
5 钱国平;白诗尧;;车辆竖向振动荷载模型计算[J];中外公路;2012年03期
6 梁新成;张军;徐瑞;;三角级数法的路面重构仿真研究[J];汽车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7 聂彦鑫;李孟良;过学迅;杨波;;基于谐波叠加法的路面不平度重构[J];汽车科技;2009年04期
8 薛念文;赵伟燕;陈龙;孙广田;周孔亢;;基于AR模型对路面不平度的时域模拟[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年02期
9 蒋建群;周华飞;张土乔;;移动荷载下粘弹性地基上无限大板的稳态响应[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10 周晓青,孙立军,颜利;路面平整度评价发展及趋势[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卫锋;车辆动载作用下长大上坡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2 郑仲浪;重载车辆作用下沥青路面层间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朱孔源;车辆—柔性路面力学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龙超;车辆与路面相互作用下路面结构动力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2 李星;车辆动荷载与路面力学响应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扬;重载车辆作用下长大上坡沥青路面力学行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史春娟;车辆—沥青路面系统耦合动力学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5 王万洪;基于车路耦合模型的路面结构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姜丽丽;基于傅里叶反变换的路面随机激励时域建模与仿真[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982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98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