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航道沿线崩滑灾害发育特征及危害模式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U617
【部分图文】:
图 1-1 秭归清干河滑坡全貌 图 1-2 重庆巫山大宁河左岸崩滑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长江上游航道沿线崩滑灾害的成因和致灾机制的归纳与分析是个复杂的工作。而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虽对边坡崩滑的研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航道沿线崩滑灾害专题研究的并不多。而与一般崩滑灾害相比,航道沿线不仅容易受到地质、地形与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水库水位变化的影响,使整个崩滑灾害的形成过程变得复杂。并且,航道沿线的崩滑灾害发生之后,相比于其他崩滑灾害对山区的城镇、村庄以及各种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造成的这种瞬间的破坏[6],其还会对航道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结合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的需要,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2.1 岸坡崩滑灾害的发育特征研究黄玉华等[7]通过分析秦岭山区南秦河流域崩滑地质灾害发现,崩塌灾害的高发
图 1-1 秭归清干河滑坡全貌 图 1-2 重庆巫山大宁河左岸崩滑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长江上游航道沿线崩滑灾害的成因和致灾机制的归纳与分析是个复杂的工作。而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虽对边坡崩滑的研究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航道沿线崩滑灾害专题研究的并不多。而与一般崩滑灾害相比,航道沿线不仅容易受到地质、地形与水文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水库水位变化的影响,使整个崩滑灾害的形成过程变得复杂。并且,航道沿线的崩滑灾害发生之后,相比于其他崩滑灾害对山区的城镇、村庄以及各种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造成的这种瞬间的破坏[6],其还会对航道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结合本文的选题和研究内容的需要,主要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2.1 岸坡崩滑灾害的发育特征研究黄玉华等[7]通过分析秦岭山区南秦河流域崩滑地质灾害发现,崩塌灾害的高发
库区航道、两坝间航道四段。主要基于文献调研及相关资料查询,分别对这四段进行地形地貌、水文地质、降水和水位等方面分析,对各段不同的特点进行总结和归纳。2 崩滑灾害发育特征分析对近几十年上游航道沿线发生的崩滑灾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行总结,找出崩滑灾害高发区域与分布特征,厘清灾害体完整的发育过程,查阅资料并结合上述航道环境,得到长江上游崩滑灾害体普遍的发育规律。3 航道沿线崩滑灾害体危害模式分析将沿线崩滑灾害对航道的影响分为碍航以及断航。查阅文献和实例,分析长江上游航道典型断面特征,建立特征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当崩滑方量大小和崩滑高度不同时,对航道产生的不同的影响,求得崩滑方量、崩滑高度与断航、碍航影响距离的相关关系。1.3.2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怀汉;曾晖;周俊安;吕永祥;初秀民;;内河航道助航系统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年06期
2 黄玉华;武文英;冯卫;张建龙;;秦岭山区南秦河流域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地质通报;2015年11期
3 黄波林;王世昌;殷跃平;刘广宁;陈小婷;;崩塌落石产生涌浪的流固耦合运动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4 肖诗荣;胡志宇;卢树盛;明成涛;陈德乾;;三峡库区水库复活型滑坡分类[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3年11期
5 程曦;王元战;马殿光;肖忠;郝林南;;基于ABAQUS的内河航道岸坡稳定性分析[J];水道港口;2012年02期
6 郑月蓉;李勇;;长江水系在三峡段初始形成时间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郭新明;曲岩;;黄土潜水含水层抽水特性分析[J];陕西水利;2009年S1期
8 黄润秋;;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9 汪洋,殷坤龙;水库库岸滑坡初始涌浪叠加的摄动方法[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10 申时钊,刘晓燕,朱国良;龙滩水电站右岸航道滑坡原因分析及治理办法[J];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婷婷;微生物颗粒反应器的水动力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明;碍航桥梁对长江航运的影响及改造必要性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6年
2 陈建;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结构类型及应用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3 曾旭虹;长江航道发展阶段划分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卢树盛;三峡库区库岸顺层滑坡发育规律及失稳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柳玉青;堆积层滑坡稳定性动态分析方法[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6 刘厚成;三峡水库蓄水运行过程中库岸边坡稳定性演化规律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7 刘应辉;汶川地震区都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灾害特征与评价[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92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89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