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人出行频率和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在我国这样一个以混合交通为主的国家,城市中的人车冲突现象也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了区域交通乃至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状态和安全。过街交通与沿街交通相比,人车冲突更为显著。行人违章和溢出人行横道的现象频繁发生,而且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行人交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促进人车和谐出行的大环境下,本文对行人过街交通及其特性进行研究,建立基于人群的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其不仅有利于合理设置行人绿灯时间,提高过街安全系数,并降低违章率;同时也减少了机动车停车次数及延误,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安全系数。论文架构安排如下:1、行人释放特性及消散时间建模分析了信号控制下行人到达人行横道的等待聚集特性,以及行人绿灯启亮后行人群的消散特性,并应用交通波理论,对行人释放数量建模。在确定过街行人数量的基础上,建立行人消散时间模型,并对行人横向间距进行标定,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同时得到行人横向间距的极限值和稳定最小值。最后,分析人行横道宽度等因素与安全过街行人数量及消散时间的关系,为后文的研究做铺垫。2、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及基本穿越时间建模无对向行人影响时,不考虑机动车干扰的前提下,对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基本穿越时间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视频处理软件和人工计数方法获得行人过街瞬时速度和行人动态密度的关系曲线,建立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模型。并对其积分,计算得到无对向行人干扰下的行人基本穿越时间模型。3、双向行人阻滞特性及阻滞延误时间建模针对有对向行人影响的情况,对双向行人流的阻滞特性进行研究。从双向行人相互干扰特性出发,研究双向行人相遇阶段中行人方向比率与人行横道实际容纳能力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阻滞延误时间模型,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4、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主要对行人过街时间模型进行整合验证,并标定得到行人之间的舒适间距。结合前三部分的研究建立了人群过街时间模型,并通过与实际调查数据和HCM方法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最后,按照行人对过街时间的需求,提出行人过街时间的应用——设置人行横道宽度,给出人行横道宽度的建议值。为信号控制路段人行横道宽度的设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人过街时间 交通波理论 动态密度 阻滞延误 人行横道宽度设置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U49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5
- 第1章 绪论15-25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6-17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2
- 1.3.1 行人行为特性研究18-19
- 1.3.2 行人交通特性研究19-22
- 1.3.3 现状总结22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22-24
- 1.4.1 研究内容22-23
- 1.4.2 研究思路23-24
- 1.5 小结24-25
- 第2章 信号控制下行人释放特性及消散时间建模25-37
- 2.1 行人释放特性分析25-28
- 2.1.1 行人释放过程分析25-26
- 2.1.2 行人释放数量建模26-28
- 2.2 行人消散时间模型28-31
- 2.2.1 消散时间定义28
- 2.2.2 消散时间建模28-29
- 2.2.3 参数标定29-31
- 2.3 消散时间模型验证31-36
- 2.3.1 验证模型有效性31-32
- 2.3.2 影响因素分析32-36
- 2.4 小结36-37
- 第3章 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及基本穿越时间建模37-49
- 3.1 行人过街行为描述37-38
- 3.2 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过街速度特性研究38-42
- 3.2.1 调查方案设计38-39
- 3.2.2 确定行人速度—密度关系39-42
- 3.2.3 动态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42
- 3.3 基于动态密度的行人基本穿越时间建模42-48
- 3.4 小结48-49
- 第4章 双向行人流阻滞特性及阻滞延误时间建模49-59
- 4.1 双向行人冲突特性分析49-51
- 4.2 阻滞延误时间建模51-58
- 4.2.1 阻滞延误时间建模方法51-54
- 4.2.2 参数标定及影响因素分析54-58
- 4.3 小结58-59
- 第5章 行人过街时间模型及应用59-69
- 5.1 行人过街时间模型构建59-63
- 5.1.1 穿越时间模型59-60
- 5.1.2 过街时间模型60-61
- 5.1.3 行人过街时间影响因素分析61-63
- 5.2 人行横道宽度设置63-66
- 5.2.1 人行横道宽度设置原理63
- 5.2.2 人行横道宽度设置结果63-66
- 5.3 小结66-69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工作总结69-70
- 6.2 工作展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75-77
- 致谢77-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虎;陈艳艳;刘花;;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遵章率预测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2期
2 赵韩涛;郭栋;;有行人专用相位交叉口行人过街时间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3 赵伟涛;钱大琳;杨彦青;;行人穿越人行横道临界间隙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2年04期
4 周竹萍;王炜;任刚;;行人违规过街行为的激励理论模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5 吴娇蓉;冯建栋;陆苏刚;;通道行人超越行为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6 李晓莉;陈静;赵箐;石建军;;倒计时信号灯对过街行人的影响分析[J];交通标准化;2011年19期
7 潘汉中;陈鹏;马静洁;;信号交叉口行人违章过街从众心理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年23期
8 刘光新;李克平;孙剑;;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过街等待时间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年09期
9 郭宏伟;高自友;赵小梅;;基于持续模型的行人过街行为[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S2期
10 冯树民;裴玉龙;;行人过街延误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良海;城市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处行人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信号控制下行人过街时间建模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