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理与行为指标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驾驶人风险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491.254
【部分图文】:
公路隧道建设数量与里程快速增加,出入口段交通事故多发,对题的深入研究与推动显得尤为迫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交通需求逐年增加,全国高速公路建设里进一步得到完善。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在 2006 年至 201速公路建设里程已由 4.53 万公里增加至 13.1 万公里,增量近两倍道具有缩短行车里程、提高线形标准、保护生态环境等优点,已可替代的结构物,建设数量与里程的增加速度正在逐年攀升。据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公路建 7 倍,里程增加超 7 倍;特长隧道数量增加超过 15 倍,建设里程建设总数增加 3 倍,建设里程增加超 6 倍,具体增长情况如图 1.里程的增加,尤其是特长隧道的快速发展,标志着我国高速公路建
图 1.2 2006-2016 年全国公路隧道建设数量与里程公路隧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得交通安全问题变得愈加显著。尤其是在典型的山区公路隧道环境中,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不仅数量众多,同时,由于隧道环境的限制,救援的难度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后果。隧道不同区段事故数量分布与事故形态分布如图 1.3 所示。从隧道不同区段事故分布来看,通过对 433 起隧道交通事故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统计结果[1]表明,隧道进、出口段交通事故分布最多,分别占事故总数的 28%和 34%;从事故形态来看,隧道区段的追尾相撞事故突出,占事故总数的 55%。从事故发生机理的角度来看,驾驶人行为成为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2]。而驾驶人行为,则源于更深层次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由于公路隧道的特殊几何构造和行驶环境,车辆在多种条件限制的环境下运行,驾驶人操控车辆通过隧道进、出口段时的明暗适应过程,均会使驾驶人生理心理行为发生变化,基于“感知-认知-反应”过程,其变化进而影响车辆操作,甚至出现车辆失控现象。
图 1.2 2006-2016 年全国公路隧道建设数量与里程公路隧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得交通安全问题变得愈加显著。尤其是在典型的山区公路隧道环境中,所造成的交通事故不仅数量众多,同时,由于隧道环境的限制,救援的难度进一步加剧了事故的后果。隧道不同区段事故数量分布与事故形态分布如图 1.3 所示。从隧道不同区段事故分布来看,通过对 433 起隧道交通事故按照所处地理位置的统计结果[1]表明,隧道进、出口段交通事故分布最多,分别占事故总数的 28%和 34%;从事故形态来看,隧道区段的追尾相撞事故突出,占事故总数的 55%。从事故发生机理的角度来看,驾驶人行为成为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和直接的原因[2]。而驾驶人行为,则源于更深层次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由于公路隧道的特殊几何构造和行驶环境,车辆在多种条件限制的环境下运行,驾驶人操控车辆通过隧道进、出口段时的明暗适应过程,均会使驾驶人生理心理行为发生变化,基于“感知-认知-反应”过程,其变化进而影响车辆操作,甚至出现车辆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建源;;特长隧道穿越特殊地质方案设计及施工防治措施探讨[J];四川水泥;2017年02期
2 ;西藏米拉山隧道拟6月底通车 系世界海拔最高公路特长隧道[J];西部交通科技;2017年02期
3 何常声;;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机电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交通;2016年05期
4 ;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竣工[J];公路隧道;2010年01期
5 ;西藏米拉山隧道将于2017年6月底通车 系世界海拔最高公路特长隧道[J];隧道建设;2017年02期
6 ;兰新铁路乌鞘岭特长隧道Ⅰ线建成通车[J];中国铁路;2006年04期
7 江涛;;特长隧道工程通风的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年03期
8 刘欣;王成洋;傅鹤林;;粗石山特长隧道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评述[J];企业技术开发;2017年06期
9 刘斌德;;特长隧道供配电系统方案的设计方式[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08期
10 ;江西井冈山特长隧道实现双幅贯通[J];施工技术;2013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玲;基于生理与行为指标的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驾驶人风险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张玉春;高速公路特长隧道和隧道群交通灾害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雅丽;城市特长隧道交通事故分段消散控制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2 董兆昆;乌鞘岭特长隧道快速施工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施卢丹;高速公路特长隧道驾驶人眼动注视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4 刘海林;铁路特长隧道火灾人员疏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傅支黔;锦屏一级水电站专用公路特长隧道实施方案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许光宏;秦岭特长隧道维护管理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霍卿;高海拔特长隧道气动载荷特性分析[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敬永锋;麻崖子特长隧道主洞与斜井交互段围岩受力与变形特征[D];长安大学;2013年
9 刘春阳;高原特长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尤鸿波;特长隧道自然风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87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8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