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富水隧道排水盲管堵塞效应分析及防治

发布时间:2020-07-02 13:02
【摘要】:针对富水区隧道排水管堵塞问题,依托成渝高速中梁山隧道工程,基于流固耦合基本理论,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排水管堵塞模拟方法对中梁山隧道工程进行数值建模,开展考虑隧道排水管堵塞的隧道渗流场和应力场耦合分析,主要研究隧道排水管不同堵塞工况下隧址区围岩内部渗流场的空间演化规律以及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力学响应,通过对排水管堵塞过程中围岩内部地下水位、孔隙水压力、衬砌水压、衬砌应力和变形等各个指标变化进行定量评价,并对实际情况做了合理假设,在不同水位条件下对隧道排水管堵塞效应进行了研究。最后,从多种角度引入了一系列排水管堵塞的防治措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各种材料的本构模型和参数进行了合理比选,概化了数值模型,开展隧道排水盲管堵塞效应研究,并分析了几种不同水位下的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排水管堵塞工况或初始地下水位工况不同时,隧址区地下水位分布形态各异,排水管堵塞程度较小时,随初始地下水位上升隧道结构附近有明显的水力坡降,最大水位降落达33 m,其中隧道结构附近水位变化不明显;排水管堵塞程度较大时,随初始地下水位上升,隧址区各处水位均变化明显。(2)排水管正常排水时,随地下水位上升隧址区同一水平面上岩体孔隙水压力差异最大为360 kPa,反之,排水管堵塞程度较大时,同一水平面上孔隙水压力差异较小;正常排水工况下,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水压荷载在纵向排水管附近出现“脉冲”式减小,随排水管堵塞程度增大,排水管附近水压变化幅度减小。(3)初始地下水位上升或排水管堵塞增大,均导致隧道结构上浮,并伴随水平移动和转动。不同的是,相同初始地下水位下,随排水管堵塞程度增大,隧道结构向远离相邻隧道方向移动;相同堵塞程度下,随地下水位上升,隧道结构向靠近相邻隧道方向移动。(4)随排水管堵塞程度增大,或者初始地下水位上升,隧道衬砌主应力增大,其中最大主应力最大增长量为0.4 MPa,最小主应力最大增长量为2.6 MPa,增长最大的位置在拱脚附近。排水孔堵塞程度较小时,锚杆轴力随初始地下水位上升而增大,局部区域锚杆轴力变化略有差异;排水管堵塞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锚杆轴力随初始地下水位上升而减小。(2)分别采用排水管模拟的渗透系数折减法和“以板代孔”法,对中梁山隧道工程进行分析,评价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渗透系数折减法能够直观反映排水管局部渗流场空间分布规律,但不能精确模拟排水管堵塞程度;“以板代孔”法则与之相反。(3)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的角度引入了一系列排水管堵塞的防治措施,针对不同的工程,应做到因地制宜,从多角度开展隧道排水管堵塞的防治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育麟;何川;何聪;张政;汪波;;重庆岩溶地区季节性富水营运隧道渗漏水病害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4年04期

2 张社荣;谭尧升;王超;于茂;;强降雨特性对饱和 非饱和边坡失稳破坏的影响[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3 冯君;巫锡勇;朱宝龙;徐静;;考虑土水特性的非饱和土地基沉降特性数值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4 汪卫明;刘友良;丁建新;殷德胜;;渗流分析中排水孔模拟的叠单元法[J];岩土力学;2011年S1期

5 简斌;卢铁鹰;李少巍;阴可;;地下水浮力对地下建筑结构安全的影响[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0年01期

6 靳晓光;李晓红;张燕琼;;越江隧道施工过程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年01期

7 杨小礼;黄阜;;Stability analysis of shallow tunnels subjected to seepage with strength reduction theory[J];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9年06期

8 许金华;何川;夏炜洋;;水下盾构隧道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效应研究[J];岩土力学;2009年11期

9 李鹏飞;张顶立;房倩;刘艳;李兵;;基于连续介质模型的海底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香爱;;我国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林春金;运营隧道衬砌渗漏水机理及注浆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刘福胜;基于流固耦合及复变函数分析的隧道渗流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建;岩溶隧道地下水环境负效应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谢红强;隧道工程热液固多场耦合效应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荣吉;流固耦合作用下第三系半成岩地层的隧道稳定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2 翟明;灰岩区隧道排水系统结晶堵塞规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3 周卓;岩溶地区地下水渗流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机理研究及处治建议[D];长安大学;2015年

4 冯宝才;富水蚀变岩隧道施工稳定性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年

5 傅家鲲;高速公路隧道渗漏水成因及对衬砌结构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陈寿堂;水岩耦合作用对隧道稳定性影响分析及隧道围岩分级修正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祝末;富水地层中的破碎带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8 余学彦;考虑流固耦合的城市隧道施工稳定性及地表沉降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9 侯伟;公路隧道的渗流场与应力场的耦合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席锦州;富水地层地铁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8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38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