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主干线潮汐车道交通流特性及设置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15:33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及社会发展,人们出行需求持续增加,而道路容积早已到达上限,已经不能适应交通流的增加,为此各大城市采取各种措施以达到扩大道路容量、减少道路交通量的目的。在扩大道路容量方面,通过简单的改扩建已经没有交通容量扩大的空间,且由于城市发展造成的潮汐现象日益严重,因此为在有限的道路及信号条件下使得道路总通行能力达到最大,潮汐车道是一种在城市道路中广泛存在且有效的措施。本文根据城市中尤其在早晚通勤交通上体现的潮汐现象进行分析,包括潮汐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显著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性,并通过能描述交通潮汐程度的某些参数值,并结合其特性给出了设置路段潮汐车道的前提及条件,及当潮汐车道延伸至交叉口时,对于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措施选择依据及参数分析。对于路段潮汐车道,本文通过基于总延误最小的潮汐车道数量计算模型可以确定所需的车道数量,并提出了针对路段潮汐车道的交通工程设施设计及两端起终点设计方式,以潮汐车道实施过程中的清场过程、入场过程、退场过程为切入点,计算并给出了每个阶段所需的设施设置方式及相关参数计算;对于潮汐车道延伸至交叉口时,左转车流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关键,因此可考虑采用禁左的方式,但对于左转及直行交通量过大的交叉口并不适用,因此考虑在交叉口进行潮汐车道与短变向车道协同设置,充分利用交叉口进口道时间及空间资源,本文针对这种协同控制的具体通行规则及信号控制方式中参数及相位设置顺序进行研究,以达到路段及交叉口上潮汐车道能够高效安全的保障并适应交通流通行。结合实例进行潮汐车道方案设置,并利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对比分析潮汐车道设置前后交通运行相关参数,结果显示潮汐车道设置后车速、排队长度、延误等均有所改善,验证了潮汐车道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
【图文】: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叉口而言不仅仅体现在两个相反方向交通流早晚高峰拥堵方向与稀现在存在转向需求的交通流,尤其是左转交通流随着早晚高峰变化左转交通作为产生冲突的重要转向方向,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大交叉口而言,左转方向的交通组织是重中之重,当设置潮汐车道时择及设置是影响行车安全及通行效率的关键。1 所示,为潮汐交通在城市道路中的表现,a 图为路段上某时段双向况,b 图为潮汐现象延伸至交叉口时,造成的各转向及进口道出口况,均常见于城市路网中。
不仅仅是拥堵的扩散,更是潮汐现象的扩散。从直观上看,潮汐交通表现为双向交通一侧方向交通流密集,较为拥堵,而另一方向交通流稀疏,运行通畅。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潮汐交通都会导致交通拥堵如图 2-1 所示,为潮汐交通车流双向日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早高峰时进城向为潮汐交通重方向,但直至 T1 交通量到达道路通行能力时,才在进城方向上产生汐拥堵现象,直至 T2 时进城方向交通流量降至道路通行能力,拥堵开始消散,晚高时则方向相反。因此,潮汐现象的存在与双向或单向的交通拥堵并没有必然联系,只当交通流时间与空间分布状态处于 T1 至 T2 及 T3 至 T4 时间段内,才有必要通过设路段潮汐车道的方式改善交通拥堵,增加道路的双向总通行能力。
图 2-2 路网密度与潮汐现象关系图Figure2-2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tide traffic间分布不均原因间点、固定地点或小范围区域的大型集体活动,会在开始和结现象。常通勤交通流,大型集体活动会在开始时在以活动地点为中心上产生一种“多源单汇”的交通流,在结束时交通流又会变为激增的交通流量必然会造成周边路网中道路双向交通量极度型集体活动的地点临近周围的干线路网上适当设置潮汐车道现象的缓解。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91
【图文】: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叉口而言不仅仅体现在两个相反方向交通流早晚高峰拥堵方向与稀现在存在转向需求的交通流,尤其是左转交通流随着早晚高峰变化左转交通作为产生冲突的重要转向方向,是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大交叉口而言,左转方向的交通组织是重中之重,当设置潮汐车道时择及设置是影响行车安全及通行效率的关键。1 所示,为潮汐交通在城市道路中的表现,a 图为路段上某时段双向况,b 图为潮汐现象延伸至交叉口时,造成的各转向及进口道出口况,均常见于城市路网中。
不仅仅是拥堵的扩散,更是潮汐现象的扩散。从直观上看,潮汐交通表现为双向交通一侧方向交通流密集,较为拥堵,而另一方向交通流稀疏,运行通畅。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潮汐交通都会导致交通拥堵如图 2-1 所示,为潮汐交通车流双向日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早高峰时进城向为潮汐交通重方向,但直至 T1 交通量到达道路通行能力时,才在进城方向上产生汐拥堵现象,直至 T2 时进城方向交通流量降至道路通行能力,拥堵开始消散,晚高时则方向相反。因此,潮汐现象的存在与双向或单向的交通拥堵并没有必然联系,只当交通流时间与空间分布状态处于 T1 至 T2 及 T3 至 T4 时间段内,才有必要通过设路段潮汐车道的方式改善交通拥堵,增加道路的双向总通行能力。
图 2-2 路网密度与潮汐现象关系图Figure2-2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tide traffic间分布不均原因间点、固定地点或小范围区域的大型集体活动,会在开始和结现象。常通勤交通流,大型集体活动会在开始时在以活动地点为中心上产生一种“多源单汇”的交通流,在结束时交通流又会变为激增的交通流量必然会造成周边路网中道路双向交通量极度型集体活动的地点临近周围的干线路网上适当设置潮汐车道现象的缓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代磊磊;顾金刚;俞春俊;邱红桐;;潮汐车道交通流特性与设置方案仿真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年01期
2 孙强;;动态可变车道优化算法研究[J];公路;2009年08期
3 韩璧t
本文编号:2749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4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