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低碳交通发展模式与结构优化

发布时间:2020-06-01 06:5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扩张引起机动车保有量剧增,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排量大幅上涨,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推行交通低碳化迫在眉睫。对城市交通结构、客运量、经济、资源类型、人口等资料充分调查了解,深入研究低碳交通内在机理,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以城市低碳交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低碳交通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当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基于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在分析政府以及各类学术论文提出的低碳交通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城市低碳交通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的综合赋权模型,并以27个低碳交通试点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确立了对城市交通碳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通过评价结果分析出西安市的低碳交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及改善方向。然后,为进一步明确城市低碳交通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反馈机制,分析改变不同影响因素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明确城市交通未来年的发展趋势,引入系统动力学模型。以西安市为例,在通过检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进行情景模拟,通过改变输入模型中的不同变量,建立了基准情景、公交优先情景、小汽车情景等不同情景,分析不同情景模拟下城市低碳交通的运行和发展变化,对比不同情景模拟下城市交通碳排量,提出了实现城市低碳交通的具体途径。最后,以城市交通碳排量最小和城市交通效率最大为目标,确定了出行约束、资源约束等7个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型。笔者以西安市为例进行实证,将交通结构优化模型应用于西安市,并利用Matlab程序进行求解,计算得出西安市基于多目标的最优城市交通结构。最终结果表明,应大力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促进轨道交通的快速普及,发挥新能源公交的低碳优势,降低城市小汽车的增长率,保证城市交通处于高效率、低碳排放、低能耗的良好状态。
【图文】:

二氧化碳排放量,世界主要国家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繁荣和居民最终需求的增加,我国的碳排放量一直速增长的趋势。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活动的繁得交通需求不断膨胀,为此城市交通将是未来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者;然而,交通运输业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呈惊人的激增状态。据 2007 年国际署的相关数据[1](如下图 1.1 所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世界各国中已屈一指,因此随之而来的减排压力也愈加沉重。

小汽车,低碳,城市交通结构


图 1.2 西安市 2006-2016 年小汽车拥有量图1)理论意义是对现有的低碳理论和模式进行了梳理,对城市低碳交通的内涵、组了充分的了解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城市低碳交通发展的,有一定的理论参考意义。是梳理了城市低碳交通的评价指标,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评价体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更新。是我国现阶段关于低碳交通的研究多偏向于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本,先利用系统动力学对城市低碳交通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情果,其次,考虑到低碳与高效并存的目标,构建了城市交通结构优化模量和定性相结合,,探索出以低碳排放为目的的城市交通结构,将低碳推向数字化和数学化的方向,更精准,更直观。2)实践意义是本论文紧跟时代热点,围绕“低碳”这一问题深入展开,将“低碳交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苏华;停车政策与缓解城市交通拥挤[J];汽车与安全;2001年05期

2 汪立鑫;刘昕;敖传龙;;交通拥挤成本的测算与拥挤税设计:以上海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6年11期

3 ;刘太格:封闭小区与交通拥挤无直接关系[J];中华建设;2016年04期

4 贾云卿;;论综合性交通枢纽的应用与发展[J];科学中国人;2017年03期

5 王跃春;;厚道是金[J];小品文选刊;2017年07期

6 王跃春;;厚道是金[J];中华儿女;2017年06期

7 梦竹;;“互联网+”让交通更智能[J];旅游纵览;2017年09期

8 戢晓峰;;城市交通拥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交通信息产业;2008年12期

9 朱振荣;;北京开征交通拥挤费的政策探析——一项侧重有效性及困难性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杨晓芳;;由深圳拟征收交通拥挤费引发的思考[J];经济师;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家殨;;解决北京市交通拥挤的初步设想[A];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第二次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叶彭姚;;交通拥挤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初探[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婷婷;沈建惠;张卫华;张代胜;;城市二元交通拥挤判别及扩散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培均;;关于缓解北京市交通拥挤的几点建议[A];北京城市规划与交通——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第二次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杜豫川;周小鹏;郝媛;孙立军;;基于实时检测数据的交通拥挤检测算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李方屏;屠敏之;;美国加州小汽车增长与交通拥挤管理对策——兼论中国大城市交通工程可持续发展[A];城市交通发展模式转型与创新——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11年年会暨第2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卢武强;叶护平;;交通拥堵与社会发展——以武汉市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8 杨健荣;过秀成;;大城市中心区交通系统改善对策研究[A];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史其信;陆化普;;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研究发展策略[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廖鸿钧;尹邦武;龙跃君;袁文辉;;一种十字路口车辆连续通行实现方法[A];第六届中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斌;哪个城市有资格征收交通拥挤费[N];中国青年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黄少华;交通拥挤费能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吗?[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 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周国华;打造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融合驱动的新格局[N];成都日报;2017年

4 沈后功 周凯;扬州:交通秩序大整治给市民带来“马路福利”[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7年

5 卢纪锋;交通是一个城市流动的文明[N];秦皇岛日报;2017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殷长庆 本报记者 曹波;扬州“马路福利”探寻[N];江苏法制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曹波 本报通讯员 宁公宣;每天八千警力坚守岗位保平安[N];江苏法制报;2017年

8 沈后功 周凯 张玉峰;共建共享 让扬城交通更通畅[N];扬州日报;2017年

9 记者 杨进;广州暂不考虑收交通拥挤费[N];广州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赵锦飞 华敏;闽清首座高架桥建成通车[N];福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亚锋;基于出入流率匹配的区域交通拥挤测度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张俊友;高速公路交通控制与诱导方法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侯立文;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技术支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1年

4 高歌;面向ATMS共用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立才;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杜爱月;基于模糊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及仿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7 鲁丛林;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一体化中用户最优—系统最优协调模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崔洪军;大型活动交通组织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陈涛;基于系统科学理论的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预测与控制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谈晓洁;基于知识的交通拥堵疏导决策方法及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彦峰;融合多源信息的交叉口群控制优化及其仿真[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2 施浩;饱和状态下高速公路城镇密集段交通控制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3 汪津;历史城区路网资源综合利用方法[D];东南大学;2018年

4 胡宇;汽车共享下的城市混合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上海大学;2018年

5 张辉;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动态扩散模型与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8年

6 王冠楠;基于博弈论的交通拥堵费定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7 刘鑫;特勤任务临时交通信号控制方案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8 关菲菲;山地旅游区交通诱导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9 韩潇;偶发性交通拥挤单交叉口自组织控制策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10 寇诗雅;偶发性拥挤状态下干道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91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91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