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集料界面粘脱滑移特征行为及细观粘弹蠕变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8 21:16
【摘要】:沥青混合料是铺面工程材料中最常用的筑路材料,它由集料、沥青和空隙、沥青-集料界面等部分组分,其中沥青-集料界面间的接触是整体结构强度和稳定性最薄弱环节。本文以沥青-集料界面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在自主研发的沥青-集料界面加载测试系统基础上,采用斜剪和直剪的方式,探讨了集料粗糙度、沥青老化、温度、加载速率集料类型、法向应力等因素对沥青-集料界面粘结强度以及剪切滑移全过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沥青-集料界面性能评价应综合考虑强度指标和能量指标;其次,利用测试系统定量感知了沥青-集料界面的应力传荷与粘脱滑移过程,建立了沥青-集料界面的粘脱滑移本构模型,通过对模型参数与影响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老化对于界面模型参数的影响关联度最大,加载速率、温度、法向应力、粗糙度等参数对界面的影响依次减小;最后,基于沥青-集料界面粘脱滑移本构模型,建立了考虑界面效应的沥青混合料细观有限元数值模型,开展了小梁蠕变试验数值模拟,并进行室内试验验证,探讨了粗集料级配、棱角特性和弹性模量、空隙率以及沥青-集料界面参数等因素对于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沥青砂浆-集料界面对于混合料的力学行为影响显著,界面断裂能和粘结强度越大,界面的抗裂性能以及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能力也越强。中粒式级配沥青混合料蠕变性能优于细粒式沥青混合料,粗集料的棱角性指数越大,沥青混合料抵抗变形的能力越好。在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中,随着空隙率的增大,蠕变变形量逐渐增大,同时空隙率过大容易导致界面开裂。研究成果从细观力学层次上刻画了沥青-集料界面损伤破坏全过程,可为沥青混合料复杂力学行为分析提供理论支持,为细观层次上的沥青混合料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
【图文】:

界面图,沥青,界面,矿粉


研宄显示,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可以观察到更多的沥青-集料界面区域逡逑的细节,如微孔隙、沥青和集料表面的微裂缝、沥青-集料界面的完好粘结和弱逡逑粘结等特征,如图1.1所示。沥青-集料界面区域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逡逑的材料特性。邵显智H利用SEM研宄了沥青在矿粉表面的浸润情况及矿粉的表面逡逑构造,分析了不同种类、细度和掺配比例矿粉的沥青-集料界面粘结机理。结果逡逑表明,当矿粉表面完全浸入沥青之中时,粘结性最好。当界面存在起伏不平的褶逡逑皱或孔隙时,粘结性则次之,褶皱和孔隙越多,粘结力越小,进而为从微观角度逡逑解释沥青胶浆的路用性能提供了新视角。逡逑近年来,,原子力显微镜(AFM)在沥青结构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可对逡逑材料在微观尺度下进行物理性质探测,分析不同集料的表面纹理,沥青的表面状逡逑态,从纳观角度分析矿料种类、表面细度和参量对沥青-矿粉界面的影响规律。逡逑易军艳等K1采用AFM技术采集和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沥青与矿料表面的形貌特征,逡逑结果显示

多尺度结构,沥青混合料,层次,宏观层次


基于这个观点,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非均质复合材料,其宏观层次上复杂的逡逑力学行为应是其细观、微观组成与结构的体现。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内部结构,沥逡逑青混合料力学行为研究可以划分为宏观、细观、微观三个不同的层次,如图1.3逡逑所示。逡逑逦?细观层次逡逑—?宏观层次I ̄?微观层次逡逑图1.3沥青混合料多尺度结构层次_逡逑①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巍;陈力;张钱城;杨金水;魏悦广;卢天健;;粘结界面力学行为及其表征[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年12期

2 陈俊;汪林兵;黄晓明;;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of asphalt concrete fracture using a user-defined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element method[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2012年12期

3 郭乃胜;赵颖华;;基于细观力学的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预测[J];工程力学;2012年10期

4 汪海年;李磊;尤占平;;基于细观结构特征的沥青混合料空隙三维分布特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5 朱兴一;黄志义;陈伟球;;基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模型的沥青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J];中国公路学报;2010年03期

6 黄晓明;李汉光;张裕卿;;考虑粗集料和空隙的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细观力学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7 蒋泽中;张华;谢涛;邱延峻;;基于图像技术的沥青混合料细观损伤演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8 周晓青,李宇峙,应荣华,孙立军;基于蠕变试验分析沥青路面车辙的能量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9期

9 闵召辉,黄卫,钱振东;环氧沥青玛蹄脂粘弹性能的细观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7期

10 王后裕,朱可善,言志信,凌天清;沥青混合料蠕变柔量的一种实用模型及其应用[J];固体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立万;基于细观力学性能的功能型沥青混合料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2 易军艳;基于界面行为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冻融损伤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朱兴一;沥青混凝土的细观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0年

4 詹小丽;基于DMA方法对沥青粘弹性能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香云;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道路交通事故组合预测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郭江;基于材料细观界面特征的沥青混凝土试件开裂过程数值模拟[D];东南大学;2015年

3 徐霈;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沥青与集料界面行为虚拟实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4 王元元;表面能在评价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2年

5 郭猛;沥青胶浆的界面行为与机理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龚湘兵;基于局部等效材料参数的沥青混合料细微观力学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辉忠;沥青胶砂力学性能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全涛;沥青胶浆的疲劳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肖月;沥青混合料中胶浆—集料粘结性及力学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周志强;粘结构件粘结性能的内聚力模型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70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70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d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