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3 21:01
   预制节段拼装桥墩主要采用预应力结构,其预应力水平高于整体式桥墩,会产生更大预应力损失,而预应力损失对其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预应力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数值分析和实验研究”子项“预应力对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预制节段拼装矩形空心桥墩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试验及OpenSEES数值模拟的方法,设计并实施三组节段拼装桥墩的拟静力试验,通过试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重点分析了预应力对节段拼装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预应力对节段拼装墩抗震性能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文献调研。总结现有国内外学者对于预制结构桥墩抗震性能理论研究及试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现有桥墩采用预制结构的工程应用状况,分析阐述预制结构桥墩的基本概念,以及拟静力试验的考察重点,提出本次试验的研究方向。(2)桥墩设计及数值模拟。在调研基础上,设计制作三组采用预应力连接的预制节段拼装混凝土桥墩试件;采用OpenSEES软件对桥墩试件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纤维单元有限元模型,并以ABAQUS(实体单元)、Xtract(截面)模型对OpenSEES(纤维单元)进行校核,验证OpenSEES数值模型的有效性。(3)进行拟静力试验及数据处理。以数值模拟为基础,拟定本次实验方案;拟静力实验中,通过在不同预应力水平下采集位移、承载能力、应变、曲率、接缝张角等数据,在对试验数据(滞回曲线、刚度、延性等)进行处理后考察不同预应力水平桥墩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分析桥墩在不同预应力水平下的抗震性能,以及其破坏机理。(4)对试验及数值模拟进行归纳总结及对比分析(屈服极限与承载能力极限、捏缩效应的相似性,残余位移表现不明显等),着重研究预应力对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42.55;U443.22
【部分图文】:

桥梁,工程建设


章 绪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工程本身来说,已经不技术的先进性,和建设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就能范来看,在基本上要求安全耐久,功能上要求、美观的的建设原则。在工程建设的同时,不的是工程建设的速度与工程建设所带来的影响高效快速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尤其在受灾要交通干道、人口密集区域、工程影响较大的质量、减小影响及干扰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全预制拼装桥梁是一种将桥梁上部结构和下、运输至现场拼装的桥梁[1],如图 1-1~1-4 所示。

盖梁,墩柱,桥墩,抗震性能


土(图 1-6),可控制养护条件,以此可以大幅提升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还减少了人对于预制桥墩这一施工方式的应用,主要位于低抗能研究不够完善,为将其在我国大力推广,就需将本文以对三套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进行拟,分析在不同预应力水平下,桥墩抗震性能的变化。图 1-2 预制墩柱盖梁 图 1-3 预制桥面板图 1-4 预制桥台

预制桥面板,桥墩


土(图 1-6),可控制养护条件,以此可以大幅提升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的同时,还减少了人对于预制桥墩这一施工方式的应用,主要位于低抗能研究不够完善,为将其在我国大力推广,就需将本文以对三套预制节段拼装桥墩的抗震性能进行拟,分析在不同预应力水平下,桥墩抗震性能的变化。图 1-2 预制墩柱盖梁 图 1-3 预制桥面板图 1-4 预制桥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军文;张伟光;李建中;;预应力混凝土空心墩拟静力试验与数值分析[J];桥梁建设;2015年03期

2 王军文;张伟光;艾庆华;;PC与RC空心墩抗震性能试验对比[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04期

3 葛继平;王志强;;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11年09期

4 葛继平;王志强;魏红一;;干接缝节段拼装桥墩抗震分析的纤维模型模拟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0年03期

5 葛继平;魏红一;王志强;;循环荷载作用下预制拼装桥墩抗震性能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刚明;邓长根;徐忠根;;OpenSEES在钢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A];钢结构工程研究(十)——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分会第14届(ISSF-2014)学术交流会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贵乾;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1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11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