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涡振与颤振可靠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13:06
   本文回顾了大跨度桥梁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大跨度桥梁风致振动研究现状、动力可靠度研究现状以及颤振后状态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对于涡振和线性颤振的可靠度研究,本文推导了极值I型分布函数的高斯数值积分公式,并利用基于最大熵原则的乘法降维法分析了大跨度桥梁涡振和线性颤振的可靠度;对于非线性颤振可靠度研究,本文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动网格技术识别了主梁的非线性颤振导数,并改进了传统的二维复模态颤振分析法,使其不仅可以计算主梁的颤振临界状态,还可预测主梁的颤振后运动状态。最后将“乘法降维法”与“改进的二维复模态颤振分析法”相结合,分析了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颤振可靠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1)回顾了大跨度桥梁的发展概况,阐述了风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针对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目标。(2)介绍了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理论及常用方法,并对比分析了现有可靠度分析方法的缺陷。针对现有可靠度理论的不足,本文推导了极值I型分布函数的高斯数值积分公式,并将其应用至基于最大熵原则的乘法降维法,从而将该方法引入到风工程领域。为了验证乘法降维法的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还引入了两个数值算例(显示的极限状态方程与隐式的极限状态方程),并以Monte Carlo模拟结果作为验证标准。(3)先介绍了涡激振动的基本概念,然后基于风洞试验测试了二维节段模型在不同风攻角下(-3~o、0~o和+3~o)的涡振响应,通过公式换算再将该涡振响应转换到三维实桥。利用条件概率将涡激振动的两种失效模式(涡振锁定风速失效模式和涡振振幅失效模式)综合地考虑为涡振刚度失效模式,将桥位处的风特性、涡激力参数、Strouhal数和Scruton数等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并利用基于最大熵原则的乘法降维法求解了大跨度桥梁在不同风攻角下各阶模态的涡振失效概率。(4)先介绍了二维桥梁颤振理论及颤振导数的识别方法,然后基于CFD数值模拟识别了某大跨度流线型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导数,分别利用有限元法与经验公式法对该悬索桥进行颤振确定性分析与概率性分析。(注意:概率性分析时,将有限元法与乘法降维法相结合,经验公式法与Monte Carlo相结合)结果表明:在确定性分析时,有限元法与经验公式法所得结果很接近,且经验公式法偏于保守;在概率性分析时,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差较大,二者误差可达4.65倍。故经验公式法仅适用于初步的确定性分析。(5)介绍了计算流体力学的基础知识,利用CFD中动网格技术研究了流线型钢箱梁断面非线性气动自激力,并在此基础上识别了主梁的非线性颤振导数。然后基于两自由度耦合颤振理论,将运动振幅和非线性颤振导数引入传统的二维复模态颤振分析法并将原程序改进得到“颤振后状态分析程序”,使其不仅能计算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还可预测主梁的颤振后运动状态。其颤振后状态依次包含四个阶段,“颤振小振幅区”、“颤振振幅阶跃区”、“颤振振幅线性增长区”和“颤振发散区”。最后,将“乘法降维法”与“颤振后状态分析程序”相结合,提出“非线性颤振可靠度分析方法”,从而分析了大跨度桥梁的非线性颤振可靠度。
【学位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41.3;U448.25
【部分图文】:

五峰山,公铁两用,悬索桥,钢箱梁


截止目前已经建成了多座世界著名的大跨度桥梁。表1-1和表1-2分别列出了已建成的世界上著名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可以看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对于现在在建的五峰山公铁两用悬索桥(见图1-1)和沪通长江大桥(见图1-2),其建成后均是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表 1-1 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大跨度悬索桥序号 桥名 跨径(m) 主梁形式 建成时间 国家1 明石海峡大桥 1991 钢桁梁 1988 日本2 西堠门大桥 1650 分体钢箱梁 2009 中国3 大贝尔特东桥 1624 钢箱梁 1998 丹麦4 润扬长江大桥 1490 钢箱梁 2005 中国5 南京长江四桥 1418 钢箱梁 2012 中国6 亨伯尔桥 1410 钢箱梁 1981 英国7 江阴长江大桥 1385 钢箱梁 1999 中国8 青马大桥 1377 钢桁梁 1997 中国9 韦拉扎诺桥 1298 钢桁梁 1964 美国10 金门大桥 1280 钢桁梁 1937 美国表 1-2 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大跨度斜拉桥序号 桥名 跨径(m) 主梁形式 建成时间 国家1 俄罗斯岛大桥 1104 钢箱梁 2012 俄罗斯2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1088 钢箱梁 2008 中国3 昂船洲大桥 1018 分体钢箱梁 2009 中国4 鄂东长江大桥 926 混合梁 2010 中国5 多多罗大桥 890 混合梁 1999 日本6 诺曼底大桥 856 混合梁 1995 法国

长江大桥,钢箱梁


成的世界上著名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可以看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已经跻身于世界前列。尤其是对于现在在建的五峰山公铁两用悬索桥(见图1-1)和沪通长江大桥(见图1-2),其建成后均是世界同类型桥梁中跨度最大的桥梁。表 1-1 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大跨度悬索桥序号 桥名 跨径(m) 主梁形式 建成时间 国家1 明石海峡大桥 1991 钢桁梁 1988 日本2 西堠门大桥 1650 分体钢箱梁 2009 中国3 大贝尔特东桥 1624 钢箱梁 1998 丹麦4 润扬长江大桥 1490 钢箱梁 2005 中国5 南京长江四桥 1418 钢箱梁 2012 中国6 亨伯尔桥 1410 钢箱梁 1981 英国7 江阴长江大桥 1385 钢箱梁 1999 中国8 青马大桥 1377 钢桁梁 1997 中国9 韦拉扎诺桥 1298 钢桁梁 1964 美国10 金门大桥 1280 钢桁梁 1937 美国表 1-2 已建成的世界著名大跨度斜拉桥序号 桥名 跨径(m) 主梁形式 建成时间 国家1 俄罗斯岛大桥 1104 钢箱梁 2012 俄罗斯2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1088 钢箱梁 2008 中国3 昂船洲大桥 1018 分体钢箱梁 2009 中国4 鄂东长江大桥 926 混合梁 2010 中国5 多多罗大桥 890 混合梁 1999 日本6 诺曼底大桥 856 混合梁 1995 法国

涡振,相关研究,桥梁,驰振


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程研究的新篇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桥梁风工程已经成为比较成梁风致效应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即静力作用和动力作用[3][4]。前者主要考失稳;后者主要考虑结构的涡振、抖振、颤振和驰振。其中涡振和抖振,一般仅会引起桥梁构件的疲劳和行车安全性的问题,而颤振和驰振属可直接导致桥梁灾难性的风毁事故。它们的关系可归纳为图 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千;杨楠;谭晓东;;基于变参数的飞机平尾颤振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7年01期

2 闫国良;杨光猛;万小朋;;考虑结构参数不确定性的概率颤振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年02期

3 蒋令闻;杭晓晨;费庆国;;基于正交检验法的颤振分析模态跟踪技术[J];振动与冲击;2017年19期

4 胡峰强;陈艾荣;;全模态颤振分析的实用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5 华旭刚,陈政清,祝志文;桥梁风致颤振分析以及在ANSYS中的实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华旭刚,陈政清;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大跨度桥梁风致颤振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0期

7 丁泉顺,陈艾荣,项海帆;大跨度桥梁结构气动耦合直接颤振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3期

8 杨炳渊;防空导弹的颤振分析与试验[J];上海航天;1996年04期

9 杨立法;一种颤振分析新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4年02期

10 陈燊;吊桥颤振分析的样条模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俊峰;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涡振与颤振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2 刘南;机翼跨声速非线性颤振及高效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6年

3 熊龙;考虑静风效应及自激气动力跨向相关性的大跨度悬索桥精细化颤振分析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4 于明礼;基于超声电机作动器的二维翼段颤振主动抑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5 牟让科;机翼非线性颤振和抖振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6 郭同庆;复杂组合体跨音速非定常气动力和颤振计算[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员海玮;鲁棒颤振分析与模型确认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贞;机翼颤振模态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17年

2 杨兵;柔性机翼颤振特性分析及其主动控制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3 徐优;大跨度悬索桥施工过程颤振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欢;基于定常吸气的大跨桥梁风致颤振流动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5 陈娜娜;壁板的颤振分析及实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6 何昌川;铁道车辆盘形制动系统颤振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4年

7 周继;大跨度悬索桥成桥状态颤振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李朋主;大跨度桥梁颤振分析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9 谭小俊;复杂环境下梁板结构屈曲与颤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10 黄俊涛;弹性支承复合材料壁板热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51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51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