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城市道路近距离交叉口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0:07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近距离交叉口作为交叉口的一种特殊组合形式,对其安全进行研究,在保证城市道路网络的运行效率和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国内外对于交叉口的安全研究多集中在单点交叉口,缺乏对于近距离交叉口这一类组合形式交叉口的安全研究,也缺少对近距离交叉口具体的判定标准。同时,传统的安全研究方法是以研究事故本身为基础的,存在诸多的不足。交通冲突技术作为一种非事故统计的研究方法很好得弥补了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因此,本文选取近距离交叉口为研究对象,基于交通冲突技术对近距离交叉口的安全进行研究。首先,基于运动学以及基于停车视距结合高峰时段排队长度的方法对近距离交叉口进行判定,提出了判定近距离交叉口的量化推荐值。同时,立足于国内外对交通冲突的应用研究,对近距离交叉口处潜在的交通冲突进行分析。其次,依据调查所得数据,利用灰关联熵分析法对近距离交叉口冲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到交通量、左转车比例、大车比例和最大换道次数对交通冲突影响比较大,且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顺序为交通量>左转车比例>大车比例>所需...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距离交叉口的判定及交通冲突研究
2.1 近距离交叉口的类型及判定
2.1.1 近距离交叉口的类型
2.1.2 近距离交叉口的判定
2.2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
2.2.1 冲突与事故之间的关系
2.2.2 近距离交叉口研究范围
2.2.3 近距离交叉口的换道冲突
2.2.4 交叉口处潜在的交通冲突
2.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严重性判别
2.3.1 冲突速度
2.3.2 冲突距离
2.3.3 冲突角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影响因素
3.1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调查
3.1.1 近距离交叉口概况
3.1.2 近距离交叉口实地调查
3.1.3 近距离交叉口的交通冲突率
3.2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3.2.1 灰色关联度和灰色关联熵
3.2.2 近距离交叉口冲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微观仿真
3.3.1 SSAM仿真冲突模型
3.3.2 仿真参数的设置
3.3.3 模型的检验
3.3.4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设计
3.4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分析
3.4.1 交通冲突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3.4.2 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3.4.3 交通冲突与大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4.1 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4.2 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物元分析模型
4.3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
4.4.1 建立评价模型矩阵
4.4.2 评价指标权重
4.4.3 指标关联函数值
4.4.4 评价关联度
4.4.5 评价结果分析
4.5 模型验证
4.5.1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型
4.5.2 指标的权重
4.5.3 建立评价因素隶属度模糊矩阵
4.5.4 安全模糊综合评判
4.5.5 模糊安全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距离交叉口的优化方案及效果分析
5.1 近距离交叉口处的信号配时优化
5.2 近距离交叉口进口道渠化优化
5.3 近距离交叉口的交通流线组织优化
5.4 近距离交叉口的车型车速限制
5.4.1 车速限制
5.4.2 车型限制
5.5 近距离交叉口的转向需求调控
5.6 行人过街管理
5.7 近距离交叉口改善效果仿真分析
5.7.1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评价指标的选取
5.7.2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效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冲突概率的无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安全评价[J]. 张小秀,杨晓光,赵靖.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5(04)
[2]近距离错位交叉口的新型交通渠化方法[J]. 曹旭东,刘鹏鹏,郑鹏,袁智超,苟建元,王建奇. 交通标准化. 2014(19)
[3]基于运动学的换道安全间距研究[J]. 刘艳玲,熊辉. 交通标准化. 2014(04)
[4]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无信号平交口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研究[J]. 韩敏,袁黎. 公路与汽运. 2012(06)
[5]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J]. 袁黎,袁荷伟,项乔君,陆键.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01)
[6]道路交通分流效益分析及仿真评价[J]. 胡明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2)
[7]基于碰撞动能原理的冲突特性危险度定量分析[J]. 裴玉龙,刘博航,仲媛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8(06)
[8]基于交通冲突的交叉口安全模糊综合评价[J]. 周家祥,许鹏,柴干.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2)
[9]通行能力仿真中的换道模型研究[J]. 杨小宝,张宁,黄留兵. 公路交通科技. 2007(05)
[10]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J]. 毛林锋,陆键,项乔君. 交通科技. 2006(05)
博士论文
[1]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 成卫.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城市交叉口前道路车辆换道行为研究[D]. 郑杨边牧.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城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行车冲突评价与改进研究[D]. 李善伟.天津大学 2016
[3]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十字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 任书杭.长安大学 2016
[4]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研究[D]. 詹微微.重庆交通大学 2015
[5]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平面交叉口安全分析[D]. 郭永健.西南交通大学 2015
[6]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 肖莉英.重庆交通大学 2015
[7]信号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交通冲突及安全评价研究[D]. 曹雨.北京工业大学 2014
[8]高速公路典型区段交通冲突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徐汉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9]城市道路近距离交叉口时空资源优化方法研究[D]. 马钧.合肥工业大学 2010
[10]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徐以刚.长安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6708
【文章来源】: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近距离交叉口的判定及交通冲突研究
2.1 近距离交叉口的类型及判定
2.1.1 近距离交叉口的类型
2.1.2 近距离交叉口的判定
2.2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
2.2.1 冲突与事故之间的关系
2.2.2 近距离交叉口研究范围
2.2.3 近距离交叉口的换道冲突
2.2.4 交叉口处潜在的交通冲突
2.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严重性判别
2.3.1 冲突速度
2.3.2 冲突距离
2.3.3 冲突角度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影响因素
3.1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调查
3.1.1 近距离交叉口概况
3.1.2 近距离交叉口实地调查
3.1.3 近距离交叉口的交通冲突率
3.2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3.2.1 灰色关联度和灰色关联熵
3.2.2 近距离交叉口冲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3.3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冲突微观仿真
3.3.1 SSAM仿真冲突模型
3.3.2 仿真参数的设置
3.3.3 模型的检验
3.3.4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设计
3.4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分析
3.4.1 交通冲突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
3.4.2 交通冲突与左转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3.4.3 交通冲突与大车比例之间的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近距离交叉口交通安全物元分析评价
4.1 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4.2 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物元分析模型
4.3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 基于物元分析法的近距离交叉口安全评价
4.4.1 建立评价模型矩阵
4.4.2 评价指标权重
4.4.3 指标关联函数值
4.4.4 评价关联度
4.4.5 评价结果分析
4.5 模型验证
4.5.1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模型
4.5.2 指标的权重
4.5.3 建立评价因素隶属度模糊矩阵
4.5.4 安全模糊综合评判
4.5.5 模糊安全评价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近距离交叉口的优化方案及效果分析
5.1 近距离交叉口处的信号配时优化
5.2 近距离交叉口进口道渠化优化
5.3 近距离交叉口的交通流线组织优化
5.4 近距离交叉口的车型车速限制
5.4.1 车速限制
5.4.2 车型限制
5.5 近距离交叉口的转向需求调控
5.6 行人过街管理
5.7 近距离交叉口改善效果仿真分析
5.7.1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评价指标的选取
5.7.2 近距离交叉口仿真效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冲突概率的无信号控制T形交叉口安全评价[J]. 张小秀,杨晓光,赵靖.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5(04)
[2]近距离错位交叉口的新型交通渠化方法[J]. 曹旭东,刘鹏鹏,郑鹏,袁智超,苟建元,王建奇. 交通标准化. 2014(19)
[3]基于运动学的换道安全间距研究[J]. 刘艳玲,熊辉. 交通标准化. 2014(04)
[4]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无信号平交口交通事故预测方法研究[J]. 韩敏,袁黎. 公路与汽运. 2012(06)
[5]基于交通冲突分析的公路信号交叉口安全评价[J]. 袁黎,袁荷伟,项乔君,陆键.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01)
[6]道路交通分流效益分析及仿真评价[J]. 胡明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9(02)
[7]基于碰撞动能原理的冲突特性危险度定量分析[J]. 裴玉龙,刘博航,仲媛媛.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8(06)
[8]基于交通冲突的交叉口安全模糊综合评价[J]. 周家祥,许鹏,柴干. 交通与计算机. 2008(02)
[9]通行能力仿真中的换道模型研究[J]. 杨小宝,张宁,黄留兵. 公路交通科技. 2007(05)
[10]平面交叉口间距对道路交通的影响[J]. 毛林锋,陆键,项乔君. 交通科技. 2006(05)
博士论文
[1]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与交通冲突技术理论模型及方法研究[D]. 成卫.吉林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城市交叉口前道路车辆换道行为研究[D]. 郑杨边牧.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城市道路交叉口非机动车行车冲突评价与改进研究[D]. 李善伟.天津大学 2016
[3]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十字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 任书杭.长安大学 2016
[4]城乡结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研究[D]. 詹微微.重庆交通大学 2015
[5]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平面交叉口安全分析[D]. 郭永健.西南交通大学 2015
[6]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研究[D]. 肖莉英.重庆交通大学 2015
[7]信号交叉口行人与右转车交通冲突及安全评价研究[D]. 曹雨.北京工业大学 2014
[8]高速公路典型区段交通冲突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 徐汉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9]城市道路近距离交叉口时空资源优化方法研究[D]. 马钧.合肥工业大学 2010
[10]城市信号交叉口空间优化设计研究[D]. 徐以刚.长安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76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7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