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复杂环境下沥青老化及自愈合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2:26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业作为我国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近年来随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从根本上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高速公路是衡量交通运输业乃至国民经济的重要指标,其中沥青路面的使用比例达90%以上。然而随着服役期的延长,沥青路面不可避免地遭遇变形、开裂、表面功能衰减等病害,严重影响道路使用寿命。沥青本身的老化和外部复杂气候环境的综合影响是造成路面病害的主要原因。沥青作为一种粘弹性材料,本身具有自我恢复(自愈)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总会受到老化等其他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充分理解沥青老化机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实现对于沥青自愈合机理的认知。目前,对于沥青热老化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基于路面使用阶段的复合水老化、复合紫外老化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在室内热氧老化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水分模拟道路沥青复合水老化,通过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设备模拟道路沥青复合紫外老化。选取北方地区常用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分别经过四种不同老化方式,测试了复合老化前后沥青的物理力学性能,并辅以微观手段对其以定性定量分析,最后考察了老化沥青的损伤愈合特性,找到了影响自愈合的关键因素,为道路沥青材料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常规性能指标研究发现:复合老化对沥青的影响远大于热老化,且复合老化对低温性能的影响远大于高温性能,并发现采用黏度比与老化指数作为复合老化程度的评价指标较为合适。复合老化前两种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随老化程度加深而降低;基质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水老化后低温蠕变性能较长期老化(PAV)截然相反:前者略有提升,后者明显降低;伯格斯(Burgers)模型参数拟合结果显示,UV老化导致两种沥青的能量耗散最少,松弛时间最长,低温性能最差。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分析复合老化前后沥青微观结构的变化发现,绝大多数沥青表面形貌图中均存在“蜂形结构”,老化引起蜂形结构数目和面积发生改变;二维形貌图显示:基质沥青水老化后蜂形结构数目和面积明显减少,SBS改性沥青水老化后相邻蜂形结构之间产生交联并高度聚集;UV老化后两种沥青蜂形结构数目和面积大幅减少,即紫外线改变了沥青组分和分子结构;振幅参数和功能参数显示,水老化后基质沥青面粗糙程度、表观硬度降低,SBS改性沥青水老化则恰好相反;两种沥青UV老化后表面粗糙度、表观硬度最低。相位图显示基质沥青水老化后分散相面积减少,连续相面积增大,而SBS正好相反;UV老化后两种沥青的蜂相和分散相面积大幅降低。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颗粒数越多、平均粒径越小老化程度越高,应力松弛能力越差,低温性能越差。延度拉伸愈合试验(DTH)结果表明,影响老化基质沥青自愈性能的主要因素为老化程度,选取延度恢复率(Drr)评价其自愈合性能更加合理;而SBS改性沥青自愈合性能受指标变化影响较小,且以愈合温度对自愈能力影响最为显著。
【学位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14
【部分图文】:

技术等级,公路里程


第一章 绪论及意义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发展起着重要基础性作用。根据《2016 年交通运016 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 469.63 万公里,比上年增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 1.24 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 97.7%。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 13.10 运输部修订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未来的投资重倾斜,尤其是西部地区将继续成为拉动公路投资的

沥青,试样


长期老化模拟路面服务状态下 6~8 年的老化(美国标准),采用 SHRP 计划压化(PAV)试验法,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T 0630-2011 进行操作:将短期老化试样置于密闭压力老化容器,并在 2.1M0.1MPa 的空气压力和 100℃条件下连续运行 20h。2. 水老化沥青制备为模拟道路使用期间受雨水的影响,在基于压力老化(PAV)试验基础上采用样表面加入水分的方法。试验以呼和浩特当地降雨量为依据,经查明呼和浩特 2010-2016 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435.8mm,年平均降水日为 90 天(约为全年的),由于长期老化过程中水对沥青的影响是间断的且研究表明长期老化在前期00min)加入水分老化速度最快也最明显,后期相对来说比较缓慢,也不够明显,老化作用时长为 300min,作用于压力老化前 1/4 阶段以模拟长期水老化[51],试需水量为 8.5ml,设定试验温度 100℃,老化时长 20h。

紫外,沥青,试样,基质沥青


a)基质沥青紫外老化 b)SBS 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图 2-2 紫外老化沥青试样Fig. 2-2 The asphalt specimens after UV aging图 2-3 沥青试样位置摆放Fig. 2-3 Placement of bitumen sample position.3 宏微观试验设备及样品制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军;龚明辉;PAULI Troy;魏建明;王潇婷;;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结构研究[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5年04期

2 黄卫东;李本亮;黄明;;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特性四点弯曲疲劳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15年04期

3 李雪连;周志刚;陈宇亮;吕新潮;;Sasobit对SBS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J];实验力学;2015年03期

4 张久鹏;杜慧;裴建中;徐士翠;;基于正戊烷沥青质的温拌沥青老化动力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5 徐辰;何兆益;吴文军;胡一舟;林飞菲;;沥青自愈合性能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评价[J];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6 肖鹏;史杉杉;吴美平;王颖倩;;橡胶沥青水老化试验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4年01期

7 王昊鹏;杨军;王征;龚明辉;王晓;;沥青自愈特性影响因素研究[J];石油沥青;2013年06期

8 林璐;李晓林;郑广宇;张立群;;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J];材料导报;2013年16期

9 曹青霞;何兆益;李庆;;SBS改性沥青老化研究现状综述[J];石油沥青;2013年04期

10 肖鹏;吴美平;蒋德安;;橡胶沥青紫外光老化性能试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代震;全气候老化沥青的组分和AFM微观结构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

2 艾瑞克;以空隙率为依据确定温拌沥青的压实温度[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郑万里;沥青损伤愈合性能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4 李鑫;内蒙古环境灾害综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肖艺成;路用自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徐辰;沥青自愈合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7 李力;内蒙古西北部地区沥青混合料抗紫外线老化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姜睆;沥青胶浆自愈合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丽敏;几种来源渣油组成结构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24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624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7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