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设置技术研究
【图文】:
第一章 绪论施几何设计和景观设计两方面对平曲线路段防眩设施偏置设置、防眩设施的间距和高度设置以及不同防眩设施型式选择与景观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各相关因素建立相应的计算模型,得出计算结论。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流程图如图 1.1 所示。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眩光影响分析生理机制系统主要由眼球、视路和视皮质三部分组成。图 2.1 为眼球的过空气━角膜前表面的界面、角膜后表面━房水的界面、房晶状体后表面━玻璃体的界面等四次折射,最后聚焦于视网:瞳孔的调节和屈光调节。虹膜上的扩瞳肌和缩瞳肌起到调改变瞳孔大小调节射入眼内的光通量,以控制视网膜受刺激深度。屈光调节是指睫状肌控制晶状体厚薄变化,使人眼具形成清晰视像的适应能力。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基;;福宁高速公路植物选择与景观绿化分析[J];南方农业;2015年24期
2 潘兵宏;王晓东;孙元琪;;路线外一点对应路线中桩算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1期
3 隋杰;孙树立;李燕;李勇;;脉动风荷载对公路防眩板结构抗风性能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3年05期
4 马秀君;;玻璃钢防眩网开发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2年13期
5 薛杉;;北方地区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的几种典型应用方式的比较[J];北方交通;2012年05期
6 杨建江;彭依芸;顾丽萍;符佳;;基于纵断面的防眩设施高度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年14期
7 肖代全;马荣国;李铁强;;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植物的防眩效果[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8 徐济宣;吴纪生;;恶劣环境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年23期
9 谢栋栋;;驾驶员夜间视觉特性对行车安全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30期
10 殷海峰;白征东;程伯辉;;缓和曲线坐标计算新法[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强;高速公路安全设施设计优化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毛科俊;道路环境单调性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机理及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章坤鹏;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绿化设计[D];长安大学;2016年
2 杨先哲;人性化视角下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宋洪飞;道路交通眩目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孔凡海;江西省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评价及优化配置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锡成;眩光对夜间驾车视觉工作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顾文芸;高速公路路体绿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77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7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