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装卸工艺与交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9:03
   集装箱码头装卸生产系统通过各类装卸搬运机械以及堆场缓存区实现集装箱的转运与存储,属于柔性制造系统的特例。近年来,集装箱码头正不断向自动化方向发展,为了防止外部因素干扰自动化堆场作业,同时也为便于堆场管理,其堆场多采用封闭式布置。这种特殊布置形式使得所有陆域集疏运车辆都集中在堆场陆侧后方的一条行车道上行驶,其通行质量直接影响着码头的陆域集疏运装卸生产效率。本文结合现代系统科学理论、交通流理论以及系统仿真技术,对两种常见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装卸工艺下的集疏运道路交通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取得了以下成果:(1)完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生产效率的分析。在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静态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从堆场陆侧的装卸效率和集疏运道路性能两个方面探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指出由于自动化堆场采用两端交接的装卸作业方式,其陆域集疏运作业相较于传统码头对集疏运道路服务质量要求更高。(2)提出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在深入分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二流理论,建立了陆域集疏运交通流的形式化模型,并基于此形式化模型提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质量评价方法。(3)搭建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仿真模型。运用Petri网理论建立了陆域集疏运系统层次模型和动态模型作为建模基础,同时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设定陆域集疏运车辆安全行驶规则,结合模块化的建模思想,完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仿真模型的搭建。(4)完成了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参数测定。基于陆域集疏运交通仿真模型,设计仿真试验,完成了评价模型的参数测定,得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公式,定量分析在不同陆域集疏运装卸工艺下,码头平面布置和堆场机械性能对交通服务质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同时拓展了集装箱码头交通问题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价值。
【学位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693.3
【部分图文】:

示意图,码头,整体布局,闸口


图 2-1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整体布局示意图码头进出闸口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门户,包括箱体检查、信息核对、箱号识别和新型录入等作业过程,其通过能力直接影响码头服务质量,是码头集疏运环节的重要节点。除沿用传统集装箱码头单级闸口的布置形式外,部分自动化码

布置图,闸口,码头,集中式


码头闸口集中式布置图

布置图,闸口,码头,分离式


码头闸口分离式布置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燕;陈子眉;;国际大都市机场集疏运通道研究[J];交通与运输;2010年02期

2 包丹文;贾俊华;班佩;;机场集疏运道路等级划分与配置方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年03期

3 华松逸;包丹文;战绪仁;;机场集疏运路网可靠性评价方法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年05期

4 张俊健;;简论综合性港口公路集疏运规划[J];港工技术;2016年03期

5 马涛;;煤炭集疏运中心站方案研究[J];山西青年;2016年12期

6 蔡军;唐伟;黄本俊;;基于回归分析的海港道路集疏运设施评估研究[J];中国港口;2013年01期

7 史艳华;;上海港公路集疏运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J];交通与运输(学术版);2011年02期

8 肖红;;港口枢纽集疏运对城市交通影响分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4期

9 赵培荣,苗国伟;关于参股天津港散货集疏运中心建设的建议[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S1期

10 何新华;建设上海内河集装箱集疏运快速通道[J];中国港口;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原涛;韩宇;;天津港对外集疏运需求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荣利利;;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思路——以深圳为例[A];2016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青岛港物流重点拓展六大功能 配套形成五大系统[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4 隋延明;武春玲;;集疏运实施给运输生产带来的变化[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5 程敏;韩皓;朝鲁;;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的集疏运方式比较分析与建议[A];构建生态人文交通 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第十九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11年

6 王列辉;;上海宁波两港空间关系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邢鹏举 花为华;机场集疏运道路年内通车[N];扬州日报;2011年

2 记者 马顺龙;晋企投资建武南煤炭集疏运中心[N];甘肃日报;2011年

3 通讯员 何方;宁波—舟山规划布局综合集疏运网[N];中国水运报;2007年

4 徐本梁邋通讯员 李韬;我市构建立体化集疏运网络[N];宁波日报;2007年

5 马国栋邋孟祥营;精心组织狠抓关键落实集疏运方案[N];人民铁道;2008年

6 张爱玲;解读大连口岸内陆集疏运新模式[N];中国交通报;2002年

7 记者 马顺龙;投资106亿的武威南煤炭集疏运中心开工[N];甘肃日报;2011年

8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李舒;新田港铁路集疏运中心开工 年通过能力3500万吨[N];重庆商报;2019年

9 记者 王燕 魏志俊 汪佳佳;宁波:集疏运网络建设“进化史”[N];马鞍山日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姜晓凌;畅集疏运“血脉” 健航运中心之“躯”[N];上海科技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马会;河南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2 叶峻青;重载铁路集疏运系统协同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刘爽;集疏运环境下煤炭港口网络优化及运营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4 江建宇;共享腹地港口群集疏运系统智能体仿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刘星材;基于能力改善的铁路货运通道产品设计及集疏运组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政霖;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陆域集疏运装卸工艺与交通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2 吴元圣;海口港陆路集疏运物流网络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伍诗莹;共享腹地港口群公路集疏运网络动态属性分析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孙昕;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内陆集疏运网络优化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5 洪荣阳;福建港口粮食物流集疏运网络改进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6 张风春;港口内陆集疏运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范守猛;港口公路集疏运服务交易平台模式案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8 梁云;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集疏运网络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罗月蕾;低碳视角下集装箱港口内陆集疏运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10 邱清岭;基于集疏运网络的港口货运方案优化[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30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30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