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S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老化规律和试验条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7:27
【摘要】:沥青路面的老化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主要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压力老化试验(PAV)及短期烘箱加热法(STOA)研究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老化性能,而以上试验的试验条件均是基于普通沥青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提出的,与SBS改性沥青的生产、施工工艺存在较大差别,其试验条件不适用于SBS改性沥青。为此,本文依托山西高平至沁水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开展SBS改性沥青的室内模拟老化与工程老化相关关系的研究,以提出适用于S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老化试验条件,从而为评价SBS改性沥青老化性能提供参考,为沥青路面再生提供技术支持。1)通过TFOT试验对四种SBS改性沥青短期老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BS改性沥青的针入度、延度及抗车辙因子与沥青的老化过程有较好的规律性联系,综合考虑试验误差及试验适用性,确定以针入度为指标建立SBS改性沥青老化模型,反算SBS改性沥青室内短期老化试验条件。2)依托实体工程,对现场施工完成的混合料进行了改进后的回收试验,对比分析了回收沥青与标准老化试验后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结果表明规范规定的TFOT试验条件无法较好地模拟SBS改性沥青的短期老化;以回收沥青的针入度代入SBS改性沥青老化模型反算并验证了 SBS改性沥青短期老化试验条件,结果表明180°C、9h的TFOT试验可以有效地对SBS改性沥青短期老化进行模拟。3)通过STOA试验研究了三种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老化规律,设计了六组STOA试验并测定了其混合料回收沥青的针入度,结果表明:经150℃、4h老化后混合料的回收沥青针入度与现场老化后回收沥青针入度十分接近,推荐150℃、4h为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短期烘箱老化试验条件。4)分析了沥青老化与气候分区、PCI、使用年限、路面深度的相关性,结合三组PAV试验验证了 PAV试验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标准PAV试验可以模拟山西省沥青路面自然老化13、14年的针入度、软化点损失,但延度损失的模拟效果不佳。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老化试验,路线图


结合室内15h、20h、25h的压力老化试验,分析压力老化试验与路面自然长期老化的相逡逑关性。逡逑根据以上研宄内容,确定本文研宄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1.1:逡逑8逡逑

针入度比,普通沥青,老化时间,变化规律


逦600逡逑图2.1残留针入度比随老化时间变化规律逡逑由图2.1可知,普通沥青A和普通沥青B的残留针入度比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逡逑降,且下降过程分为两阶段,360min前,残留针入度比下降较快,360min后,残留针逡逑入度比下降较为平缓,老化对针入度的影响大幅度减小。同时,两种普通沥青的残留针逡逑入度比下降程度与下降速率十分接近,可以认为二者的抗老化性能十分接近。逡逑普?Wa逡逑160卜逦一?一普通浙青B逡逑140:逦#—^\逡逑I-逡逑20邋-邋■逦 ̄ ̄——^逡逑Q逦I逦.逦I逦.逦I逦,逦|逦,逦|逦,逦I逦I逡逑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逡逑图2.2延度随老化时间变化规律逡逑由图2.2可知,,两种普通沥青的延度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与针入度变化规逡逑律相似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兰芬;高山;王伟;单秀杰;管浩;;改性沥青的发展现状及生产工艺探讨[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1年03期

2 刘宁芝;;复合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J];新疆化工;1996年02期

3 杨华;;改性沥青新材料在公路道路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年48期

4 周水文;窦晶;张蓉;张晓华;何平芝;;高寒高海拔地区宽温域温拌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19年01期

5 吴汉;;改性沥青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策略[J];四川水泥;2018年01期

6 范斌卫;马庆伟;;高黏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工程应用[J];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8年02期

7 王继平;;改性沥青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北方交通;2018年09期

8 郭博;赵亮;;探究改性沥青配合比设计及施工[J];价值工程;2018年34期

9 夏勇军;;改性沥青材料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运用[J];西部交通科技;2018年10期

10 朱冠峰;;走近改性沥青[J];中国公路;201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静;;道路桥梁工程中SBS改性沥青施工技术的应用[A];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2 孔宪明;;改性沥青的显微观测[A];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塑性体改性沥青、弹性体改性沥青两项新国标实施[A];全国第十四届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徐希娟;原健安;;化学改性沥青的应用前景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5 郝培文;;改性沥青使用技术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林江;施张兴;金海山;林大根;;浅谈乳化改性沥青发展方向及生产技术关键[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陶广平;;改性沥青冷补材料在寒冷地区公路养护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婉利;俞华信;罗望群;王玲;陈定利;;改性沥青新产品研究开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杨林江;汤薇;;高黏度改性沥青在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应用与研究[A];第四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8年

10 王燕文;陈e

本文编号:2686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86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5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