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材料性能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0:28
【摘要】:随着我国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早期修建的沥青路面开始进入大中修阶段,随之将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沥青路面材料。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能够充分利用废旧沥青路面材料,节约能源,减少对山体的开采,保护环境,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本研究主要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原材料组成、配合比设计、宏观路用性能和微观作用机理等方面分析水泥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材料的影响。为了研究水泥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性能的作用机理和确定水泥掺量的最佳范围,本研究对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号和矿渣硅酸盐32.5号的不同掺量(0%~5%)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材料进行了微观形貌观测和化学成分分析,并对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宏观力学测试。通过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进行单轴贯入试验、间接拉伸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等研究,从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水损害性能等方面验证了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宏观路用性能。研究表明:(1)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提高;(2)低温性能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特性,当水泥掺量在1%~2%范围内,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性能最佳。通过对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胶浆颗粒进行扫描电镜测试和电子能谱分析对宏观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1)扫描电镜观测到的纤维状晶体确实为水泥与混合料中的水相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水化产物,这些水泥水化产物和沥青形成的胶浆复合物在空间中呈立体网格结构;(2)水泥掺量为1%~2%时,水泥水化后的产物没有形成棱角分明的纤维晶体,呈圆柱状,纤维较短(10μm),大多分布在5μm左右,当水泥掺量大于3%时,水化后的晶体分布致密,呈针状,纤维较长(部分水泥水化产物晶体长度20μm);(3)这些水泥水化产物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加筋”作用,能够提高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早期强度。
【图文】:
本文采用中粒式作为混合料的级配类型,参考ARRA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7结逡逑合辽宁省大量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的试验研宄和实际工程经验,借鉴以往的科研成果逡逑最终确定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见表2.6,级配曲线如图2.1所示。逡逑
首先控制水泥、乳化沥青用量不变,根据工程经验本实验水泥用量初拟1.5%,乳化沥逡逑青用量为3.5%,然后变化外掺水率分别为2.8%、3.3%、3.8%、4.3%来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逡逑含水率。试验数据见表3.1,空隙率/%和稳定度/kN随外掺水变化曲线如图3.1所示。逡逑表3.1不同含水率的试验结果逡逑Table邋3.1邋Test邋results邋of邋different邋water邋content逡逑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逡逑3.85逦2.8逦2.276逦8.7逦9.24逡逑4.35逦3.3逦2.294逦8逦10.38逡逑3邋5逦2邋493逡逑4.85逦3.8逦2.269逦9逦8.68逡逑5.35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本文编号:2697914
【图文】:
本文采用中粒式作为混合料的级配类型,参考ARRA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7结逡逑合辽宁省大量的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工的试验研宄和实际工程经验,借鉴以往的科研成果逡逑最终确定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见表2.6,级配曲线如图2.1所示。逡逑
首先控制水泥、乳化沥青用量不变,根据工程经验本实验水泥用量初拟1.5%,乳化沥逡逑青用量为3.5%,然后变化外掺水率分别为2.8%、3.3%、3.8%、4.3%来确定再生混合料最佳逡逑含水率。试验数据见表3.1,空隙率/%和稳定度/kN随外掺水变化曲线如图3.1所示。逡逑表3.1不同含水率的试验结果逡逑Table邋3.1邋Test邋results邋of邋different邋water邋content逡逑理论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逡逑3.85逦2.8逦2.276逦8.7逦9.24逡逑4.35逦3.3逦2.294逦8逦10.38逡逑3邋5逦2邋493逡逑4.85逦3.8逦2.269逦9逦8.68逡逑5.35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志刚;杨彦海;杨野;;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材料力学响应特性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02期
2 李锋;严金海;朱浩然;卢勇;;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研究[J];公路;2015年03期
3 王石维;陈科宇;刘振清;;乳化沥青与水泥相容性研究进展[J];石油沥青;2015年01期
4 杨彦海;杨野;温俊生;高小晰;;基于正交试验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成型养生方法试验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02期
5 肖晶晶;沙爱民;蒋玮;王振军;;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6 居浩;黄菲;;乳化沥青冷再生设计方法及路用性能研究[J];石油沥青;2013年02期
7 王舜;;水泥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性能评价[J];公路工程;2012年01期
8 杜少文;李立寒;袁坤;;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中合理CA比的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0年06期
9 王振军;沙爱民;;水泥乳化沥青复合胶浆微观结构特征[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杜少文;王振军;;水泥改善乳化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J];建筑材料学报;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2697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69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