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变化初步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5 11:37
江宁台附近地铁可能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干扰较大,通过提取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夜间数据来分析其变化并探讨机理。结果表明:(1)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具备一定地表浅层抑制干扰能力,主要干扰源为地铁;(2)夜间1~3时数据突跳与地铁不定期维护有关;(3)井下地电阻率观测NS(AB=1000m)和NS(AB=200m) 2018年10月开始出现快速下降变化后,江宁台周围地震强度明显增强,认为该变化与S340公路金属护栏无关;(4)井下地电阻率长趋势下降变化与周围深井水位变化一致,反映了周围区域应力调整的变化;(5)井下地电阻率观测EW(AB=200m)在安徽无为M_L4.1地震前出现的"U"型变化与新建S340公路无关;(6)江宁台井下地电阻率共观测到5次"U"型变化,认为与地震有关的可能性较大。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井下观测布极示意
江宁台始建于1978年,位于现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地电阻率测区内地形高差不超过2m,地貌属秦淮河冲积平原,以耕地和灌溉渠为主。测区构造单元为溧水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位于南京-湖熟断裂南西盘和方山-小丹阳断裂西盘的楔形地块上,东距茅山断裂带30km,西北距长江36km。距江宁台4km范围内共有3条地铁和1条公路,分别为直线距离2.9km的地铁S1号线、直线距离1.5km的地铁S9号线、直线距离3.2km的地铁S7号线、S340公路(图1)。2014年江宁台在地表地电阻率布极区新建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电极在地面投影位置与地表布极位置基本相近,井下地电阻率于2015年11月开始正式观测,采用四极对称观测方式,布极呈十字状,如图2所示。2018年4月14日地表地电阻率观测停测,原地表观测装置用于交流地电阻率观测实验。供电极、测量极布设情况和装置系数见表1。图2 井下观测布极示意
由图3(b)可以看出,与图3(a)原日均值相比,各个测道夜间1~3时转日均值曲线较为光滑,更容易发现一些较小的数据变化。井下地电阻率NS(AB=200m)夜间1~3时转日均值在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与地铁S7号线和S9号线夜间试运行实验有关,当地铁S7号线和S9号线正式运营后,数据变化幅度减小。由各测道夜间1~3时转日均值曲线可以看出数据有多次突跳,各测道表现不一致,或上升或下降,持续时间为1~2天,间隔时间无明显规律。井下地电阻率观测NS(AB=200m)和EW(AB=200m)突跳次数少于NS(AB=1000m),可能与后者极距较长更容易受到地铁干扰有关。该突跳变化与常见的蔬菜大棚、农田灌溉引起的观测数据阶跃变化形态明显不同,而漏电引起的突跳变化也无法解释该变化,因此推测在观测场地环境未有大的变化时,突跳可能与地铁干扰有关,后经地铁公司确认,除了运营前后1~2h日常维护外,还有不定期(夜间1~3时)维护,主要包括轨道探伤车检查钢轨、接触网检测、运输设备等维护(樊晓春等,2020)。因此,在日常数据分析前,可以将突跳数据置为缺数。3.2 2018年10月快速下降变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铁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以江宁台为例[J]. 樊晓春,李伟,袁慎杰,吴帆.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3)
[2]江苏地电阻率预测指标研究[J]. 沈红会,祝涛,孙春仙,李鸿宇,张桂霞. 中国地震. 2020(01)
[3]江宁地电台地表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J]. 樊晓春,吴帆,袁慎杰,刘孝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5)
[4]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J]. 樊晓春,解滔,吴帆,袁慎杰. 中国地震. 2019(02)
[5]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J]. 樊晓春,吴帆,袁慎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6]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J]. 高曙德,郭安宁,王军燕,武善艺,杨晓鹏,张博,赵斐,李旭升.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4)
[7]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J]. 王同利,李妍,武晓东,崔博闻,李菊珍,王丽红. 地震学报. 2017(04)
[8]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及其预测意义[J]. 沈红会,王丽,王维,李鸿宇,孙春仙,叶碧文. 地震学报. 2017(04)
[9]地电阻率观测中地铁干扰剔除方法[J]. 李鸿宇,袁桂平,沈红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05)
[10]深井地电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 高曙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5)
本文编号:2918200
【文章来源】:中国地震. 2020年03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井下观测布极示意
江宁台始建于1978年,位于现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地电阻率测区内地形高差不超过2m,地貌属秦淮河冲积平原,以耕地和灌溉渠为主。测区构造单元为溧水中生代火山岩盆地,位于南京-湖熟断裂南西盘和方山-小丹阳断裂西盘的楔形地块上,东距茅山断裂带30km,西北距长江36km。距江宁台4km范围内共有3条地铁和1条公路,分别为直线距离2.9km的地铁S1号线、直线距离1.5km的地铁S9号线、直线距离3.2km的地铁S7号线、S340公路(图1)。2014年江宁台在地表地电阻率布极区新建了井下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电极在地面投影位置与地表布极位置基本相近,井下地电阻率于2015年11月开始正式观测,采用四极对称观测方式,布极呈十字状,如图2所示。2018年4月14日地表地电阻率观测停测,原地表观测装置用于交流地电阻率观测实验。供电极、测量极布设情况和装置系数见表1。图2 井下观测布极示意
由图3(b)可以看出,与图3(a)原日均值相比,各个测道夜间1~3时转日均值曲线较为光滑,更容易发现一些较小的数据变化。井下地电阻率NS(AB=200m)夜间1~3时转日均值在2017年9月~2018年5月期间变化幅度明显增大,与地铁S7号线和S9号线夜间试运行实验有关,当地铁S7号线和S9号线正式运营后,数据变化幅度减小。由各测道夜间1~3时转日均值曲线可以看出数据有多次突跳,各测道表现不一致,或上升或下降,持续时间为1~2天,间隔时间无明显规律。井下地电阻率观测NS(AB=200m)和EW(AB=200m)突跳次数少于NS(AB=1000m),可能与后者极距较长更容易受到地铁干扰有关。该突跳变化与常见的蔬菜大棚、农田灌溉引起的观测数据阶跃变化形态明显不同,而漏电引起的突跳变化也无法解释该变化,因此推测在观测场地环境未有大的变化时,突跳可能与地铁干扰有关,后经地铁公司确认,除了运营前后1~2h日常维护外,还有不定期(夜间1~3时)维护,主要包括轨道探伤车检查钢轨、接触网检测、运输设备等维护(樊晓春等,2020)。因此,在日常数据分析前,可以将突跳数据置为缺数。3.2 2018年10月快速下降变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铁对井下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分析——以江宁台为例[J]. 樊晓春,李伟,袁慎杰,吴帆. 地震工程学报. 2020(03)
[2]江苏地电阻率预测指标研究[J]. 沈红会,祝涛,孙春仙,李鸿宇,张桂霞. 中国地震. 2020(01)
[3]江宁地电台地表与井下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分析[J]. 樊晓春,吴帆,袁慎杰,刘孝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05)
[4]井下地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以江宁地震台为例[J]. 樊晓春,解滔,吴帆,袁慎杰. 中国地震. 2019(02)
[5]江宁地电台深井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分析[J]. 樊晓春,吴帆,袁慎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03)
[6]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J]. 高曙德,郭安宁,王军燕,武善艺,杨晓鹏,张博,赵斐,李旭升. 地震工程学报. 2017(04)
[7]延庆台地电阻率铁质干扰的有限元模拟[J]. 王同利,李妍,武晓东,崔博闻,李菊珍,王丽红. 地震学报. 2017(04)
[8]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及其预测意义[J]. 沈红会,王丽,王维,李鸿宇,孙春仙,叶碧文. 地震学报. 2017(04)
[9]地电阻率观测中地铁干扰剔除方法[J]. 李鸿宇,袁桂平,沈红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6(05)
[10]深井地电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 高曙德.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5)
本文编号:29182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18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