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线形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道路线形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动态透视图评价,对各级公路的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设计阶段对公路进行线形评价,可以事先评估待建道路线形的优劣,发现其弊端并予以改善,这样可以把不良线形消灭在工程建设实施之前,有利于提高公路实际运营阶段的综合效益。当前在蒙古国有关公路线形评价的研究很少,大多数线形评价只是局限于单独线形指标,综合多种因素的线形评价比较少,能够对所设计道路、采用设计车速、跟踪设计行车轨迹,依据现行设计规范进行动态透视分析的研究,则更加少见。行车视距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视距能否得以满足反映了道路线形设计中,线形几何组合特征的效果。充足的视距能使驾驶员及时观察路面障碍和周围环境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行车安全。因此把驾驶员,障碍物位置与行车速度的关系纳入到平纵线形组合模型研究,对于道路行车安全性分析和道路的视觉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针对道路线形协调性进行评价,平、纵断面设计的2D数据变成到3D模型,建立道路全景动态透视模型,提出驾驶员行驶过程中判断视距是否充分的方法。运用CIVIL 3D, INFRAWORKS,3DS MAX等CAD软件,根据道路线形组合情况并结合驾驶员动态视觉特性等因素,以蒙古国实际道路的交通事故“黑点”路段为例,应用各种软件分析、建立模型,分别采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分析了线形不同组合情况下,设计道路沿线各点的空间线形技术指标配合的合理性,以及动态视距及地物环境和道路横净距的安全性。蒙古国道路最大特点就是低级公路的高车速。而且车速越高,驾驶员眼睛的动视觉特性也越明显,线形也就越容易成为人眼所观察到的主要对象,因此,线形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就更加的显著。本文从路线线形组合、行车视距角度选取蒙古国的事故多发地区的路段,进行线形协调分析方法的研究,对道路线形进行动态的全面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路线线形 动态透视图 行车视距 道路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1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道路综合设计效果的检验方法9-10
- 1.1.1 道路透视图的作用9
- 1.1.2 道路平纵配合设计原则9-10
- 1.2 道路线形设计与交通量和交通组成的关系10-11
- 1.3 道路线形与交通安全的关系11
- 1.4 设计速度与行车视距的关系11-16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蒙古国道路现状简介16-27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16-19
- 2.1.1 利用透视图评价线形16
- 2.1.2 利用运行速度评价16-17
- 2.1.3 利用车辆稳定性指标评价17-18
- 2.1.4 利用道路线形指标评价18
- 2.1.5 利用驾驶员的工作负荷评价18-19
- 2.2 蒙古国道路现状简介19-24
- 2.2.1 蒙古国地理、水文地质情况介绍19-20
- 2.2.2 蒙古国道路气候区划分20-21
- 2.2.3 蒙古国路网规划现状21-23
- 2.2.4 蒙古国道路设计相关技术标准23-24
- 2.3 交通事故“黑点”研究24-27
- 3 基于道路安全性的路线设计方法27-34
- 3.1 道路线形与道路安全关系27-31
- 3.1.1 直线长度因素28
- 3.1.2 曲线因素28-30
- 3.1.3 纵断面设计30
- 3.1.4 横断面设计30-31
- 3.1.5 线形组合因素分析31
- 3.2 道路视距与交通安全关系31-33
- 3.2.1 平面视距与道路安全关系32
- 3.2.2 纵断面视距32
- 3.2.3 停车视距不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32-33
- 3.2.4 超车视距不足对交通安全的影响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4 基于环境友好的道路线形设计分析34-41
- 4.1 道路美学34-38
- 4.1.1 道路美学的概念34
- 4.1.2 道路美学设计的必要性34-35
- 4.1.3 道路美学设计的原则35-36
- 4.1.4 道路美学设计理念36-37
- 4.1.5 道路美学评估方法37-38
- 4.2 道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分析38-41
- 4.2.1 平面协调设计38
- 4.2.2 纵断面协调设计38-39
- 4.2.3 横断面协调设计39
- 4.2.4 线形协调设计39
- 4.2.5 美化设计39-41
- 5 道路线形透视图分析41-57
- 5.1 道路线形透视图分析实例41-46
- 5.2 道路线形几何元素分析46-48
- 5.3 行车视距动态透视图分析48-57
-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0-61
- 致谢61-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彬 ,赵永生 ,张利;道路线形与景观协调性分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2 梁夏,郭忠印,方守恩;道路线形与道路安全性关系的统计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向怀坤,荣建,钟小明,牛玉强;车辆定位技术在道路线形检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杨轸,朱照宏;车载GPS用于恢复道路线形的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03年04期
5 李大勇;冯瑞胜;郭国和;;基于差分GPS的道路线形质量评价[J];山西建筑;2008年31期
6 史扬;王超;陈永胜;;高速公路道路线形连贯性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Z1期
7 王全;孙霞;;道路线形安全评估的模糊评价方法探析[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张廷楷;道路线形的视觉分析[J];上海公路;1994年04期
9 杨峰;赵炳强;;浅谈道路线形与交通安全[J];中南汽车运输;1995年09期
10 赵炳强;道路线形的安全性分析[J];华东公路;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洪亮;尹金宽;谢向文;郭玉松;;基于交通安全的道路线形分析[A];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2 邓洪亮;孙丽霞;赵国庆;;山区干线公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鑫磊;基于车辆行驶仿真的道路线形安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阮贤材;山区高速公路弯道路段汽车车速预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夏芝安;基于车载GPS/INS系统的道路线形多参数识别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4 Enkhbayar Ganbaatar;道路线形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郭凤香;道路线形安全分析与评价[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6 徐阳;基于汽车行驶冲量的道路线形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7 潘飞;道路线形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赵琳琳;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葛树玲;道路线形影响行驶轨迹偏差的动力学和控制机理[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曹亢子;驾驶员对道路线形的认知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道路线形动态分析方法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2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