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基于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16 20:35
  本文为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依据,提出了基于构件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不同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定义了构件极限承载比与基准极限承载比等参数,对构件的承载能力状况进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桥梁结构的高承载构件,基于高承载构件对大跨度桥梁结构进行内力监测方案设计。论文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为例,通过六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找出其中的高承载构件及破坏路径,进而对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进行内力监测方案设计。本论文的研究可为大跨度桥梁结构的内力监测设计提供理论和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包括:1.首先阐述了大跨度桥梁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理论,基于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分析,以及结构极限状态下的受力和构件本身的极限承载状态,定义了构件极限承载比、极限承载比均匀度和基准极限承载比等参数。2.阐述了构件极限承载比分析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设计的参考作用,同时提出了基于构件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根据构件极限承载比与基准极限承载比等参数分析,确定结构中的... 

【文章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


典型桥梁事故

基于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


芜湖长江公路二桥Fig4.1ThesecondbridgeofWuhuYangtzeriverhighwaybridge

基于极限承载比的大跨度桥梁结构内力监测方案设计


全桥立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对结构易损场景监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J]. 杨伟,孙利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1)
[2]桥梁结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与展望[J]. 吴向男,徐岳,梁鹏,李斌.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3]基于改进猴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研究[J]. 伊廷华,张旭东,李宏男.  计算力学学报. 2013(02)
[4]结构健康监测中基于多重优化策略的传感器布置方法[J]. 伊廷华,李宏男,顾明.  建筑结构学报. 2011(12)
[5]芜湖长江大桥长期健康监测与报警系统研究[J]. 苏木标,杜彦良,孙宝臣,陈保平,王新敏.  铁道学报. 2007(02)
[6]基于SMS和LonWorks的桥梁健康远程监测系统[J]. 万频,周敏,邓金龙,詹宜巨.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6(20)
[7]湛江海湾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及其设计[J]. 尹仕健,曹映泓,张海明.  中外公路. 2006(05)
[8]斜拉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I):系统设计[J]. 李惠,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2006(04)
[9]大跨简支系杆拱桥非线性稳定性[J]. 徐文平,裴铭海,戴捷,夏叶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5(04)
[10]杭州湾跨海大桥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的优化布点[J]. 刘文峰,张劲泉,何玉珊,方明山,叶俊能.  公路交通科技. 2005(12)

博士论文
[1]结构缺陷和损伤对桁架拱桥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 严建科.长安大学 2010
[2]斜拉桥车桥耦合振动及其MTMD振动控制[D]. 万信华.华中科技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长悬臂板拓宽双曲拱桥主拱圈受力特性研究[D]. 张会地.华中科技大学 2013
[2]大跨度钢桁架系杆拱桥的稳定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 蔡健.中南大学 2012
[3]大跨度钢桁拱桥的稳定与极限承载力研究[D]. 盖卫明.中南大学 2009
[4]大跨度单索面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D]. 邵长胜.西南交通大学 2008
[5]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稳定性分析[D]. 周亚锋.合肥工业大学 2007
[6]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非线性稳定分析[D]. 刘娇.大连理工大学 2007
[7]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 赵敏.长安大学 2007
[8]高墩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承载力分析[D]. 冯威.长安大学 2006
[9]支撑—钢框架基于整体屈曲概念的支撑临界刚度研究[D]. 夏金宝.重庆大学 2006
[10]双曲拱桥的极限承载力分析[D]. 龚德智.长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86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086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2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