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一种隧道让压支护体系中让压构件承载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5 09:01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越来越大,软弱围岩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已不可避免,隧道施工常常引起围岩发生大变形,导致支护系统破坏,甚至会发生塌方等情况,严重影响隧道施工中的安全和进度,加大施工成本,特别是在高地应力区域隧道发生大变形情况屡出不穷,大多情况下科研技术人员仍对其束手无策。针对目前大变形软弱围岩隧道中可缩性型钢支架中存在接头缩动效果不佳,型钢支架承载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现象,该论文通过理论分析可缩性接头的可行并性提出可缩性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试验验证让压材料配方及让压构件的承载能力。制作可缩式构件模型进行让压材料不同配合比和让压构件不同开孔大小试验,分析耐火泥和阻尼材料的用量和构件开孔大小对构件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U型钢可缩性金属支架其可缩性主要取决于支架的搭接部分和卡缆的受力情况,其承载性能也因支架不同而不同,目前市面上的锚杆各种各样,分为增阻式和恒阻式两类。一类是通过拉伸材质来实现让压,另一类是通过拉伸结构来实现让压。其工作阻力主要靠摩擦提供。(2)发明了让压支护体系中一种隧道让压支护体系和一种新型液压增阻式隧道让压装置,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液压增阻式隧道让压装置的基础上改进加工了圆形缸筒让压构件。(3)通过以耐火泥和阻尼材料选用不同配合比作为让压材料进行试验,分析耐火泥、云母粉、粉煤灰、滑石粉、石绵粉的用量和法兰片孔径的大小对构件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在相同孔径下,其中让压材料为耐火泥和粉煤灰的承载能力最高,让压材料为耐火泥的承载能力最低,两者承载能力相差近3倍。(4)在孔径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加入的阻尼材料的颗粒大小和吸水性等不同,阻尼材料与耐火泥混合后形成的让压材料将导致其让压量不同:其中让压材料为防火泥和滑石粉的让压量最大,让压材料防火泥和云母粉的让压量最小。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U455.7
【图文】:

软弱围岩,挤压型


铁路和公路工程中出现的大量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问题进行了大量相关的,但是一套实际可行的技术保障体系并未形成。并且在选择支护形式时受到因素的影响,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等级等,长期以来国内外通常采取“强顶”的方式来解决软弱围岩大变形问题,支护结构参数的设计经常突破了《隧道设计规范》或《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推荐的上限值,譬如新建兰新铁上的云屯堡特长铁路隧道大变形段采用 40~50 cm 厚的初期支护,70~90的二衬等极强的刚性支护参数。而且其支护方式与工艺材料方面也是往往采统的喷射混凝土+普通锚杆+钢支撑的联合模式。由于在软弱大变形围岩隧道过程中围岩的初始应力逐渐被释放,软弱围岩岩体持续发生流变以及岩体遇程中的水后变膨胀等特性使得围岩变形荷载持续增加,支护结构体系受到的断增大,与此同时再在上地震等动力荷载的附加作用的影响使处于高烈度震软弱围岩隧道围岩与结构体系,强制硬顶往往不能解决持续增长的变形压力发的附加荷载,往往造成锚杆的断裂、钢拱架发生扭曲变形、喷射混凝土出裂等现象。如图 1-1~图 1-2 所示。

木栅,隧道


图 1-2 木栅隧道铁路及公路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危害程度相当大,其表现为处理风险系数要高额的整治费用,而且还经常长期延误工期。对于隧道工程界来说隧道大预防与治理是一个重大问题,成为一项世界级的难题。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续推进,高速铁路的持续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地应力软岩隧道修建大变形将会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工程难题。鉴于现有隧道工程的设计理论和经验已不能完全适用于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工程的开挖支护,因此开展高地软岩大变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对确保隧道工程顺利进行、有效合理地地下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研究意义隧道围岩压力产生的根本来源是地应力,构造运动与动力作用是引起地引主要原因。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对地应力的形成和特征影响最大。由于构造

系统图,让压支护,系统图,初期支护


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初期支护系统包含:锚杆、喷射混凝土软弱围岩发生大变形的过程中,如果要使该体系能与软弱形,便要求整个初期支护系统中各部分产生的变形应形成向调同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因此设计了如图 1-3 所示的支(a) 让压支护系统图21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梅花;高谦;闫振华;周冬冬;;金川矿区副井工程让压支护数值分析与参数优化[J];矿冶工程;2010年01期

2 范秋雁;;论软岩支护中的让压技术——兼谈新奥法的让压理论[J];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1993年02期

3 M.B.古明斯基;王维德;;巷道支护用让压锚杆[J];国外采矿技术快报;1987年25期

4 林伟立;;深部高应力围岩动压巷道让压支护技术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5年04期

5 李建明;;大变形回采巷道耦合让压支护技术研究[J];煤炭技术;2015年09期

6 徐星华;;让压支护技术在车集煤矿的应用[J];西北煤炭;2008年03期

7 陈新年;张志梁;张琨;;新型锚杆(索)让压减震环的试验分析[J];煤矿安全;2014年03期

8 刘威;;大埋深高应力巷道让压支护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4年15期

9 汪波;徐建强;吴正恺;朱安龙;王勇;;让压锚索在边坡支护中的应用试验研究及摩阻力问题的探讨[J];岩土力学;2014年12期

10 汪波;王杰;吴德兴;徐建强;赵玉东;;让压支护技术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应用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庆显;;大埋深高应力巷道让压支护技术应用[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2 黄庆显;;大埋深高应力巷道让压支护技术研究[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周平;高谦;靳学奇;肖卫国;;金川Ⅲ矿区副井工程变形分析与稳定性控制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谭炳刚;李丰盛;吴兆顿;;沿空重复动压影响巷道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A];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研讨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马小钧;郭成志;冯华瑞;;深部非线性力学问题的工程对策[A];中国软岩工程与深部灾害控制研究进展——第四届深部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百年校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马小钧;;深部非线性力学问题的工程对策[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7 丁金华;;新型弹性材料柔性通风设施构筑技术研究[A];第七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12年

8 李玉龙;张晴;高明仕;;深部岩巷变形破坏特征及稳定性控制[A];中国采选技术十年回顾与展望[C];2012年

9 王亚杰;;深井高地压、大变形围岩巷道支护技术及锚杆设计[A];全国煤矿千米深井开采技术[C];2013年

10 张景军;李焕彬;罗文广;;金川Ⅲ矿区主井工程稳定性问题及对策研究[A];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新进展——2008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李秀明;不能让压锭成果付诸东流[N];中国纺织报;2000年

2 张绍彬 王明贵 王萍;创新改造让压裂更有效[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王力平;科技创新促转型 标准赢得大市场[N];中国质量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桑广庆;车价“硬着陆”消费者心痒痒[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我省两项成果填补采煤支护技术空白[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峰;高应力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让压支护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李冲;软岩巷道让压壳—网壳耦合支护机理与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3 张继华;考虑渗流作用的深部巷道围岩流变特性及控制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冉鑫;一种隧道让压支护体系中让压构件承载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2 符星星;地下洞室让压锚索支护力学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张彪;让压锚杆(索)在挤压型大变形地下硐室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4 于勇刚;高强让压锚杆支护特性及让压卸压耦合作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5 刘德利;回采巷道预应力让压均压锚杆支护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8年

6 朱彦;让压锚杆在深埋软岩隧洞中的作用机理及支护效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7年

7 汪北方;大安山煤矿深部巷道动载条件让压支护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3年

8 王阁;预应力让压锚杆的数值模拟研究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9 张峰;高应力大采深煤巷锚杆支护系统协调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阳;综采沿空留巷隔离墙力学性能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56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56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