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大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08:15

  本文关键词:大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影响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里程的增加以及基础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使得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强、车辆行驶快速安全的特点以及便捷性、经济性等优势方面不断显现。但同时由于高速公路自身特点,在遭遇团雾天气时,由于能见度降低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特别是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山区多、昼夜温差大,在高速公路行车过程中由突发团雾状况等致使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能见度迅速下降或突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该类事故已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的重要比例,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但由于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系统性的预警体系,因此建立适应我国实际情况的高速公路团雾预警系统是公路运输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论文针对当前对于雾天高速公路预警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在总结的同时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对团雾的形成机理进行总结,概括团雾的成因,分析特点,并研究团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具体影响。同时研究团雾天气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类型,并对该条件下交通事故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到通过降低因团雾引起的交通事故的切入点。在分析团雾分布规律以及雾天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特征的同时,探究相应抑制雾天车速限制的模型方法,并根据车辆跟驰模型所对应的限速计算模型研究高速公路团雾条件下安全行车的速度方案,为团雾条件下高速公路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本论文基于能见度仪研究团雾预警系统的总体设计。根据能见度仪的基本原理和低能见度下高速公路限速值,构建可针对团雾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阐述整个系统的功能、总体设计以及各个相关子系统的设计,举例说明系统的工作流程,分析其对保障雾天环境下高速公路高效安全运营的作用。同时将本论文所构建的理论预警体系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前期的考察及信息采集,分析龙永高速公路路段的团雾的实际发生情况,结合本系统课题,在郑家寨大桥路段进行预警系统实际的规划安装和布设,给出详细方案,将理论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
【关键词】:能见度 预警系统 信息发布 车速监控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交通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2.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2 国内外雾天高速公路安全预警研究现状11-19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1-13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3-19
  • 1.3 研究目标、文章结构及技术路线19-21
  • 1.3.1 研究目标19
  • 1.3.2 文章结构19-20
  • 1.3.3 技术路线20-21
  • 2 高速公路沿线雾和团雾的特征影响及事故分析21-33
  • 2.1 雾的形成机理及分类21-22
  • 2.1.1 雾的形成机理21
  • 2.1.2 雾的分类21-22
  • 2.2 高速公路雾天预警等级的划分22-23
  • 2.3 团雾的成因及特征分析23-26
  • 2.3.1 团雾成因23-24
  • 2.3.2 团雾特征分析24-26
  • 2.4 团雾对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影响26-28
  • 2.5 团雾交通事故特征分析28-30
  • 2.6 团雾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实例30-31
  • 2.7 本章小结31-33
  • 3 团雾预警技术理论研究33-45
  • 3.1 行车速度分析33-40
  • 3.1.1 车辆制动过程分析33-34
  • 3.1.2 限速模型的选择及限速计算验证34-36
  • 3.1.3 限速值的计算36-37
  • 3.1.4 限速模型的修正及影响因素37-40
  • 3.2 能见度测定技术40-42
  • 3.2.1 Koschmieder定律40
  • 3.2.2 能见度仪的选用40-42
  • 3.3 两点能见度最小限速判断法42-43
  • 3.4 本章小结43-45
  • 4 基于能见度仪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预警系统设计45-61
  • 4.1 预警系统概述45-47
  • 4.2 预警系统组成47-48
  • 4.2.1 信息采集系统47-48
  • 4.2.2 中心决策系统48
  • 4.2.3 信息发布系统48
  • 4.2.4 超速监控系统48
  • 4.3 预警系统功能48-50
  • 4.3.1 报警功能49
  • 4.3.2 诱导功能49
  • 4.3.3 矫正功能49
  • 4.3.4 监测反馈功能49-50
  • 4.3.5 应急职能50
  • 4.4 预警系统工作流程50-51
  • 4.5 预警系统仪器布设51-55
  • 4.5.1 能见度监测点选址分析51-52
  • 4.5.2 限速发布装置52-54
  • 4.5.3 测速及超速警告措施54-55
  • 4.6 系统调试55-58
  • 4.6.1 系统硬件调试55
  • 4.6.2 系统软件调试55-57
  • 4.6.3 整体调试57-58
  • 4.7 团雾预警系统工作演示分析58-60
  • 4.8 本章小结60-61
  • 5 系统实例61-68
  • 5.1 工程项目概述61-62
  • 5.2 沿线气候条件62-63
  • 5.3 系统选址63-66
  • 5.4 系统方案66-67
  • 5.5 本章小结67-68
  • 6 结论与展望68-71
  • 6.1 结论68-69
  • 6.2 研究展望69-71
  • 参考文献71-73
  • 致谢73-75
  •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永杰;司机不良习惯殃及行车安全[J];安全;2001年01期

2 ;行车安全(小幽默)[J];福建农机;2001年01期

3 晓炳;雨季行车安全须知[J];劳动安全与健康;2001年12期

4 马向党;影响行车安全的12个因素[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2年02期

5 孙建军 ,马秀文 ,李江宁;处好“五种关系” 确保行车安全[J];汽车运用;2003年10期

6 莫非,定林;行车安全与“4”字无关[J];安全生产与监督;2004年04期

7 杨多多;行车安全说心理[J];交通与运输;2004年02期

8 韦公远;我谈行车安全[J];交通与运输;2004年05期

9 陈锡广;行车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初探[J];山东国土资源;2005年Z1期

10 张正根;;浅谈行车安全管理[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计划;;影响行车安全事件的分析与思考[A];《河南铁道》2011年第3期[C];2011年

2 黎国清;;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施[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长增;;加强施工管理,确保行车安全[A];铁道工务论文集(第3册)[C];2004年

4 张著;;如何做好行车安全管理的预防预控工作[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5 呼志刚;李晋太;刘秋勤;;强化组织管理是确保施工行车安全的根本所在[A];山西省铁道学会200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刘小根;;疲劳驾驶与行车安全的研究[A];“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建设”重庆汽车工程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占华;;强化车机联控管理 确保行车安全的探讨与实践[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1年

8 李本方;;健全基础资料 加强基础管理 充分发挥基础资料在行车安全管理中的作用[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9 范广涛;;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行车安全管理[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10 杨民生;;新形势下如何搞好行车安全管理工作[A];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朱淑琴;西安建筑段“天眼”系统呵护雾霾天气行车安全[N];人民铁道;2013年

2 魏善勇;谨防夏日“夜生活”过度影响行车安全[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4年

3 记者 陈益雄;保障自行车安全[N];闽南日报;2007年

4 马学鉴 谭伟;8690部队汽车营建立联管机制确保行车安全[N];人民武警;2007年

5 记者 王胜健 通讯员 罗强;“三个到位”构筑汛期行车安全堤坝[N];人民铁道;2009年

6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颁布可加强行车安全的新规定[N];科技日报;2012年

7 周学峰;金钱买不来行车安全[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14年

8 友爱;行车安全说心理[N];辽宁日报;2001年

9 李建江;影响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N];中国建设报;2002年

10 刘刻心;自行车安全问题能解决吗?[N];伊犁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铁强;灾害条件下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琨;侧风对公路行车安全影响的仿真分析与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z殉,

本文编号:288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8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