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外加剂改良红黏土回弹模量预估模型及干缩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3:46
   路基土回弹模量作为路基设计和分析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关系到路基结构的安全、经济与寿命。红黏土的工程特性较为复杂,当其作为路基进行填筑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工程灾害,需要对此进行改良。本文通过室内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得到红黏土相关特性,采用石灰、水泥两种有代表性的外加剂分别对安徽某地红黏土进行改良。同时,基于室内循环加卸载三轴试验,对不同比例外加剂改良红黏土的回弹模量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已有预估模型对回弹模量进行回归分析。在满足基层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应选择较为合理的外加剂,确定外加剂的掺量范围,为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数。文章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室内基本物理性质试验得到安徽某地红黏土具有较高的天然含水率、较高的液塑限,较高的黏粒含量,稳定性较差,再次说明了红黏土作为一种特殊性土的确有不良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改良红黏土进行室内击实试验和界限含水率试验,得到经外加剂改良的红黏土可以在较宽的含水率范围内达到工程所要求的压实度,且界限含水率的变化幅度微弱。(3)通过对改良红黏土进行室内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了应力变量、含水率、压实度、外加剂种类以及掺入百分比对红黏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得到Andrei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红黏土的回弹模量。以Andrei模型为基础,提出考虑外加剂掺量、压实度、含水率及应力状态的回弹模量综合预估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该修正后的预估模型具有良好的回归性。(4)通过对改良红黏土进行干缩试验,研究了外加剂种类及外加剂掺量对改良红黏土干缩过程的影响,得到石灰的改良效果优于水泥,两者的最优掺量均为5%。修正后的改良红黏土回弹模量综合预估模型,为获得红黏土回弹模量提供一种新的途径;并通过干缩试验得到外加剂最优掺量,对工程实践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6.1
【部分图文】:

流程框图,研究思路,流程框图,路线


严重的还将产生裂缝,影响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有必要研加剂掺量对改良红黏土干缩过程的影响。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工地所取重塑红黏土进行基本物理试验,包括含水量试验、密、界限含水量试验等,确定红黏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对素土及改良红黏土进行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水量的一定范围内,根据填筑路基不同的压实度来制样。:对所制备的试样进行三轴试验,测得回弹模量,分析应力状态、外加剂种类及掺入百分比对红黏土回弹模量的影响,建立回弹。:对试样进行干缩试验,分析不同外加剂种类及外加剂掺量对改的影响。究方法与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如图 1.1 所示。

比重试验,仪器,设备,主要步骤


图 2.1 比重试验仪器及设备Fig 2.1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of gravity test图 2.2 比重试验主要步骤

比重试验,主要步骤,红黏土,比重瓶


11图 2.2 比重试验主要步骤Fig 2.2 Main steps of gravity test结果整理,按式 2.1 计算红黏土的比重s wt1 2ssmG Gm m m s ——红黏土的比重;sm ——烘干后红黏土的重量,g;1m ——比重瓶、蒸馏水总重量,g;2m ——比重瓶瓶、蒸馏水、干土总重量,g;wt ——t℃时蒸馏水的比重。B 两组试验,每组试验有 3 个平行试样,试验结果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震宁;;压实度及含水率对路基回弹模量影响规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5年06期

2 颜椿钊;张雁;郭利勇;;废弃轮胎橡胶颗粒改良红黏土强度试验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3 杨俊;袁凯;张国栋;唐云伟;;干湿循环对风化砂改良膨胀土回弹模量影响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年11期

4 宋宇;高利;陈学军;李家成;;红粘土微结构特征与变形机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5年03期

5 武鹏;倪万魁;王鲜;袁志辉;;宁南地区红黏土的强度特性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8期

6 陈学军;高利;宋宇;余意;;桂林红黏土土质学特征试验研究[J];路基工程;2015年04期

7 孙德安;高游;刘文捷;韦昌富;张升;;红黏土的土水特性及其孔隙分布[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2期

8 袁海平;韩治勇;林杭;王斌;陈水梅;;基于M–C弹塑性本构模型的岩土体开挖回弹效应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S2期

9 孙强;龚绪龙;张玉良;徐天宇;;黏土失水干缩裂缝发育动态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4年05期

10 王清;张奇;马玉飞;高郢;鲍硕超;;广西红土击实特性的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847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47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