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员认知反应的公交车速调控指令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5 00:02
【摘要】: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城市居民绝大部分的出行需求。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人们的出行需求以及对公交服务质量的要求在日益增长,公交供给的发展却未能跟上需求的不断变化,运营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导致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吸引力降低,而造成公交服务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服务可靠性差。为了改善现状,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交实时调度应运而生,区间车速控制就是其中一种均衡公交行车间隔的实时控制方法。而公交车速控制研究中,车速的优化求解固然重要,同时如何将优化后的引导车速信息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布给驾驶员也是不能忽视的。本文基于驾驶员认知反应的差异性,结合模拟驾驶仿真实验,对不同发布形式的指令作用效果展开了研究。首先,设计了语音速度值指令、语音速度差指令、语音模糊指令及指示灯模糊指令4种指令发布形式,根据仿真实验得出的车速变化数据,选取稳定车速、速度差值、持续时长作为特征参数,进行指令下车速变化特征分析。分析发现语音速度值指令和语音速度差指令不存在显著差异,语音模糊指令和指示灯模糊指令则存在显著差异;驾驶员个人属性对指令作用下速度变化的影响整体相对较小;初始车速、引导车速对指令下车速变化存在一定的影响。其次,基于指令下速度变化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考虑初始车速、引导车速的影响,采用对数函数,构建合理的数学集计模型解释不同发布形式指令的作用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拟合优度较高(R~2几乎均大于70%),说明不同发布形式的指令速度函数均可采用对数函数进行标定。最后,根据车头时距偏差和初始车速与下游相邻班次公交车速差值将公交服务状态划分为5类,并明确公交车辆服务状态之间的转移关系,基于车速调控指令作用效果建模分析,提出适合不同服务状态的车速调控指令发布形式。本研究对于优化完善公交区间车速控制系统,减小乘客出行时间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图文】:
对其的满意度水平也不高。图 1-1 2006-2017 年全国公交汽、电车客运量及其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比例情况图 1-1 为 2006-2017 年我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及其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例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8 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有显著地增加,之后两年有所减少,到 2011 年又开始逐步增长,但是到了 2014
图 1-2 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也就是驾驶员接收车速调控指令信车速调控指令内容并且产生驾驶行为反馈的综合过程,如图 1-2 所示综合过程中,由于调度中心发送的引导车速以及驾驶员接收车速调控时的初始车速的不同,在驾驶员个人属性以及车速调控指令发布形式,,其最终的作用效果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这一作用效果车速控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区间车速控制的研究于车速优化阶段,而关于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的研究几.2 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优化公交车速成为了解决公交运行过程中难以保持问题的新思路。公交车速优化研究中,引导车速的求解固然重如何将引导车速信息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布给驾驶员也是不能忽视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17
本文编号:2679208
【图文】:
对其的满意度水平也不高。图 1-1 2006-2017 年全国公交汽、电车客运量及其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比例情况图 1-1 为 2006-2017 年我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及其占公共交通客运总量比例的情况,可以看出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08 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有显著地增加,之后两年有所减少,到 2011 年又开始逐步增长,但是到了 2014
图 1-2 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也就是驾驶员接收车速调控指令信车速调控指令内容并且产生驾驶行为反馈的综合过程,如图 1-2 所示综合过程中,由于调度中心发送的引导车速以及驾驶员接收车速调控时的初始车速的不同,在驾驶员个人属性以及车速调控指令发布形式,,其最终的作用效果可能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而这一作用效果车速控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区间车速控制的研究于车速优化阶段,而关于车速调控指令发布的人机交互过程的研究几.2 研究目的及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优化公交车速成为了解决公交运行过程中难以保持问题的新思路。公交车速优化研究中,引导车速的求解固然重如何将引导车速信息以科学合理的形式发布给驾驶员也是不能忽视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靖;金威敏;;基于区间车速引导的公交运行控制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2 李宗义;;基于油耗的公交车绿色车速引导策略[J];交通科学与工程;2015年02期
3 殷莉;吴玲;路巧珍;朱彤;;基于扫视特征的车载信息系统与驾驶安全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4 李文芳;石建军;刘金超;;基于车载信息调度的驾驶行为控制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5期
5 王浩;黄锋;刘云翔;;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公交信号单点优先策略[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年09期
6 王抢;朱彤;朱可宁;吴玲;;视觉与听觉次任务对驾驶人视觉的影响及差异[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7 马琪;王赫鑫;詹一兰;贾蔡镓;;驾驶绩效与视觉听觉干扰[J];人类工效学;2014年02期
8 李鹏凯;吴伟;杜荣华;杨应科;;车路协同环境下多车协同车速引导建模与仿真[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年02期
9 王宝杰;王炜;杨敏;华雪东;;基于Kalman滤波行程时间预测的BRT车速诱导[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1期
10 郑晨;郑长江;;公交车车速诱导研究与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679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7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