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历史街区机非混行路段道路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6:30
【摘要】:历史街区是城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对历史街区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加之历史街区道路等级低、路幅窄、交通管理设施缺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国在进行历史街区道路设计时大多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而历史街区与城市其他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道路空间与街区承担的交通功能、旅游文化传播功能不适应,影响了街区的功能实现与独特形象。因此,本文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对历史街区机非混行路段的道路空间进行优化设计。首先,界定历史街区的概念及道路空间的定义,总结街区现状存在的问题,明确道路空间的构成元素及空间尺度,进而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历史街区的地面道路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对机非混行路段车道宽度与速度、通行效率及占道车辆数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各个变量的函数关系进行拟合,以为后续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其次,分析了历史街区机非混行路段机动车道路空间特征,总结出波良可夫车道宽度计算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不足,结合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以确定不同断面道路的机动车道宽度计算公式。针对传统车道宽度计算模型考虑因素简单的缺陷,以环保性、集约性、通畅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为上层模型的优化目标,以用户均衡模型为下层模型,建立了历史街区机非混行路段机动车道路空间优化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并对双层规划模型与波良可夫模型的适用性及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进一步对机非混行路段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的关系进行探讨,包括两类交通方式的冲突分析、协同发展策略以及道路空间竞争的博弈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入出行时间价值,从通行时间、通行效率和舒适性角度建立了以广义出行成本最小为目标的机非混行路段道路空间优化设计的竞争博弈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步骤。最后,以湘子庙历史街区为验证对象,结合实际调研数据分析了街区的交通特性和路网特征,并采用波良可夫模型、双层规划模型和博弈模型确定出街区内部的道路空间划分方案,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可为同类型历史街区道路空间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图文】:

关系图,道路,关系图,宽度


雕塑小品 应充分体现人文特色及文化风貌特征,以提升街区文化内涵路外间元素沿街建筑应和道路宽度的空间尺度比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各建筑物距路缘石距离应保持一致,高度应基本相同,以保证视线的连续性停车场地应结合土地利用状况设置路边、路内停车场,并可将预建设的空地设为临时停车场,以解决街区的停车问题开放公园绿地部分历史街区可结合遗址公园来丰富街区文化,,其中绿地的风格及景造型均应与道路空间相互协调2.3历史街区沿街建筑与道路空间的尺度分析道路空间需要与沿街建筑及道路景观相协调,合理设置道路宽度及建筑高度提升历史街区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过窄的街区道路容易使行人产压抑的感受,而道路过宽又会浪费土地资源,无法从美学角度构建最为合理的间尺度。总体来说,道路宽度(B )与沿街建筑高度(H )的关系可见图 2.3[7

历史街区,范围


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获得车道宽度与速和占道车辆数的相关关系;其次,结合多元回归模型对速度与各影进行探讨,以得到影响速度的显著因素及对应函数关系;最后,对汇总,以为后续优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有利于历史街区的道路。史街区道路空间优化设计的基础数据调查查地点及范围史街区道路空间优化涉及多类数据,为保证研究效果、提高模型的要对历史街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以摸清现状,保证后续研究的项目组已有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本次调研选取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湘子庙历史街区,调查对象为东西南隅历史街区的 40 条主要道路和区的 12 条主要道路,两个街区的具体范围如图 3.1 和图 3.2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秋平;韩霞;;历史街区非机动车交通环境心理承载力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年06期

2 王秋平;刘星明;魏华;;历史街区慢行交通连续网络设计鲁棒优化模型[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5期

3 张碧琴;张姝玮;孟志广;;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的合理取值问题[J];市政技术;2015年03期

4 孙宝芸;董雷;王占飞;;积雪地区日本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细节设计[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年02期

5 牛玉;汪德根;;基于游客视角的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影响机理及创新——以苏州平江路为例[J];地理研究;2015年01期

6 袁大昌;高敏;李博;;城市道路车道宽度调整研究及其效益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林娜;王纯;;基于Stackelberg-Logit博弈的交通诱导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年08期

8 钟媚;丁宏飞;殷俊杰;;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微循环路网优化模型[J];现代交通技术;2013年04期

9 王德蜜;姜迪;;城市道路机动车道宽度取值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08期

10 李洪印;李鹏琳;;小客车行车道宽度研究[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武贤慧;小城镇道路横断面规划设计与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凌;节假日旅游景点周边路网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靳思阳;历史文化景区节假日交通组织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芦欣;城市区域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4 杨茜;历史街区空间规划与交通改善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侯赛因;横断面因素对双车道公路交通安全影响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杨传光;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潘春梅;城市道路横断面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8 段进兆;工业企业厂内道路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晓蔚;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侯宗霖;武汉市机动车道宽度与横断面组合型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57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557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