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圆形隧道围岩压力拱研究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5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主要研究目标及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圆形隧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特征研究
2.1 圆形隧道围岩塑性区边界方程
2.1.1 围岩应力方程
2.1.2 围岩的塑性判据
2.1.3 围岩塑性区边界方程
2.2 圆形隧道围岩塑性区形态特征理论解析
2.2.1 内摩擦角对塑性区的影响
2.2.2 侧压力系数对塑性区的影响
2.2.3 粘聚力与应力比对塑性区的影响
2.3 圆形隧道塑性区形态特征数值模拟分析
2.3.1 计算软件的介绍
2.3.2 基本假定及模型条件设置
2.3.3 不同条件下的围岩塑性区分布
2.4 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解析结果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围岩压力拱相关理论
3.1 压力拱的力学性质
3.2 压力拱相关理论
3.3 压力拱边界判别方法
3.4 结合塑性区判别压力拱的边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围岩压力拱判别方法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压力拱判别方法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2.1 确定模型试验的相似比
4.2.2 模型试验材料及试验器材
4.2.3 试验方案
4.2.4 试验数据
4.2.5 试验结果分析
4.3 压力拱判别方法数值模拟研究
4.3.1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4.3.2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
4.3.3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非圆形隧道围岩压力拱形态特征研究
5.1 曲墙式隧道围岩压力拱形态特征研究
5.1.1 内摩擦角对压力拱的影响
5.1.2 侧压力系数对压力拱的影响
5.1.3 粘聚力与应力比对压力拱的影响
5.2 直墙式隧道围岩压力拱形态特征研究
5.2.1 内摩擦角对压力拱的影响
5.2.2 侧压力系数对压力拱的影响
5.2.3 粘聚力与应力比对压力拱的影响
5.3 模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压力拱理论的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6.1 压力拱理论与围岩稳定性评价
6.2 压力拱理论与围岩压力
6.3 压力拱理论在隧道围岩衬砌支护中的应用
6.3.1 施加衬砌对压力拱的影响
6.3.2 压力拱的形成机理
6.3.3 压力拱理论与隧道衬砌时间的关系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结论
7.2 本文存在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叶飞;毛家骅;刘燕鹏;贾涛;汪成兵;;软弱破碎隧道围岩动态压力拱效应模型试验[J];中国公路学报;2015年10期
2 郑颖人;;隧洞破坏机理及设计计算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3 朱合华;黄锋;徐前卫;;变埋深下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试验与数值模拟[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4 张宁;李术才;李明田;杨磊;;新型岩石相似材料的研制[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04期
5 王云飞;李长洪;郑晓娟;夏树威;;不同开挖方式地下硐室压力拱的演变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年03期
6 梁晓丹;宋宏伟;赵坚;;隧道压力拱与围岩变形关系[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7 梁晓丹,刘刚,赵坚;地下工程压力拱拱体的确定与成拱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8 于学馥;轴变论与围岩变形破坏的基本规律[J];铀矿冶;198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博;高埋深地下洞室围岩破坏机理及其稳定性的细观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李奎;水平层状隧道围岩压力拱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汪成兵;软弱破碎隧道围岩渐进性破坏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海科;隧道围岩压力拱力学特性研究[D];贵州大学;2017年
2 王永光;隧道围岩压力拱形成机制及演化特征分析[D];燕山大学;2014年
3 吕钊;基于压力拱理论及应力释放率的隧道围岩稳定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燕鹏;软弱破碎隧道围岩压力拱动态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5 谢涛;李子沟特大桥超大群桩基础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382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3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