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V条件下的车辆队列跟驰行为建模与仿真实现
【图文】:
论文框架图
第二章 V2V 条件下的车辆队列跟驰行为建模2.1 V2V 跟驰模型建模理论基础2.1.1 V2V 车-车通信技术研究随着 LTE 技术和 Wi-Fi 通信技术的普及,车联网(IOV:Internet of Vehicle)的概念逐渐兴起,基于网络互连的 V2V 车-车通信技术也日渐出现。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以及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35],应用车载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定位系统、车载智能终端设备与信息网络平台等,实现 V2V(车与车)、V2R(车与路)、V2P(车与人)等之间的实时网络互联,以达到四网融合,,构建人、车、路、生活环境互动的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否认综合系统的目的[36]。车联网必须具有无线性、稳定性以及实时性等特点[37]。现代车联网的体系架构图如下图 2.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东;;美国:车载互联通讯系统全新上路[J];检察风云;2015年07期
2 罗忠;罗瑛;;车联网发展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年06期
3 鲁光泉;宋阳;;车路协同环境下驾驶行为特性与交通安全综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4年05期
4 李修海;于少伟;;改进Newell跟驰模型与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10期
5 张瑞吟;;车联网——智能交通发展新动向[J];集成电路应用;2013年07期
6 赵韩涛;毛宏燕;;有应急车辆影响的多车道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物理学报;2013年06期
7 杨达;蒲云;杨飞;祝俪菱;;基于最优间距的车辆跟驰模型及其特性[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8 杜春臣;孙浩;;车车通信技术的分析[J];上海汽车;2012年02期
9 王殿海;金盛;;车辆跟驰行为建模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公路学报;2012年01期
10 李永福;孙棣华;崔明月;;全速度差跟驰模型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星;;美国汽车业推广V2V通信技术[N];电脑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房雅灵;车联网环境下道路交通流建模与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2 金盛;考虑视觉注意特性的车辆跟驰行为建模[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亚龙;基于数据驱动的微观交通流建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2 李腾龙;车联网环境下跟驰行为建模及交通流稳定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7年
3 赖玲玲;交通流宏观模型的非线性密度波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4 胡鉴清;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用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杜雪;智能车辆导航系统中路径选择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原工学院;2014年
6 王飞龙;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防碰撞控制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7 安泽萍;基于摄像机标定的交通流参数检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管再保;平面交叉口交通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徐学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7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97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