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发布时间:2021-02-08 06:26
从铁路应急准备能力、铁路应急响应能力及铁路应急恢复能力3个方面,构建了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预选评估指标;为提高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独立性和可靠性,应用传递闭包法对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9个三级指标作为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通过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体系内各指标权重。分析结果表明:一级指标中铁路应急准备能力、铁路应急响应能力、铁路应急恢复能力权重分别为0.26、0.53、0.21,铁路应急响应能力权重最大;在疫情期间应着重保障医护人员和物资的输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铁路应急准备能力下属二级指标中,应急物资指标权重最大,为0.29,在准备阶段应防微杜渐,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提高应急物资经费占比,明确各应急机构权责,及时完善更新应急预案;运营恢复权重为0.47,在铁路应急恢复能力下属的二级指标中占比最大,在恢复阶段应着重提高运营列车数,及时公开运营列车信息,开行复工专列。该体系为提升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文章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的预选评估指标
2 基于传递闭包法的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确定方法
3 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3.1 构建评分矩阵
3.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3.3 建立模糊等价矩阵
3.4 指标体系有效性与可靠性检验及各指标权重计算
4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熵权法的某LPG储罐区应急救援能力评估[J]. 伍蒙,许渊,李左,许玮,钱程. 山东化工. 2019(20)
[2]基于风险和应急准备能力评估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J]. 曲国胜. 安全. 2019(05)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 詹美蓉,谢忠杭,蔡少健,黄峥强,洪荣涛. 预防医学论坛. 2019(03)
[4]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救援预案评估指标选取[J]. 李俊捷,姚欣怡,陈钉均,倪少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S2)
[5]我国市域铁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 赵国堂,周诗广. 中国铁路. 2018(08)
[6]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政策变迁:2003—2013年[J]. 孙梅,吴丹,施建华,李程跃,吕军,苏忠鑫,宁宁,张建华,徐鹏,郝模.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7)
[7]基于可拓的石油化工企业应急能力评估研究[J]. 胡月亭,李彦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3)
[8]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迟国泰,曹婷婷,张昆.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01)
[9]模糊聚类在筛选本科生教育评定指标中的应用[J]. 郭梅,赵希男,陈洋洋,王洪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10]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 刘聚涛,高俊峰,姜加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1)
硕士论文
[1]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能力评估研究[D]. 赵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2]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优化[D]. 高勇.华北电力大学 2011
[3]我国铁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 徐建光.西南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3502
【文章来源】: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0 引 言
1 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的预选评估指标
2 基于传递闭包法的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指标确定方法
3 重大疫情下铁路应急救援能力评估体系构建
3.1 构建评分矩阵
3.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
3.3 建立模糊等价矩阵
3.4 指标体系有效性与可靠性检验及各指标权重计算
4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AHP-熵权法的某LPG储罐区应急救援能力评估[J]. 伍蒙,许渊,李左,许玮,钱程. 山东化工. 2019(20)
[2]基于风险和应急准备能力评估的应急救援能力建设[J]. 曲国胜. 安全. 2019(05)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 詹美蓉,谢忠杭,蔡少健,黄峥强,洪荣涛. 预防医学论坛. 2019(03)
[4]跨区域综合交通应急救援预案评估指标选取[J]. 李俊捷,姚欣怡,陈钉均,倪少权.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8(S2)
[5]我国市域铁路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 赵国堂,周诗广. 中国铁路. 2018(08)
[6]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政策变迁:2003—2013年[J]. 孙梅,吴丹,施建华,李程跃,吕军,苏忠鑫,宁宁,张建华,徐鹏,郝模.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07)
[7]基于可拓的石油化工企业应急能力评估研究[J]. 胡月亭,李彦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3(03)
[8]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迟国泰,曹婷婷,张昆.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2(01)
[9]模糊聚类在筛选本科生教育评定指标中的应用[J]. 郭梅,赵希男,陈洋洋,王洪江.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10]不同模糊评价方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比较[J]. 刘聚涛,高俊峰,姜加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1)
硕士论文
[1]城市气象灾害应急救援服务能力评估研究[D]. 赵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
[2]电力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与优化[D]. 高勇.华北电力大学 2011
[3]我国铁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 徐建光.西南交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2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2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