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柔性吊桥疲劳寿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41
【图文】:
在我国规范《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D64-2015 第 13.2.2 条中对桥梁的缆索构件疲劳强度曲线做出了规定:图2.3 缆索构件的疲劳细节曲线表2.1 缆索构件的疲劳细节受拉构件类型 疲劳细节 (MPa)钢丝绳 150平行钢绞线束 160平行钢丝束 1602.3.2 全寿命分析方法全寿命分析法也可以称为名义应力法,是在众多抗疲劳设计方法中形成 时间最早的一种。这种方法将 S-N 曲线作为基础的同时,结合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并依照构件疲劳危险部位的应力集中系数和名义应力核算疲劳强度或计算疲劳寿命[19]。名义应力分析疲劳寿命的方法适合用于高周疲劳区,如果存在塑性应变,即低周疲劳区的疲劳寿命分析,应使用基于应变法。用名义应力法来对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估算的做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依据其相应的 S-N 曲线和构件的名义应力来估算此构件的疲劳寿命;另一种是已知材料的 S-N 曲
图 2.5 裂纹的 3 种形式中Ⅰ型为张开型,造成这种裂纹的拉应力 u 垂直于裂纹面;Ⅱ型为滑开型的切应力 v 与裂纹面平行且与裂纹前缘垂直;Ⅲ型为撕开型,造成这种裂时与裂纹面及裂纹前缘平行。此外还有复合型的裂纹,是上图中任意两种合。依照结构中裂纹所在之处的不同也可以对裂纹的形式进行分类:位于藏于构件内的裂纹和贯穿构件的裂纹。裂力学法与材料力学中的假定不同,后者假设固体材料具有均匀的连续性料中具有初始缺陷,既连续又间断[56]。采用断裂力学法估算构件的使用寿初始裂纹的平衡、裂纹的扩展速率及方向和裂纹的扩展失稳来进行。断裂材料都存在初始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结构中裂纹产生,裂纹会在结构使最终使材料破坏,结构失效。断裂力学方法中也有描述材料和构件寿命的 K曲线,和 S-N 曲线不同的是:S-N 曲线描述的是疲劳裂纹如何萌生 K曲线描述了裂纹是如何发展的。 / K曲线可以在双对数坐标
第三章 疲劳荷载谱和工程实欧洲规范中包含有 5 种疲劳车辆荷载模型,现简述如下:(1)模型 1包括双轴计中荷载和均布计中荷载两类局部体系。模型中轴载值为0.7 均布荷 ,表 3.2 中列出了荷载参考取值,图 3.5 是模型车辆的布置图。表 3.2 荷载标准值位置 集中荷载(kN) 均布荷载(kN/m2)编号 1 车道 300 9编号 2 车道 200 2.5编号 3 车道 100 2.5其它车道 0 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箐霖;梁仁鸿;;悬索桥发展概述及展望[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5年05期
2 郝冬;高延;;浅谈悬索桥的发展史[J];科技致富向导;2015年14期
3 熊伟红;向晓东;喻青;;基于名义应力法的桥式起重机用钢丝绳疲劳寿命估算[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4年07期
4 李星新;任伟新;钟继卫;;西南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标准疲劳车辆荷载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年15期
5 刘长天;吴华俊;吴东学;;浅谈柔性悬索桥加固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20期
6 张振;李静;张忠平;;航空铝合金疲劳参数的理论估算方法分析[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1年01期
7 周尚猛;李亚东;;国内外铁路桥梁规范抗疲劳设计方法分析[J];铁道标准设计;2010年03期
8 王建西;许玉德;王志臣;;影响钢轨疲劳裂纹萌生寿命的主要因素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9 杜洪奎;袁昌明;;螺栓疲劳寿命预测[J];机械设计;2008年02期
10 杨美良;李波;张建仁;;车辆荷载作用下部分斜拉桥拉索疲劳可靠度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睿;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节点疲劳寿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刘汉勇;公路钢拱桥新型不锈钢吊杆疲劳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3 兰成明;平行钢丝斜拉索全寿命安全评定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李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公路钢桥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修振宇;大跨度悬索桥主缆疲劳寿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2 康二川;悬索桥吊索的疲劳寿命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3 任亚宁;桥面铺装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行为的影响[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4 朱郑;基于外观检测的柔性吊桥技术状况评价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吴海涛;既有铁路简支钢桁桥剩余疲劳寿命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6 向渊;悬索桥钢箱梁临时连接件风致疲劳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向桂兵;悬索桥吊索疲劳裂纹扩展行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帮俊;桥梁钢结构疲劳全寿命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9 官印生;柔性吊桥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468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46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