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纵坡双洞隧道互补式通风运营测试

发布时间:2020-08-19 14:14
【摘要】:为解决大纵坡双洞隧道风量不平衡时,上坡隧道是否需要设置通风井的技术问题,以大别山公路隧道为实体工程,现场检测了互补式网络通风隧道内CO浓度、烟雾浓度和风速,分析了大纵坡隧道采用的双洞互补式网络通风方式中换气通道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测试结果表明:互补式网络通风能够满足隧道内污染物浓度控制要求;2个换气通道能起到气流双向交换的作用,交换风量满足设计要求,互补式通风方案可行;上下行隧道通风负荷不平衡,对于纵坡较大的特长隧道,可以采用互补式通风,取消其上坡隧道的通风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涛;李运华;刘东晓;;纵向通风公路隧道空气污染浓度短时预报算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苑郁林;通风网络理论在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2003年10期

3 王亚琼;谢永利;张素磊;刘晓东;;氮氧化物对隧道需风量影响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4 张世飚;胡彦杰;邓敏;;大别山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测试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11期

5 周豫菡;朱合华;冯守中;;公路隧道能见度与烟雾浓度的概念辨析及计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10期

6 王亚琼;邓敏;胡彦杰;胡金平;谢永利;;单洞对向公路隧道火灾烟气模糊控制(英文)[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2年05期

7 胡彦杰;邓敏;杨涛;;双洞互补式通风在大别山隧道中的应用研究[J];交通科技;2011年02期

8 陈建勋;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现场实测与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5期

9 金文良;谢永利;李宁军;章玉伟;;新七道梁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效果测试及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6年01期

10 张光鹏;雷波;田明力;;空气交换方法在公路隧道纵向通风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文良;谢永利;李宁军;仇玉良;;高海拔区特长公路隧道网络通风仿真与优化分析[J];公路;2006年05期

2 张广洋;高菊如;伍晓军;徐辰丁;;铁寨子Ⅰ号隧道通风阻力系数模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8期

3 张京龙;孙三祥;李含;;公路隧道双洞互补式通风系统横通道角度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4 张坚;王立新;马七一;;苍岭隧道火灾通风方案数值模拟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5 张世飚;胡彦杰;邓敏;;大别山公路隧道运营通风测试与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年11期

6 曾艳华;胡百万;周小涵;陈中学;刘彦波;;双向行车特长公路隧道通风方案网络分析[J];公路;2013年02期

7 何许晓阳;秦鸿;;双洞互补式通风系统在两河隧道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4年05期

8 黄哲学;曾兰舒;姚虎;;近距离公路隧道污染空气窜流数值分析[J];华东公路;2012年03期

9 金文良;李品利;;公路隧道通风网络理论的研究及应用[J];隧道建设;2008年02期

10 武金明;张京龙;孙三祥;李含;;双洞互补式隧道通风横通道风机位置的确定[J];现代交通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鹏;闫治国;郭清超;王安民;;公路隧道需风量计算标准的对比分析[A];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届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史小丽;基于环境因素的公路隧道路面结构型式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2 仇玉良;公路隧道复杂通风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3 张光鹏;公路隧道双向换气式纵向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4 于丽;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祝云华;钢纤维喷射混凝土力学特性及其在隧道单层衬砌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吴德兴;特长公路隧道火灾独立排烟道点式排烟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任锐;公路隧道复杂通风方式物模试验的适用性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长安大学;2011年

8 杨玉容;公路隧道洞口废气扩散形态与窜流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楼慧元;特长公路隧道非对称风量U式互补纵向通风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马国川;单线铁路隧道内热湿环境模拟[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杨洪;单洞双向行车公路隧道运营及救灾通风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霄;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纵向通风神经网络在线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胡金平;多竖井公路隧道通风网络理论及其应用[D];长安大学;2004年

6 周仁强;长大公路隧道火灾模式下通风及控制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张坚;特长公路隧道纵向通风风机工况模拟及控制[D];长安大学;2006年

8 王聪;长大公路隧道纵向通风技术通风效果现场测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胡春艳;市政公路隧道顶部开孔自然通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郭胜军;隧道群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春;张旭;Marawska. L;;公路隧道能见度理论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2 索耆续;成渝公路中梁山、缙云山隧道竖井纵向通风计算[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3 史力生,彭立敏;公路隧道纵向通风分析与计算[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杨培中;金浩;邵钢;金先龙;;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Critical Ventilation Velocity and Back-layer in Tunnel Fire[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06年03期

5 苑郁林;通风网络理论在公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2003年10期

6 吕康成;伍毅敏;;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公路;2006年05期

7 付修华,杨其新,刘化冰;对特长公路隧道火灾防灾救援安全策略的思考[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8 王生昌,刘浩学,王贺武;基于公路隧道的汽车CO基准排放量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9期

9 郭春;王明年;李玉文;田尚志;周仁强;;公路隧道通风CO、烟雾基准排放量折减率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0期

10 王春生;;单洞双向隧道火灾疏解预案[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仇玉良;公路隧道复杂通风网络分析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2 方磊;长大公路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勇;公路隧道前馈式通风控制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2 邵泮凡;节点法网络通风计算程序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阮仁宗,万泳;拉格朗日大气化学实验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J];中国计量;2000年04期

2 潘华盛;林谦;王艳秋;;哈尔滨市降水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稀释的影响[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6年03期

3 张舸;相虎昌;;体育馆内典型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研究[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2年02期

4 杨忠振;崔丛;;基于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污染物浓度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5 郭少为;聂秀金;毛慧;宋东升;;上海市高架道路污染物浓度分布模式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6 马一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在不同气温下的变化规律[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9年01期

7 郭金姝;;装修时间对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年03期

8 张志强;;浅析民用建筑气密性对室内污染物浓度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年08期

9 蒲一超;;上海城市道路路侧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变化分析——以上海市真南路为例[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3年02期

10 于鹏,王建华,郭素荣,王敏;大气污染物浓度级别的统计与诊断判据[J];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宏芳;隋平;邱丽霞;;福州市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A];第五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亢燕铭;杨龙军;;通风房间内污染物浓度的预测模式[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黄鹤;孙玫玲;张长春;姚青;樊文燕;;天津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垂直分布[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及环境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刘焕彬;王新;;济南市首要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分析[A];全国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郑艳萍;;降水对唐山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城市气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姚青;黄鹤;樊文雁;孙玫玲;;奥运期间天津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7 沈澄;毛宇清;何鹏程;;2011年南京春节期间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8 陈曦;刘经纬;刘小兵;邹孝;;成都市2011年和2012年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化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9 陈瑞敏;吴雁;康文英;王荣英;;连续雾霾天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及天气形势特征分析[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10 张洪英;李君;窦建平;;淄博市空气质量预报[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洁 本报实习生 孔一颖;北京力争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2%[N];法制日报;2013年

2 记者 骆倩雯;去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N];北京日报;2013年

3 记者 刘宇男;涪江污染物浓度整体下降[N];四川日报;2011年

4 记者 马昭 实习生 武小娟;渭河污染物浓度大幅下降[N];西安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凌翌;1—11月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区域分布状况[N];成都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东亮;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降2%[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沈俊霖;岛城上月空气变得更清新[N];青岛日报;2013年

8 李永利;港城空气越来越好[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9 记者 杜娟;前7月广州空气质 量优良天数207天[N];广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曹秀娟 通讯员 齐伟;50年太化渣山终被削平[N];山西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石发恩;多场耦合下的汇聚型空气幕射流理论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夏彬;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营;中国近海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陆源输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白春霞;城市交通峡谷污染物浓度相关影响因素测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3 刘玉玲;复杂边界河道流场及污染物输移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陈静;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大气的首要污染物浓度的区域分布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杨俊益;京津冀区域本底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张俊波;驻马店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范洋;临安冬、夏季三种气态物质本底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淑婷;成都市大气环境污染时空特征分析及质量评价[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邵平;张家口、北京和廊坊大气污染联合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徐峰;植被护坡处理苏州古城区径流污染物模拟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97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97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2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