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车联网路径调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云平台的车联网路径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车联网(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VANET)作为无线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s,MANET)面向车辆通信的具体应用,在紧急事件处理、辅助驾驶、交通实时信息共享等方面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缺少控制中心、体系结构分散、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移动自组织车联网,在实现实时通讯、网络管理、QoS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难度。车联网具有带宽窄、拓扑结构变化迅速的特点,传统路由协议并不适用于车联网,本文研究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具有较高稳定性、扩展性的车联网路径调度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车载自组织网的体系结构、结构模型以及车载自组织网的特点。研究车载自组织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专用短程通信DSR C、车载无线接入协议WAVE、IEEE 802.11p、IEEE 1609.4以及IEEE1609.3标准协议。2、针对GPSR路由协议在多信道环境下,使用贪婪转发与周边转发选择的路由并不一定是性能最优的路径,采用跨层设计思想将WAVE的多信道特征与GPSR路由协议设计结合,研究多信道路由协议MGFRP。3、分级结构比平面结构具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常常使用分簇算法来构造分级结构。针对LEACH分簇算法在节点入簇时,仅仅依据接收到的簇头信号强弱,容易导致簇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基于蚁群算法提出改进型分簇算法LEACH-RSD,综合考虑距离与相对速度方向两个因素,并且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云平台可以提供较好的全局信息搜集服务以及进行高复杂度的计算,研究基于云平台的多业务Qos的分簇路由优化算法。4、研究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五个特征以及云平台的四类部署策略,利用O penstack构建私有云平台。5、使用NS2对MGFRP路由协议进行仿真,并且使用脚本工具AWK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GFR P比传统的GPSR、DSDV、DSR具有较小的时延。
【关键词】:自组织车联网网络 云平台 MGFRP路由协议 分簇路由算法 NS2仿真平台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内外车联网路由协议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外云平台研究现状12-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7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7-18
- 第二章 车载自组织网研究18-26
- 2.1 车载自组织网概述18-21
- 2.1.1 车载自组网的体系架构18
- 2.1.2 车载自组网的结构模型18-20
- 2.1.3 车载自组网的特点20-21
- 2.2 车载自组网中的标准协议21-25
- 2.2.1 DSRC简介21-22
- 2.2.2 WAVE体系结构22
- 2.2.3 IEEE 802.11p22-23
- 2.2.4 IEEE 1609.423-24
- 2.2.5 IEEE 1609.324-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基于GPSR的跨层路由协议研究26-40
- 3.1 贪婪路由协议GPSR的研究26-31
- 3.1.1 贪婪转发与周边转发26-29
- 3.1.2 RNG和GG构造平面图29-31
- 3.1.3 GPSR路由协议的缺陷31
- 3.2 跨层设计介绍31-32
- 3.3 多信道贪婪路由协议MGFRP研究32-39
- 3.3.1 信道操作相关参数32-34
- 3.3.2 多信道分配算法34-36
- 3.3.3 信道传输路径的建立36
- 3.3.4 HELLO消息的自适应广播36-37
- 3.3.5 MGFRP路由选择过程37-38
- 3.3.6 MGFRP与GPSR路由选择的区别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基于云平台的分簇路由算法研究40-53
- 4.1 传统分簇算法LEACH40
- 4.2 蚁群算法40-42
- 4.3 基于蚁群算法的LEACH-RSD分簇算法相关的概念42-45
- 4.3.1 相对速度与方向信息素42-43
- 4.3.2 成簇价值公式43-44
- 4.3.3 仿真44-45
- 4.4 LEACH-RSD分簇过程描述45-46
- 4.5 基于云平台的多业务Qos的分簇路由优化算法46-52
- 4.5.1 系统框架46-47
- 4.5.2 多业务Qos分簇路由优化算法47-51
- 4.5.3 执行过程51-52
- 4.6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研究53-63
- 5.1 云计算和云平台研究53-56
- 5.1.1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53-54
- 5.1.2 云计算的五个特征54-55
- 5.1.3 云平台的四类部署策略55-56
- 5.2 Openstack组织架构56-57
- 5.3 OpenStack项目组成57-60
- 5.3.1 Nova58
- 5.3.2 Swift58-59
- 5.3.3 Glance59
- 5.3.4 Keystone59-60
- 5.4 构建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60-62
- 5.4.1 设计原则60
- 5.4.2 节点部署策略60-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63-71
- 6.1 NS263-65
- 6.1.1 NS2仿真流程63-64
- 6.1.2 分析工具Awk64-65
- 6.2 仿真65-69
- 6.2.1 仿真环境65-67
- 6.2.2 仿真结果与分析67-69
- 6.3 本章小结69-71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71-73
- 7.1 本文成果总结71
- 7.2 今后工作展望71-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翎,熊前兴;常用路由协议分析[J];交通与计算机;2001年S1期
2 董超;倪明放;田畅;;层次分析法用于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8年09期
3 梁林;常用路由协议的分析及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10期
4 宋早迪;蒋秀波;张日飞;;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的选择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年S1期
5 刘作学;代健美;盛懿君;王子凡;;一种轻量化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J];装备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刘凯歌;;基于扩散搜索的DSR路由协议[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7年02期
7 陈湘平;房莉;;基于“票”的多路径QoS路由协议[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9年05期
8 杨水根;张宏科;苏伟;;基于掌形积分的路由协议仿真与性能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9 刘勇;林亚平;胡玉鹏;;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开发及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19期
10 於时才;张冠阳;;基于综合准则的无线Mesh网络跨层路由协议[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阳泽;刘平香;;水声网络自重组中两种路由协议比较[A];2012'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Ⅰ)[C];2012年
2 向征;方旭明;;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墉懋;傅仲逑;;DSR路由协议优化策略[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4 程晓峰;卢泽新;张晓哲;莫敦运;;基于路由协议支持的网络感知的设计与实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红;徐光侠;范时平;;一种安全的无线自组织路由协议[A];2008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玉林;樊祥宁;张在琛;;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路由协议的研究[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7 应俊;吴哲夫;乐孜纯;;基于OPNET的DSR路由协议的性能分析[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颜国风;王建新;;基于Hop的Anycast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武峥;张淑芳;;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在交通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华为供稿;构建辽宁移动骨干网[N];计算机世界;2001年
2 中科院计算所信息网络室 庞迪;移动自组织网络的关键技术—路由协议[N];计算机世界;2005年
3 金桦;路由协议一样影响速度[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4 朗讯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融合网络将主导一切[N];通信产业报;2004年
5 ;宽带网络测试平台 ——Adtech AX/4000[N];网络世界;2003年
6 ;三星secuiWALL 防火墙让网络永不停息[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东杰;车载自组网路由协议及路径决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春飞;无线Mesh网络负载均衡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黄宏宇;车辆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及节点运动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郭星歌;矿井无线网格网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5 韩挺;基于信任理论的路由协议安全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6 潘大为;能量有效的WSNs路由协议与分布式调度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7 杨凯;无线Mesh网络高性能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孙学梅;Ad Hoc网络的移动管理及其路由协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10 李道丰;路由协议若干安全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玉珠;基于动态分簇的低能耗WSN路由协议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卢志强;基于基础设施辅助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3 马银雪;基于模型检验的路由协议验证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4 高俊浩;基于Mesh网络的HWMP路由协议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江翠翠;Ad Hoc网络QoS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实现[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6 代明臣;城市车联网中基于地理位置的路由协议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7 陆畅;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WSN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8 杨记豪;信息中心网络中认知型路由协议的设计与仿真实现[D];东北大学;2014年
9 刘卫卫;一种基于动态分组机制的车辆协同防撞和通信方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胡红杨;一种适合高速公路预警信息传播的路由协议[D];燕山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云平台的车联网路径调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