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沥青路面材料性能研究不断深入。沥青的性能是关系到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沥青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十分必要。多聚磷酸是一种经济的改性剂且经其改性的沥青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储存稳定性,因而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对其改性机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沥青性能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如流变特性、粘弹特性、粘结特性等,而对沥青的微观性能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通过四组分试验(SARA)、红外光谱试验(IR)及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研究发现,多聚磷酸(PPA)对沥青的改性为化学改性。通过对由AFM得到的基质沥青与PPA改性沥青的形貌与相位图分析发现,掺入PPA后相位图中连续相(para-phase)面积明显减小,分散相(peri-phase)面积明显增加,且蜜蜂结构(catana-phase)谷地尺寸变大,说明掺入PPA后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将会增多而低温抗裂性将有所减弱。通过沥青试样的AFM形貌图发现,SBS改性沥青、PPA改性沥青以及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蜜蜂结构数量均明显多于基质沥青,其中PPA改性沥青表现出蜜蜂结构体积增大的特性,而SBS改性沥青则表现出小型蜜蜂结构数量增多的特性,而PPA复合改性沥青则同时表现出上述两种不同特性。在经过薄膜老化试验(TFOT)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表面变化较为明显,峰区尺寸明显增加且更为密集,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则变化不大,说明PPA改性沥青及其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在经过压力老化(PAV)后,四种沥青的蜜蜂结构均明显减少,沥青表面起伏明显减少,而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蜜蜂结构依旧为最多,说明经过PAV老化后,沥青由多相结构向简单相态结构过渡,相态差异逐渐减小。通过计算老化前后各沥青的粗糙度参数:均方根粗糙度(R_q)与峰密度(S_(ds))发现,SBS改性沥青的R_q稍大于PPA复合改性沥青,大于PPA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说明SBS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表面更为粗糙,自愈合性能较好。经过TFOT老化后,四种沥青的R_q均有所增大,其中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增幅较大,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增幅较小,说明PPA及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经过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R_q均大幅减小,其中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的减幅较大,而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减幅较小。通过比较各沥青的S_(ds)发现,基质沥青的S_(ds)最大,SBS改性沥青次之,PPA复合改性沥青最小,说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表面更为均匀,有更好的抵抗变形能力。经过TFOT与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S_(ds)均有所减小,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减幅较小,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减幅较大,说明PPA改性沥青与PPA复合改性沥青在抵抗变形和抗老化能力上更为突出。通过对比各沥青试样的AFM力-曲线发现,在经过TFOT与PAV老化后,四种沥青的粘附力曲线上各点数值都明显减小,并结合老化前数据发现,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最大分离力始终最大,PPA改性沥青的最大分离力始终大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说明无论老化前后,PPA复合改性沥青粘附特性均优于PPA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及基质沥青。另外,根据图像及相关模型计算得到粘附力,杨氏模量,接触刚度及表面能。结果表明,PPA复合改性沥青的抗变形能力稍弱于PPA改性沥青而优于SBS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PPA复合改性沥青的粘附特性优于其它三种沥青;而SBS改性沥青在抗变形能力与粘附特性方面均优于基质沥青。综上所述,通过AFM的微观分析,PPA复合改性沥青在自愈合与抗变形能力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特性;在粘附性能及相关方面的抗老化性能均表现出优于其它三种沥青的特性,并且可改善PPA单独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差及SBS单独改性沥青抗变形能力不足的缺陷,具有一定的复合改性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14
【图文】: 图 1-1 沥青相位图中的四种结构 1-1 Four structrues of asphalt’s phase imagin于,其只能在 AFM 观测沥青时出现测研究沥青的蜜蜂结构受到诸多学。Li 等人研究发现,蜜蜂结构是由巨大不同导致的。由于沥青质无法同的条纹是由于沥青质的沉淀造成的。,代替的是一些斑点,很有可能是改近而溶解了沥青质造成的[69]。Carbog蜡、高级芳香烃、长烷基链沥青质在结构是由结晶蜡与沥青分子相互作用试验室温有很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含蜡部分中结晶后的蜡与不含蜡的部时其在图形中的密度也与沥青质息息
图 2-1AFM 测试原理图Fig 2-1 Schematic of an AFM图 2-2 力曲线测试过程Fig 2-2 The force curve evaluation procedure镜内置激光发射器发射的一束激光照射至固定有探针的,在扫描时,激光会随着试样表面形貌的不同而改变反射成光栅图。AFM 的测试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接触模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庆丰;辛雪;范维玉;梁明;王晓波;;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改性机制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马峰;傅珍;栾媛媛;;基于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的天然沥青高温性能机理[J];功能材料;2014年23期
3 曹晓娟;张振兴;郝培文;董利鹏;;多聚磷酸对沥青混合料高低温性能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李强;郑炳锋;朱磊;张辉;刘宏晋;;橡胶粉改性沥青的混溶机理及其胶浆性能研究[J];中外公路;2013年05期
5 曹卫东;刘乐民;刘兆平;赵军;;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10年03期
6 张金俊;关建宁;宋娜;周健;姚成;;降凝剂对原油中蜡晶形态的影响[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年01期
7 康爱红;;活化废胶粉改性沥青机理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7期
8 付力强;王子灵;黄晓明;张锐;;多聚磷酸改性沥青的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2期
9 张磊;李传;阙国和;;石油沥青质的吸附行为——Ⅰ吸附机理及研究方法[J];石油沥青;2007年05期
10 蒋庆哲;宋昭峥;葛际江;柯明;赵密福;;原油组分与降凝剂相互作用[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宇;裂解—聚合法橡胶颗粒改性沥青机理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7年
2 张铭铭;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微观结构及技术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季野;沥青老化行为对沥青—集料界面粘附性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胡魁;SBS改性沥青微观结构量化技术及应用[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
27400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4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