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疲劳损伤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05:21
  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将传统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混凝土底板改进为平钢底板,使结构自重进一步减轻,有利于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和提高结构跨度,解决了以往混凝土底板开裂的问题,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性能的同时也提高了施工效率,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甘肃省准备推广使用这种新型结构,还需对新型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特别是组合箱梁的疲劳性能,采用试验研究是最为直接的研究方法,也是当前迫切需要的。疲劳损伤是由于重复荷载作用引起的结构材料性能衰减的过程,其全过程可以描述为疲劳裂纹的萌生、扩展、形成宏观裂纹以及发生断裂破坏。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为焊接钢箱梁与混凝土板的组合结构,其波形钢腹板与平钢底板焊缝连接处、混凝土顶板与波形钢腹板剪力连接处以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混凝土顶板均为组合箱梁疲劳损伤关键部位。本文在项目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疲劳损伤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有:1.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发展和组合箱梁疲劳研究进展,推出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并分析其构造特点和对疲劳性能的影响;2.对传统疲劳强度理论和基于断裂力学的疲劳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并对比分析两种疲劳理论研究... 

【文章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疲劳损伤试验研究


美国I-895桥主梁腹板开裂

虎门大桥,疲劳裂纹,桥面板,疲劳损伤


图 1.1 美国 I-895 桥主梁腹板开裂 图 1.2 虎门大桥桥面板疲劳裂纹组合结构疲劳问题的直接结果是使结构产生疲劳损伤,而疲劳损伤的识别与评结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的关键。由于研究手段和测试技术的限制,桥梁结构的识别和分析只能局限于构件或细节已出现肉眼可见的疲劳裂纹,而对于疲劳损

波形,焊趾,板厚方向,正应力


波形腹板焊接连接方式,减少了组,有利于结构的工厂化制作和提高折腹板,有效降低了波高、波折角性能的影响,并有利于构件的模块束,减小了预应力摩阻损失,提高和维护。劳性能的影响疲劳破坏源于受拉应力幅的循环作应力的部位,特别是受孔洞、切割组合箱梁腹板与底板为焊接连接,疲劳问题最容易出现的地方。研究起着主导作用,由于焊趾或焊根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焊趾或焊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常幅疲劳性能试验研究[J]. 袁书成,董江峰,王清远.  工程科学与技术. 2017(05)
[2]装配式波纹钢腹板组合箱梁足尺疲劳模型试验研究[J]. 李佳,杨清梅.  安徽建筑. 2016(02)
[3]波形钢板焊接连接件的疲劳试验研究及寿命评价[J]. 王志宇,王清远.  建筑结构学报. 2015(09)
[4]考虑桥面铺装作用的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应力幅分析[J]. 傅中秋,吉伯海,王满满,徐汉江.  工业建筑. 2015(05)
[5]钢-混凝土组合箱梁疲劳性能的有限元分析[J]. 张大付,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02)
[6]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疲劳性能试验与理论分析[J]. 彭鲲,李立峰,肖小艳,裴必达,侯嘉庆.  中国公路学报. 2013(04)
[7]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梁疲劳损伤试验研究[J]. 朱红兵,余志武,姜天华.  桥梁建设. 2013(03)
[8]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疲劳损伤对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研究[J]. 李立峰,肖小艳,刘清.  土木工程学报. 2012(07)
[9]钢-混凝土组合梁疲劳性能研究综述[J]. 聂建国,王宇航.  工程力学. 2012(06)
[10]近年国内桥梁倒塌事故原因分析[J]. 吉伯海,傅中秋.  土木工程学报. 2010(S1)

博士论文
[1]钢—混组合结构中PBL剪力键的静力及疲劳性能研究[D]. 肖林.西南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横隔板数量设计优化研究[D]. 郭晓燕.郑州大学 2016
[2]重载交通下桥梁结构的疲劳特性试验研究[D]. 程建伟.河北工业大学 2015
[3]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改进型埋入式剪力键的疲劳试验与研究[D]. 周洁.重庆交通大学 2015
[4]钢—混组合箱梁剪力连接件疲劳循环后极限破坏试验研究[D]. 韩阿慧.长安大学 2013
[5]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承载能力及疲劳损伤分析[D]. 肖小艳.湖南大学 2009
[6]钢筋混凝土板疲劳损伤识别及疲劳寿命预测[D]. 庞林飞.东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00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00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