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技术的使用性能评价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6:08
【摘要】:以辽宁省近年来修建的沥青路面厂拌热再生试验道路路面调查为背景,收集辽宁省厂拌热再生路面使用状况的数据,对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在道路芯样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在道路的交通量和行车荷载特点,分析总结热再生道路出现病害的原因和热再生路面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中国国内其他热再生路段应用情况,提出厂拌热再生技术的适用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艾思平;;厂拌热再生沥青的应用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汪乔胜;;沥青混凝土厂拌热再生技术在G318殷大段的应用[J];工程与建设;2010年03期

3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J];公路;2004年11期

4 李志刚,邓学钧,顾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模型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00年05期

5 熊出华;凌天清;张永兴;吴志辉;;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成渝高速公路维修工程中的应用[J];中外公路;2008年02期

6 肖华;;浅谈交通量调查数据的分析与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可珍;吴建良;章金钊;郝培文;;基于物元模型的多年冻土地区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探讨[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2 李明,陈谦应,彭克刚,马在亮;路面管理系统发展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肖裕民;陈佳;邵毅明;;无车日活动的交通影响及效果预测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刘艳;康海贵;孙敏;;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优选神经网络路面性能评价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朱林;;预防性养护时机决策及效益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0年06期

6 吴传海;;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方法的缺陷及改进[J];公路;2007年05期

7 傅琴;韦海涛;罗宏伟;程珊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状况检评方法的改进[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8年09期

8 朱万生;;沥青路面材料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年11期

9 梁国华;;基于物元理论的沥青路面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10期

10 卢川;单文胜;王朝阳;陈敏;;国省道干线公路交通量统计数据标准化处理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2 曾胜;路面性能评价与分析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蒋红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4 张全升;高速公路路面和路基病害检测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赵仲华;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张耀华;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评价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马士宾;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沥青路面维修关键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纪小平;基于足尺ALF车辙预估模型的甘肃地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标准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9 谢峰;基于GIS的高速公路路面管理智能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欢;连霍高速改扩建项目公路和桥涵工程检测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2 邵春华;耒(阳)宜(章)高速公路路面中长期性能及养护维修策略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飞;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李慷;道路养护支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长安大学;2011年

5 张晓华;高速公路路面管理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黄文雄;基于混合遗传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盛灿花;路面平整度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赵海森;公路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9 王娜;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10 汤磷;沥青路面再生设备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高文号;;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设计探讨[J];工程与建设;2009年03期

2 刘先淼,朱战良,王欣,何文锋;厂拌热再生沥青技术在广佛高速公路路面大修工程的应用[J];公路;2004年11期

3 朱建民;公路沥青路面路况调查方法[J];公路运输文摘;2004年05期

4 陈辉龙,陈子金,邓胜江;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J];公路运输文摘;2004年05期

5 黄晓明,赵永利,江臣;沥青路面再生利用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04期

6 徐时梁;沥青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04年02期

7 邹效平;江西京福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参数[J];中南公路工程;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芳;;长寿命路面综述[J];北方交通;2008年01期

2 李长绪;;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9期

3 陈惠民;;合理养护沥青路面之浅见[J];公路;1988年10期

4 孙艳;;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及处治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1期

5 陈允玮,朱学文;路面技术政策简介[J];中南公路工程;1984年04期

6 李丕明;;日益发展的道路沥青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1990年04期

7 寇凤岐;;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年06期

8 沈金安;;名词解释[J];石油沥青;1992年01期

9 余廷禹;;沥青路面的损坏原因及防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6年26期

10 高雪松;;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光;;重载下沥青路面的力学响应的ANSYS模拟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杰;;如何避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产生[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 钱国超;;江苏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十五”技术回顾与展望[A];江苏省公路学会优秀论文集(2006-2008)[C];2009年

4 孟书涛;;沥青路面早期损坏与结构设计的关系[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肖宁;;沥青路面技术研究的思考与探索[A];2004年道路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苗;;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7 黄经纬;;浅谈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A];中国公路学会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于波;;浅谈沥青路面早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沈金安;;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实现公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4年

10 吴强;;魁道沥青复原剂CAP——在沥青路面的应用[A];海南省公路学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泗珍 谢培宁 刘玉琴;江苏高速公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N];新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布阳;苏交科:在改制“炼丹炉”中浴火重生[N];中国交通报;2011年

3 杜贵昌;浅谈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和预防措施[N];晋中日报;2010年

4 朱振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集成研究打造抗水损沥青路面[N];中国交通报;2011年

5 实习记者 赖囝楠;浙江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换颜”[N];中国交通报;2011年

6 王远洋 孙燕 程佳祺;城市非主干道推广沥青路面[N];蚌埠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远洋 通讯员 陈丁丁;沥青路面封层工效提高近百倍[N];蚌埠日报;2009年

8 朱玉清 谢春霖;市区六条主干道将铺设沥青路面[N];湄洲日报;2009年

9 李闯民;让路面告别“水世界”[N];中国交通报;2002年

10 忻州公路分局 张建强;浅析水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及预防措施[N];山西科技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博;沥青路面节能减排量化分析方法及评价体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王虹;基于融雪化冰的传导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及粘弹性响应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福明;长寿命沥青路面损伤行为及其结构寿命合理匹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克非;极端气候下沥青路面破坏机理与修复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5 徐鸥明;长寿命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设计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6 郭红兵;设置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裂缝缓解层的沥青路面抗裂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董忠红;重型车辆—沥青路面系统动力响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张鑫;沥青路面热反射与热阻技术降温机理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张光海;北方滨海地区沥青路面损伤机理及使用寿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王书云;基于生心理因素的沥青路面性能关键参数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其践;沥青混凝土路面温度与老化梯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姜华木;再生型沥青路面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薛文;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蔡云梅;沥青路面水损害——孔隙水压力影响因素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孙岩松(Xayasone Xongyongyar);老挝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及混合料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郭毅;西藏地区柔性粒料基层沥青路面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斌清;基于控制反射裂缝的沥青路面复合基层合理结构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张耀峰;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分析及养护措施[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9 宋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车法;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效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1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21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